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心智圖法激發你的思考力

我在企業進行訓練課程時,常常會聽到學員抱怨每天都在處理眾多問題,長時間動腦思考,精神消耗,導致自己難以集中而效率降低,常常一個頭兩個大,腦袋也變得完全無法運轉,於是事情往往解決得不好,甚至失敗犯錯。

但其實工作的本質不就是如此嗎?我們拿出本事解決問題,來換取薪酬回報。一定會遇到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甚至可能經常是個難關,但也可以換個角度想,我曾聽前輩說過:「難能可貴」有不同的詮釋:因為「難」而我們「能」的話,那真的很「可貴」。

前輩還延伸出「可貴」比較戲謔的講法,如果真的有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那薪水「可」以很「貴」!如果我們自己能夠成為少數有能力處理的人,那我們在組織內的重要性也會有所提升,相對也會逐漸反映在薪資報酬上。

所以,讓自己成為能夠處理關鍵問題的人,才是我們每天工作的責任,不然只是年資增加,資歷卻沒有長進,那樣不就太可惜了。

當我們調整了切入角度後,決定開始面對問題並思索解決方案,這時另外一個常見問題將會接踵而來,那就是:
大腦總是卡關,想不到太多解決方案,
或是想出來的方案了無新意,
這時候怎麼辦呢?
為什麼我們總是腦力激盪不出想法?

為什麼大家腦力激盪都想不出來內容呢?我發現想不出來的背後,通常有以下幾個想法或行為特徵:

• 覺得自己想法太不成熟,就直接在內心扼殺想法。
• 不願意先把初始想法寫下來,因為認為不是最終方案,結果到最後連基本企劃也寫不出來。
• 覺得腦力激盪太浪費時間,或是嘗試過腦力激盪,但效果不佳。
• 擔心自己激盪不出好想法,於是更害怕去做。

其實我們大可把心中浮現這樣的焦慮與自我批評先收起來,給自己多一點彈性跟犯錯的機會,因為腦力激盪是有方法步驟的。

我超級欣賞兩屆諾貝爾獎得主萊納斯.鮑林先生(Linus Carl Pauling),諾貝爾獎得過一次已經是世界頂尖科學家,能夠帶領人類在某一個領域有重大突破,但得到兩次,就絕對不是靠運氣,背後總是有一套思維邏輯,讓萊納斯.鮑林先生(Linus Carl Pauling)能夠快速找到他人無法看到的機會點並加以鑽研。我覺得他提到的一句話就可以貫串腦力激盪的核心,那就是:
「如果你想有個好主意,則必須有很多主意。
它們大多數都是錯誤的,
你必須學習的是扔掉哪些。」
(If you want to have good ideas, you must have many ideas. Most of them will be wrong, and what you have to learn is which ones to throw away.)
簡單來說,就是「先求數量,再求質量。」而且這兩個步驟必須有順序、有區隔。

如果說來簡單,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做不好腦力激盪呢?因為就是把「先求數量,再求質量」兩個步驟,混在一起做,希望自己能夠馬上想出「質量兼備」的好答案,但這樣的思維跟做法,看似節省時間,但反而想不出答案,更想不出好答案,因為想法都在腦中被自己否定了(除非是長期鍛鍊腦力激盪的專業職人,已經把腦力激盪磨練到隨手捻來)。  

心智圖法核心思考流程:先求數量,再求質量

而心智圖法的兩步驟發想流程,正可以解決上述這樣的問題。

我們的思維經常會經過「發散」與「收斂」這兩個階段,心智圖法能夠存在這麼多年依然盛行,一定有其獨到之處。在我看來:
心智圖法最好發揮的時機
就是在「發散」這個步驟上,
可以讓相關內容緊密相連。
而在「收斂」這個步驟上,
也能讓我們看出自己思緒路徑的關鍵重點。
我們可以把心智圖法的發想,簡單規劃為兩大階段:「水平思考」與「垂直思考」。

「水平思考」,又稱橫向思維,非線性思維,觸類旁通。這一種思考的方式,由法國學者愛德華.德.波諾(Edward de Bono)在其於1967年出版的著作《新的思考:水平思考的應用》(New Think: The Use of Lateral Thinking)中首先提出。而水平思考是對一個主題去發散聯想,例如,如果主題是時間管理,我們則會想到「金錢/工作效率/旅行/陪伴家人/時薪/時間管理矩陣/GTD」等等。這些我們想出來的項目彼此可能沒有關聯性,但都會跟時間管理有關。
所以水平思考非常適合當作一個
領域全方位觀照的雷達,
看看我們在思考上是否有所遺漏。
可以運用心智圖法的兩種思考模式:「水平思考」與「垂直思考」,來幫助我們發散與延伸思考,我每次在操作時,都會鼓勵自己要能夠想出50個以上的想法關鍵字,這樣能讓我快速產出很多可能不錯的點子,也加速相關方案的後續推動,與問題解決方案的設計。

建立4個有效的思考心態

而當我們遇到一個主題時,可能會遇到一種情況,那就是頭腦一片空白,看著一張白紙心裡面乾著急,但卻無從下筆,坐在辦公桌前任由時間流逝,靈感始終不來造訪,唯有焦慮隨侍在旁。這樣的經驗,我也很多。

直到我學習到腦力激盪的技巧,才開始有不同的作法,我在這跟大家報告我如何操作。這邊可以分成心態面跟操作面兩個來談,一開始最重要的是心態面。

1953年,廣告公司BBDO共同創辦人艾力克斯.奧斯朋(Alex Osborn)發表了「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這個字,在他的著作《如何激發創意》(Applied Imagination)之中提到「Brainstorming」這個文字,並提出了幾個發想創意的原則概念:

心態一:禁止帶有批評角度回應彼此

絕不批評別人的意見,包含自己的意見。腦力激盪最重要的一件共識要先確立,那就是「尊重彼此」。在我看來,腦力激盪本來就是在一片混沌之中透過一些線索來梳理內容,因此剛開始講出來的雖然不成熟,但總是一個開始,因此我們都要先給予肯定與支持,認定願意分享的意見都是好的,都是有助於推進進程,尊重每一個人的意見,不批評對方發言。

我們在腦力激盪時,是不是常有下面這些內心的小聲音出現?譬如說:「我這個主意會不會太幼稚了呢?」、「我這個想法太可笑了吧?」、「這真的可行嗎?」、「不行不行!這根本行不通!」、「我再觀察看看大家的想法跟現場情況好了。」…。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還沒說出自己的主意,也還沒仔細思考別人的點子,自己就強烈質疑並否定這些想法呢?如果有的話,我們就常常不經意帶有否定的角度看待事情,因此要特別提醒大家「覺察」自己是否出現這樣的行為,當有類似行為出現時要特別提醒自己。

心態二:先求想法數量,再求想法質量

想法愈多愈好,至少50則以上。

前面提到的兩屆諾貝爾獎得主萊納斯.鮑林先生說過的名言,再提醒大家一次:「如果你想有個好主意,則必須有很多主意。它們大多數都是錯誤的,你必須學習的是扔掉哪些。」所以再次提醒不要兩個步驟合併一起做,還是要先求數量,再求質量。

心態三:拿掉既定框架,獨特想法浮現

建議讓參與成員或自己,自由聯想。如果照著既定框架走,很多時候會發現想法都很像,很難有什麼創新想法產生。所以可以先把「不合情理、不合邏輯、不合法規」的「三不合」先拿掉,或許會有一些新的可能性出現。

之後再把現實可行性條件放進去,將一些不符合的選項排除,這樣就達到收斂效果。

心態四:可以混搭多個點子加值創造

像是在別人意見上天馬行空、加值。我們聽別人意見分享時,請務必要非常專心,因為專心才能夠多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融入對方角色去做換位思考。這樣就可以有更多的想法反饋出來。像是日本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先生曾發明翻譯機,將「字典」、「聲音合成器」和「電子計算機」三者組合,這讓他做出了全世界第一台翻譯機,而這發明也讓當時日本巨擘夏普(Sharp)看到了未來,並出資收購。
閱讀完整內容
拆解心智圖的技術

本文摘錄自‎

拆解心智圖的技術

趙胤丞

由 創意市集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