業界和校園真的不一樣

大學畢業後,我就急忙搬到紐約,因為當時涉世未深的我相信:「如果能在紐約存活,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我是那種用功讀書,總是成績優異的高材生。所以我認為在紐約這個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大都會,要找一份工作並平步青雲,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儘管沒有任何相關經驗,我還是在頂尖公關公司找到工作。當時我以為最困難的部分已經結束,將原先多準備的履歷表都丟進垃圾桶,滿心期待領到第一個月的薪水,勉強支付房租。我期待商務旅行走訪世界各地、刺激的腦力激盪會議,以及每週五下班後跟同事歡聚。
三年後,我發現自己不但沒有全球跑透透,反而是在不同企業之間遊走,而且我從來沒有跟同事一起歡聚,因為每週五晚上,我都累倒在沙發上睡著。公司裡有一名經理很不喜歡我,讓我幾乎相信我上輩子可能殺了她。我在基層做了十六個月,但聰明才智和職業道德不如我的人卻升得比我快。我請教職涯顧問,也將工作諮詢網站加到瀏覽器的「我的最愛」,並夢想在不久的將來會找到自己樂在其中、每天早上起床時會期待的工作。在這三年,我總共做過四份工作,因為我一直關注更好的工作機會,希望新工作可以帶給我夢寐以求卻難以捉摸的成就感。

我迫切需要協助,所以我在亞馬遜網路書店尋找為二十多歲新鮮人在專業職場打拚而寫的書。我找到一些書談論富足人生、聰明報稅、適當分配資金到新版的401(k)退休金計畫。而且我跟你保證,用黃色螢光筆在這些書上劃完重點後,我已經擁有世界上最棒的退休金計畫,等到我六十五歲從總經理或事業副總裁職務退休時,我就是億萬富翁。

糟糕的是,我可能活不了那麼久。再這樣下去,我可能會成為達爾文物競天擇理論下的恐龍,也就是在業界無法存活的物種。在那段期間,我花很多時間泡在酒吧喝龍舌蘭酒,還一邊抽菸解悶。我跟任何願意傾聽的人抱怨職場常識已死,抱怨我花大錢唸大學卻無法學以致用,每天只是處理印表機卡紙這種雜事。當我向母親尋求解答時,她說生活本來就不公平,也不可能令人滿意,所以我應該學習忍受工作;而家父則聳聳肩、不以為意地說,他希望在賴維特家族眾多正為工作苦惱的家人中,我能率先在職場中飛黃騰達……不過,他也很懷疑我能否做到。我朋友則建議我去唸法學院。

老實說,回學校唸書這個主意挺吸引我的,何樂而不為呢?我們都對學校感到安心自在,都知道故事會怎麼發展下去:如果你很用功,你會拿到高分,每個人都會很開心。但是,企業界根本是另一種世界。在企業裡,驅使人們做出某種行動的理由,很多是基於派系考量,也可能充滿荒謬的變動。對於剛踏出校園,期待學以致用、以為努力工作會有好成果的大學畢業生來說,企業原本就是不太適合的環境。我們從幼稚園開始就被教導的成功信條,突然都不適用了,因為要在業界出人頭地,跟聰明才智或超越眾人的期望一點關係也沒有。在第一份工作中,我們就觸犯了那些從沒有人提過的職場潛規則。我們覺得不知所措,好像自己忽然被彈射到一艘太空船上,意外登陸外星球,開始要「吃氧氣、呼吸蔬菜」才能過活。

那麼,我是怎麼存活下來的呢?嗯,可以這麼說,我終於明白:不管到哪裡,企業界就是這樣。後來,事情開始有所改變。我修正自己過去對企業的錯誤態度與信念,我知道如果不做這些改變就無法成功。於是,我不再換工作,開始進修並閱讀一些有關自我成長的實用書籍。我把自己放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我在公司裡呈現出的形象。經過努力改進及學習如何提升個人形象後,我掌握到人際關係技巧,像是日常應對進退、與人合作、掌握主導權和建立人脈。我也改善個人工作技能,像是井然有序地辦事、做好時間管理以及調整態度等。最後,我克服過去讓職場生涯如此悽慘,導致我無法獲得升遷的所有負面態度。在我三十歲前,已經看到這些轉變產生的成果,獲得三次升遷。我終於可以大聲地說:經過這麼漫長的等待,我總算開始在企業裡快樂地工作。
這些年來,我跟許多年輕專業人士對談,發現我的經驗其實非常普遍。從技術層面來說,二十多歲年輕人比父執輩有更多職業選擇,但在職業生涯中卻要面臨更高的不確定性。世界各地年輕人在壓力和不滿成為工作常態的情況下,比以往更急著尋求職涯諮詢和轉換工作的機會。舉例來說,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在二◯一八年的一項調查發現,美國年輕專業人士平均不到兩年就換工作。

不管怎樣,最後就看你如何選擇。如果你願意花十萬美元繼續在學校讀幾年書,就可以幫紐約大學法學院或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增加入學申請率。或者,你不希望一輩子都揹負學貸債務、用廉價塑膠餐具吃飯,那麼你可以學習如何在企業競技場中勝出。這條路艱難重重,你必須改變對學歷的態度:大學文憑只是一張紙,也許能讓你獲得一次面試機會,幫助你順利得到一份工作,但如果想在職場出人頭地,你必須將離開學校後的第一份工作,當成最頂尖的選擇。這個嶄新世界充滿各種可能性,但你必須有意願重新調整思考角度,並準備面對困難的課題。

企業環境比以往更加艱困,我進入職場闖蕩,最後並沒有選擇再回學校進修。這就是我決定寫這本書的原因。我希望能分享在職場中獲致成功的策略,為剛展開企業旅程的社會新鮮人提供幫助,也希望能讓那些已經在職場中打拚一段時日的人們安心,讓他們知道理解這個混亂的企業世界是可能的。

《我只想好好上班!》內容如下:第一章是內行人提供的求職指南,包括經證實有效的做法,像是調查相關產業、與聯絡人會面、準備對面試有幫助的資料,以及面試技巧等等。第二章告訴你如何上手新工作,並且迅速在新公司建立最佳第一印象。第三章說明如何認識新主管,了解公司內部人脈網絡,以及練習不必阿諛奉承的社交技巧,並找到一位良師與支持者。第四章闡述如何設定目標、自我提升、解決問題和承擔風險,學會這些關鍵技巧,不管你設定什麼目標,都能如願以償。第五章介紹如何善用每天花在工作上的八小時,包括有效的時間管理與專案管理,如何讓工作井然有序,讓每次溝通都奏效。

第六章專門解決如何戰勝負面消極的態度,隨時保持正面積極,並在面對艱困處境時,還能維持工作士氣。第七章的討論重點是,如何促使別人跟你合作、建立良好關係,並巧妙應付難相處的人。第八章探討有關升遷的技巧,包括主導績效評估流程,以及解決可能對升遷不利的狀況。第九章為首次擔任主管的你指點迷津,教你學會特定方法,比方說:如何帶領不同世代和不同作風的部屬;如何授權分工、促進開放溝通,以及解決部屬的績效問題。第十章建議你何時應該離職,並為尋找新工作與優雅退場提出建議。

為了讓內容生動有趣,你還會看到時下二十多歲社會新鮮人分享他們的職場歷險,還有三十多歲職場中生代希望時光倒流,給社會新鮮人提出的職涯建言!

怎樣利用這本書獲得最大效益?我建議大家在紙上記下你覺得有共鳴的概念,以供後續參考並牢記。把這些筆記放進手機裡或貼在辦公室隔板上,或任何你可以經常看到的地方。這本書提到的想法也許聽起來跟基本常識無異,但你會訝異,在現實生活中竟然很少人真正這樣做。如果你覺得這一切不值得花那麼多心思,只要想想你可能在職場上度過多少歲月,你就會改變想法。假設你從二十二歲工作到六十五歲(好漫長的歲月啊),一年工作兩百三十五天,總計大約八萬個小時,相當於十分之一的人生用於工作。難道你不該盡全力,為自己打造一個有利的職涯?

在進入本書正文前,我還想強調一件事:本書討論的策略都是「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也就是說,這些方法是處理特定情況的最理想做法。如果你想在職場上出人頭地,應該儘量堅守這些原則。但沒有人期望你每次都嚴格做到,我們都是凡人,不可能成為完美的企業員工,我們可以每天不斷激勵自己要進步,但我們總有一些缺點有待改進。所以,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最好把這十章的內容看完,挑出你覺得最受用的技巧或概念。如果你看完這本書,並利用其中的建議讓工作更有效率,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達成了。

閱讀完整內容
我只想好好上班!

本文摘錄自‎

我只想好好上班!

雅莉珊卓 ・賴維特

由 天下雜誌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