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臺灣故事,沒說你知道嗎?

臺灣現存最老西餐廳.臺北北門紅磚樓.足球世界盃轉播史.明星花露水.神明遶境專用的GPS導航.漂洋過海的客家人總統.臺灣最美的風景「奉茶」⋯⋯


▲終於重現天日的臺北北門。

通通的臺北北門為什麼長得跟其他城門不一樣?


提到臺北市的東、西、南、北門,年輕點的朋友可會最先聯想到捷運站,但本篇要聊的主題不在地底下,而是關於地面上的歷史故事。

臺北府城自一八八四年(清光緒十年)建城到現在算算已經超過一百三十年,期間歷經了許多風風雨雨,也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的更迭變遷。如果有人稍微留意過,眼尖的你可能會發現除了已被拆除的西門外,多數的城門都是綠屋瓦的廟堂形式,怎麼會只有北門紅通通的,長得和其他門不太一樣?這其實說來話長,我們還是先從其他門的悲慘故事談起吧…

清末臺北建城沒多久,臺灣因為清日戰爭後所簽下的馬關條約被割讓給日本。在日人入臺後,為了改善衛生條件以便於軍事防衛建設進行,在臺灣總督府的決定下於一八九九年(明治三十二年)實施市區改正,將臺北城牆和城內一些清治時期的建築拆毀。原本計畫是打算要拆除所有的城牆與城門,而當時的西門(寶成門),位處艋舺(現在的萬華)跟臺北城中間,相較於其他地區算是荒地一片,因此日人決定仿效當時東京最熱鬧的休閒娛樂中心淺草,在一九○五年時把西門拆了並建設了供日人居住的西門町。

剩餘的其他門原本也將步入後塵,但拆除西門的舉動在當時已有古蹟保護觀念的社會氛圍引起極大的反彈聲浪,並在臺灣總督府圖書館館長山中樵先生以及其他學者的請命下,其餘門就這樣逃過一劫。但已被拆的城牆是回不去了,部分城磚被移去做為臺北監獄的圍牆,但有更大一部分被隨地掩埋。今天在臺北車站的站前地下街就有一塊展示區,是由民國八十二年臺北捷運板南線興建時,在地底下發現的舊城牆遺址組成的。

進入日治末期,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臺灣總督府也無多餘經費繼續維護做為古蹟的城門;加上戰後初期的當時,古蹟維護的議題也非首要政策,進而導致包含北門在內的其他城門殘破不堪,直到民國五十五年,臺北市政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的理由,把東門、南門、小南門三個門上頭原來紅磚瓦閩南式城樓全部改建成中國式的綠屋瓦的廟堂建築。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我們看到的北門長得跟其他三個門都不一樣的原因。

咦?那為什麼北門能夠逃過一劫?北門之所以能保存最原始的樣貌,可以說是託了旁邊忠孝橋的福。這條連接市區跟三重的橋,最初設計是要先拆了北門再蓋橋的,所以「妨礙市容觀光需要」的北門就沒被納入當時的改建計畫之中,才在專家奔走之下成功生還,高架橋的設計也因而改變,但也導致北門被忠孝高架橋兩個車道夾住,幾乎要喘不過氣。後來在一九九五年忠孝橋的延平南路匝道因為使用率偏低被拆除,北門至此終於重見天日。

而在二○一六年的二月十三號臺北市府已將忠孝高架道路拆除並順利通車了,未來甚至會重建一小段臺北城牆,試圖連結北門周遭的建築與文化資產形成新的文化意象,北門也將重新綻放它的歷史風華。

嬤的香奈兒香水,老一輩愛用的明星花露水


本篇要來介紹大家一項歷久彌新阿嬤級百年商品「明星花露水」。提到這項產品年輕人不一定見過實體,但若是有在看鄉土劇,應該對劇中阿嬤聞了一下居然就逆齡回春的神奇劇情記憶猶新吧!而看過或使用過這項產品的朋友,不知道對它的最初記憶來自哪裡呢?是在外婆的梳妝台上,還是家裡的廁所芳香劑?不論如何,相信這味道對許多人來說都充滿了長輩的回憶,對老一輩的女性同胞來說,在當年甚至是出嫁必備嫁妝之一呢!


▲依然保留復古包裝的明星花露水。

首瓶明星花露水誕生於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四年)的上海灘,是由上海藥商周邦俊所研發調製。當時市面上也有其他的花露水品牌,但要是沾染在衣服上便會留下難以洗淨的黃色污漬,所以周邦俊才研製出的透明無色,即使不小心沾染在衣物上也能輕鬆洗淨的花露水,一推出之後就受到廣大歡迎。墨綠色的玻璃瓶身外觀上是個穿著粉紅色露肩洋裝、雙手拉開裙擺、翩然起舞的女孩。這樣的形象在當時是時髦的象徵,深受年輕仕女喜愛,也成為當時上流社會最暢銷的香水之一。

隨著時代的變遷,在臺灣,明星花露水最穩定的客戶卻從窈窕淑女漸漸轉變成陽剛威武的國軍弟兄。從上至長官,下至小兵,都會它用來消毒消臭之外,更將這樣的習慣帶入家庭,所以連帶著軍人眷屬也成了明星花露水的愛用者,因此軍公教福利中心至今仍是明星花露水的重要通路之一。

時至今日,雖然明星花露水身為香水的功能性已被許多國外進口的高級香水所取代,在一般大賣場甚至被歸類到清潔芳香劑區,但實際上它還有不少好用的功能,簡直就是居家必備的神物等級,而它首屈一指的妙用就是「消毒」。民國九十二年SARS在臺爆發時,正因為花露水的成分除了香精跟水,其酒精成分高達70%到73 %,濃度正好具殺菌效果,也不需要再多加稀釋便能直接擦拭消毒,也因此翻身熱賣了好一陣子,在當時就跟口罩一樣,想搶還不一定搶的到。

另外,由於明星花露水所含的酒精是食用酒精,因而早期派駐中東地區的榮工處員工,因身處禁酒的回教國家,就以花露水加水稀釋來解酒癮,遂有「阿拉伯人喝花露水」的說法。有趣的是,有人拿它當酒解饞,卻也有人拿它來醒酒。聽說在熱毛巾上滴數滴花露水,再敷在醉酒者的臉上,不僅能醒酒,而且還具有止吐效果,下次若遇到酒醉不醒的朋友,身邊剛好有瓶花露水的話不妨試試看。

墨綠色的小小一瓶,除了鄉土劇上演的逆齡回春效果太誇張之外,不但可以醒腦、祛臭、止癢、消毒,甚至飲用,用途真的包山包海非常廣泛。就像一位美麗的少女如今轉變已銀髮斑白的老奶奶,外在美貌雖然終會消逝,但內涵卻是經驗與智慧的累積。

閱讀完整內容
臺灣 沒說你不知道

本文摘錄自‎

臺灣 沒說你不知道

每日一冷

由 尖端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