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是善待、探索、平衡自己

正念,清除心中垃圾
  每天我們吃三餐,食物給我們能量與養分,但也必然製造垃圾,因此我們每天需要上多次小號與至少一次的大號。如果一天沒上廁所還好,一週沒上就算便祕,一個月沒上是會危及生命的。身體每天會製造垃圾,心裡呢?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累積了不少的無形心理垃圾,長期未被正視或妥善處理。經常會產生心理垃圾的狀況,例如「比較」:父母或親戚在兄弟姊妹間的比較,老師在同學間的比較,老闆在同事間的比較等等。很多時候根本不須他人發動,自己就可以暗自不停地跟別人比較。當被比下去時,常會產生不如人、自卑、不平、生氣、委屈、自憐、孤獨的心理垃圾。當比之優越時,很可能衍生自大、驕傲、過度自信、沒安全感等心理垃圾。又例如「期待」,不論是父母、師長或自己對自己的種種有形或無形的期待,也很容易產生許多心理垃圾。達成期待固然可喜,但接下來目標也許越設越高,高到超乎自己的承受範圍卻還硬撐著,衍生出壓力、痛苦、失衡的內在垃圾。當期待落空,失望、失落、信心喪失、落寞等心理垃圾隨即浮現。
     從小到大,無論家庭環境、學校生活、職場工作等,生活的點點滴滴幾乎隨時都可以產生各式各樣的心理垃圾。這些心理垃圾之間會交互作用,彼此放大,僵化固著,也影響著身體的健康。如果我們沒有適時覺察,即使外表看起來積極、正面、向上、貼心、溫柔,那些常年堆積而未處理的心理垃圾也會淹沒或吞蝕我們。因為心理垃圾無關乎外在表現,而是一個人內在深層的真實樣貌,通常是一個人獨處時才容易顯現。心理垃圾最完美的處理就是昇華,成為一種提升自我的原動力,但如果沒有妥善處理,提升後原始垃圾還是存在。例如自卑可以是奮鬥的驅動力,然而有些人辛苦奮鬥獲得成功後,內心深處還是自卑或者轉化為自大。心理垃圾的浮現雖然可以帶來成長,確實也讓人痛苦,因此大多數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直到,無處可逃。麻煩的是,現代二十四小時的網路生活,可以輕易讓心理垃圾完全沒機會顯現,持續壓著或掩埋著,假裝不存在。

  正念訓練,每一次的練習,都是淨心的環保工程,幫助我們溫柔地允許任何心理垃圾的浮現,與其同在,不急著殲滅掩埋,也不急著強化擴大,允許其出現、停留與消失。隨著練習的持續,不須特別處理,心理垃圾會漸漸自動獲得清理。為什麼?答案在練習裡,需要練習才能體會與啟動內在的清靜功能。練習一開始比較多是清理多年囤積的垃圾,隨著練習進展,覺察力的提升,也許在垃圾剛形成之初就能覺察到,進而適當處理。正念淨心,和緩地洗滌與處理內在垃圾,或許還有機會處理到深度積壓的垃圾,沒有激情,不灑狗血,不打雞血,不需揭露個人隱私,是溫和、安全、穩當的方法。垃圾清掉了,才有空間放有用的東西。

正念,專注而溫柔地安撫躁動的心

  一般而言,當我們遇到事情時,尤其是棘手、困難、複雜又強烈的衝擊時,擔憂、害怕、恐懼、焦慮是常見的內在反應。也許別人或我們會告訴自己要「冷靜」,但發現並不容易,越叫自己冷靜,心經常越慌張。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曾幾何時訓練過這顆心發展出平靜的能力?我們總是慣性地餵塞這顆心更多更多的刺激,尤其在商業模式下的推波助瀾,大數據計算出你有興趣的東西,透過二十四小時的網路時不時地跳出來刺激一下。物聯網的世界,一切東西沒有國界,大量製造(品質好壞又是另一回事)、大量銷售、大量消費(也大量製造垃圾),隨時都有吸引人的促銷活動或免費有趣的訊息。這顆心早已習慣躁動與外來刺激,但在重要時間或困難時刻,我們卻又希望它能安靜穩定。   

  這有點像我們要孩子專心讀書,但從來沒教過他如何專心,彷彿專心、靜心這些狀態都是渾然天成且本來就應該要有的能力。但事實不然,尤其在這個超多外來免費或低價刺激的年代,孩子要專心,其實比我們或祖父輩要難上許多。除非,平常就有特別訓練。同理,這顆心本來就喜歡追逐新鮮好奇,再加上精心設計的外來刺激與接連不斷的欲望,心要能安靜下來真的不容易。

  正念的練習是靜觀的練習,當我們溫柔地覺察呼吸、領受身體感覺變化之時,這顆心開始被溫和地帶回身體裡,不知不覺中已經在訓練如何安頓這顆躁動的心。

  心,於是開始知道如何「回家」,回到身體這個家。透過持續地練習,回家的道路會越來越清晰、便捷,於是隨時想回家就可以回家,而不會處於有家歸不得的懊惱或不安。這顆心漸進地被訓練為可動可靜、柔軟而有彈性,靜心、專注的能力漸漸由內在發展出來,不假外求。事實上,這些能力根本也無法外求,除了自己好好鍛鍊,不然從哪兒可以獲得呢?

閱讀完整內容
正念減壓自學全書

本文摘錄自‎

正念減壓自學全書【MBSR課程│圖解加強版】

胡君梅

由 野人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