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OODA循環安渡充滿「意料之外」的世界!

平台策略(platform strategy)、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精實創業(lean startup)、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遠距工作(remote work)、目標管理(MBO)、網絡組織(network organization)等……。企業對這些來自歐美的管理理論,往往徒具表面的了解,就貿然導入。接著是不斷地進行人員轉調、組織改組。員工的工作動機,則因為公司一再地朝令夕改而低迷不振……。
身為企管顧問,這種場景我已看過不下數百次。

為什麼日本企業會一錯再錯、重蹈覆轍呢?


根據我在矽谷企業(思科)任職,以及在美國、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大企業第一線,直接和業界人士討論企業優勢、劣勢的經驗,綜合分析過後,我發現國際上許多先進的成功企業都具備,而大多數日本企業普遍缺乏的,是「某項策略理論」。

在國外,尤其是在矽谷等地的企業當中,這項策略理論已是極為理所當然,沒人會主動說明。然而,我發現就是因為有這一套策略理論,歐美的那些管理理論,才會發揮預期的效果。絕大部分的日本企業都不懂這一套策略理論,只是一味導入管理理論或策略的皮毛,改革才會總是以失敗告終。

而這項策略理論,就是「OODA循環」。

OODA循環著眼的標的,是對方的「世界觀」


從察覺敵人存在,到做出判斷,克敵致勝,整個過程歷時四十秒──這是約翰.博伊德(John Boyd)上校發現敵方戰機,到成功擊落為止所需的時間。而這就是運用OODA循環的成果。

所謂的OODA循環,是美國空軍約翰.博伊德上校所開發的一套策略理論,適用於各種領域。當年在韓戰(一九五○年至一九五三年)的空戰當中,博伊德上校所率領的部隊,每架戰機平均擊落十架敵機,戰功彪炳。研究這場大捷背後的致勝原因,日後成了OODA循環理論應運而生的原點。

在此之前,美軍的作戰策略,主要是受到歐洲策略理論的影響,當中又以克勞塞維茲註(Carl Philipp Gottlieb von Clausewitz)最具代表性。這個路線的理論,是以由上而下的指揮統御為前提,給予敵軍迎頭痛擊。然而,這樣做會造成我軍部隊兵疲馬困,且只要有一步差錯,敵我雙方都可能遭到血洗,風險極高。
美軍自從全面採用OODA循環之後,作戰方針就從以「給敵軍迎頭痛擊」為目的的「消耗戰」,轉換成以「讓敵方指揮官(決策者)喪失戰鬥意志」為目標的「機動戰」。

例如在一九九一年爆發的波斯灣戰爭當中,美軍就是採用OODA循環,祭出「左勾拳」策略,直攻伊拉克境內,讓集結在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錯估情勢,才得以在短短四天內就贏得勝利。

另外,OODA循環不僅獲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等西方陣營的支持,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在內,全球各國軍隊都積極採用OODA循環,大幅調整了原有的策略。如今,歐美商界已視OODA循環為基本策略,矽谷企業也同樣不落人後,而美國更有多所大學商學院開設相關課程。OODA循環被譽為是「適用於各種領域的策略通論」(the grand theory of strategy)。

OODA循環由以下五個思考程序組成(圖1)。


觀察(細看、端詳、審視、診察):Observe

了解(明白、判斷、理解):Orient

決策(決定、追求極致):Decide

行動:Act

檢討/推估:Loop


▲圖1 OODA循環

適用於企業組織的OODA循環,是一套用來讓企業組織能隨時因應情勢變化的策略理論──先有自己的一套世界觀,再依當下的情況或對方的狀態適度更新,同時動腦思考、採取行動。就軍事上而言,我們要摸清的是「敵方的戰鬥意志」;就商業上而言,我們要掌握的是「對方(顧客或競爭同業)的想法」。於此同時,還要決定我們打算將對方的心情感受帶往什麼樣的狀態,並採取行動。

閱讀完整內容
OODA:面對突發狀況40秒迅速做出決策

本文摘錄自‎

OODA:面對突發狀況40秒迅速做出決策

入江仁之

由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