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而不是投機—認知風險、控制風險,才是致富王道

只要你想要或正在進行「投資」,請你一定要細讀這本書。它的價值,在於導正長久以來許多人對於投資的偏差觀念。

面對微利時代、M型社會,以及物質層面豐富但精神層面匱乏的生活背景,許多人一心想要透過任何可能的方式,狠狠撈上一筆,希望藉此「脫離貧窮」,走向所謂的「上流社會」,期盼人生從此一路平順。 文/吳懷恩
台語俗諺說:「人兩腳,錢四腳。」人賺錢比較難,但是,以錢滾錢相對容易得多;從小我們就被灌輸這樣的金錢觀念,也難怪長大成人之後,拚命想著各種「如何以錢滾錢」的方式。專業領域之中,把這種「以錢滾錢」的行為稱之為「投資」。

從此之後,「投資」這件事情舖天蓋地而來,舉凡從存款、標會、炒房、買賣股票,到債券、外幣、黃金。就連最近聽到廣播節目談到鼓勵「投資人」進行期貨、選擇權的交易,也是投資。甚至一位朋友告訴我,他以定額方式每期購買威力彩,這些統統都叫「投資」。

這是為何每一次當市場進行「財富重新分配」時,許多人的財富「遭到分配」,而從他人身上獲得財富的「有錢人」,都是「觀念正確」的人。為甚麼會有這樣的天差地別?我想,其中的癥結就在於是否正確理解「投資」二字的真正意義。

本書作者試圖以生活周遭發生的事情為例,試圖與讀者分享許多的寶貴經驗和心法。不過,他寫作的目的與出版本書的意義,並不是教大家「致富的捷徑」(這就像我們在電影中,看到武俠長老靠著運功打通任督二脈,就能讓接班人得到幾十年的功力)。相反地,作者不斷地試圖藉由「釐清觀念」與「校準思維」,讓許多從事「投資」行為的讀者,從「心」出發,好好審視自己「想要的」與「合理應得的」之間,是否有落差。

誠如作者在本書破題時就提醒讀者的重要觀念:「投資,是一開始就決定好的結果」,而不是「人永遠不嫌錢多,賺愈多愈好」。是否各個讀者覺得很弔詭?甚至不通人性?

是的,我必須在此用力地告訴各位讀者,我也支持作者的論點。投資這件事情做得好,就是和自己的人性抗衡,特別是潛藏在每個人心中的「貪婪」。所以,「投資」與「投機」的最大差異,在於「是否能按照自己的預期規劃獲得應有的成果」;而當中決定是否能達成目標的關鍵,是對於風險的認知與控制能力。
我投入資產管理行業已有十七年的時間,看到不少市場起起落落的過程,眼見許多人資產一夕暴發,而後卻難以守成、江河日下。原因無它,「無法控制貪婪的人性」是萬惡之首,以專業術語來說,這就是「失去控制風險的能力」。因此,不論是在我擔任基金經理人時期,亦或者帶領基金經理人團隊時,我一直自我提醒也持續告誡旗下團隊成員們,管理的基金資產績效好或不好,不僅在於市場浪頭來時你能推高到什麼位置?更重要的是,當退潮時,你是否能夠全身而退,而非遭到巨浪捲走?因此,與其賭上性命隨波起舞、暴起暴落,倒不如苦心鑽研如何計算潮汐,讓自己下海時承擔最小的風險。

所謂「用心計算潮汐」,就是專業的基金經理人不斷提升專業技術層次,但是,「下海時是否願意按照預期的計畫收成?」則是挑戰人性的問題。所以,就算我曾經培養出許多資質非常優秀的基金經理人,然而往往敗在「想要的」與「合理應得的」之間的迷思上。畢竟當人們一下海(進市場)之後,由於略有小成而見獵心喜,所有對於風險的提醒與正確的認知,都遭當事人拋諸腦後。相對地,反而學歷並不是特別高,資質也不見得頂尖的基金經理人,往往會更努力地貫徹對於「專業的執行步驟」及「持續地對於風險有所認知」,未來他們能夠成為明星級的基金經理人。

分享這一段話,是想藉此機會和讀者交流,倘若我們這些每天以市場為家、在金融價格中征戰的基金經理人,尚且在專業熟悉度與資訊取得相對充足的環境下,仍有少數人難以克服人性的弱點,更何況是一般投資人所面臨的挑戰。

因此,投資的心法,就是從風險認知開始;換句話說,如果你是一般投資人,對於投資的每項工具、每個市場無法理解或認識不清,請聽我的勸誡,千萬不要貿然投入。比如說,結構債事件有沒有錯?實話是,結構債本身沒錯,錯在於大家對風險的意識與認知不足(請看本書致富法則21的「動物園裡的獅子」)。也就是說,基金經理人買進這些標的之後卻無法控制對基金帶來的風險;或是買進結構債的投資人,並不了解這些商品的本質為何。
此外,為各位補充一個重要觀念,請問你認為黃金是投資工具嗎?當大家一窩蜂買進黃金時,有沒有認清它能為你帶來什麼?我認為,如果你投資的工具,能為你帶來「現金流量」,比如說,買股票有股息、買債券有債息、出租房子有房租收入、定存有存款利息等,就是符合「投資」的基本要義(如果不符合,就會偏向於「非定義為投資」的範疇)。至於買進時貴不貴、資本利得或利損等,這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在此先不討論。黃金、期貨、選擇權有「避險功能」,但這些工具是否能產生現金流量?請讀者以此例思考,自然可以理解其中的意義。

本書中,有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致富觀念,比方說,致富法則13的「不要太努力」,其實作者並不是真的要我們不要認真生活或努力工作,而是建議大家「凡事留些餘力處理後續事宜」;致富法則45的「先吃最喜歡的菜」,指的是「調整觀念、控制風險,藉此減低犯錯的機率」。實際上,雖然一般人想要培養「投資思考」,進而藉此為生,其實有相當的難度(至少要先擁有「足夠的資本」才行);這件事情無法一蹴可幾或完全不犯錯(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天才)。但是,我認為務實一點,均衡培養自己「事業思考」(工作腦)和「投資思考」(投資腦),這才是最符合實際需求的做法。

如果你想要(或正在做)「投資」,請你一定要細讀這本書,它的價值,在於導正長久以來許多人對於投資的偏差觀念。倘若你懷疑是否有必要培養「投資思考」,我必須說,先認清眼前「薪水凍漲、物價飆漲」的現實,接著,請用心閱讀本書,看看作者想傳達的致富思考,進而培養正確的「投資思考」,才是因應現狀的上上之策。

(本文作者為元大寶來投信前副總經理)

閱讀完整內容
為什麼有錢人先吃最喜歡的菜?

本文摘錄自‎

為什麼有錢人先吃最喜歡的菜?

世野一成

由 時報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