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族、小家庭一定要看!絕對零浪費的食材採買術

打開冰箱冷凍庫想拿出之前買的魚,翻翻找找,「耶!怎麼最裡面還有一隻大雞腿!這不是好幾週前買的嗎?」接著從冷藏櫃拉出一袋橘子,「後面怎麼躲著一顆梨子!唉啊!都爛了!」

你也是這種有時候會在冰箱中發現「遺失物」的人嗎?

「不管是一個人、夫妻或小家庭,會把好好的食材放到必須丟棄,多半是因為採買前缺乏全盤思考,收納時食材又互相遮蔽,」長期研究冰箱整理術的食材收納家楊賢英強調,「買菜,其實是有順序的;冰箱,更該有空間規劃!」

聰明採買雙秘訣,每樣食材都物盡其用


「每一樣食材,都是你用錢買的!」楊賢英笑著說,既然是花錢買的,怎麼可以因為疏忽就白白丟棄?「只要採買前花五分鐘,為食材先想好出路,就能徹底杜絕浪費!」

遠見特刊:食農教育動起來 認真學吃飯

秘訣1〉盤點庫存 只買缺的食材


很多人採買時,都是以「我想做某一道菜」為出發點,才去採購食材。但楊賢英提點,正確做法是必須先「盤點冰箱庫存」,然後「開立菜單」,最後再根據「先主食再蔬菜」的原則,現場照單補貨。

「永遠以現有庫存,做好本週菜單規劃,到賣場,只是添購欠缺的食材,才能做到『先進先出、不留庫存』,」楊賢英強調,這就是「絕不浪費的食材採買術」!

在盤點時,楊賢英提示兩大重點:

1.冷藏區的「蔬菜」是否有存量?

蔬菜的保存期限約一週,尤其葉菜類,放久了容易枯萎、腐爛或變色,就算外型還算完好,營養也會大量流失。

如果冰箱還有蔬菜,就必須以「先解決庫存蔬菜」為目標,減少這次出門的蔬菜採買量。

2.冷凍區的「葷食」是否有存量?

如果是單身族或小家庭,一餐通常只會有一道主菜,所以冰箱內如果還有葷食庫存,就不要再多買別的同類食材。

例如冰箱中還有一條魚,那這次出門就別再買魚,甚至海鮮類的都別買。

遠見特刊:食農教育動起來 認真學吃飯

秘訣2〉規劃菜單 互相搭配食材


做完盤點,接下來不是馬上出門,而是「預先構思菜單」,才能落實「先進先出」原則。

楊賢英舉例,如果冰箱內剩五顆魚丸,那就可以規劃「黃瓜炒魚丸片」,之後到市場就只要買黃瓜就好。而如果能更進一步預想一週料理,例如滷牛肉、炒空心菜,就更能抓出到賣場要選購哪些東西,讓採購更理性。

楊賢英在其著作《萬用保鮮盒做一週料理》中指出,這麼做有幾大好處:

1.節制過多採買

先想好菜單,到賣場就只會買需要的食材,不會被特價誘惑而多買、亂買。二來採買時因為明確認知到所需份量,就不會為了省小錢,而買了大份量包裝,最後用不完放到壞,反而浪費更多錢。

2.大份量食材也能做變化

先有菜單,還能有效解決「大份量便宜但擔心吃不完」的困擾,例如如果先想好要做紅燒肉排、香煎肉排、蜜汁排骨,甚至切絲拌炒,有三至四種菜色備案,搭配選購每道菜對應配菜,就算是一大包肉排,也不怕吃到膩、放到壞。

3.一物多用零剩材

有些料理的周邊食材會重疊,尤其提味用的辛香料,例如炒空心菜會用到蒜,紅燒豬肉也會用到蒜,甚至燉雞也會用到。先設計好菜單,就能互相搭配,這道菜只用到一點點,沒關係,剩下的還可以用到另一道菜上,避免浪費或短缺的狀況。

 

一覽無遺收納術,不讓冰箱變食材墳場


就算採購做得再好,如果冰箱的收納沒做好,買回來的食材也會因為堆積凌亂而容易遺忘,最後放到變色、變味甚至變成廢棄物,連烹調都沒有就淪為廚餘。

楊賢英指出,冰箱不是把東西放進去就好,先理解不同冰箱的空間設計,搭配自己的視線範圍,再採取對應「直立式」或「層疊式」的擺放方式,避免讓食材彼此掩蓋、遮蔽。

「冷凍庫在上,冷藏室在下」的冰箱


冷凍庫在上的冰箱,內部空間通常是由兩層隔版,將冷凍庫區隔為「層板式空間」。

這時由於看進去的方向是「平視」,楊賢英強調,「務必採取『疊放』的方式,確保自己能看到所有的食物。」力守食物只擺放一排,絕對不能裡外兩排擺放,避免塞在內部的食材,因為看不見而錯過賞味期限。

而為了避免食材疊放時倒塌,食材要先行整理、修整,如肉片、魚排、腿排等可以攤平者,放入夾鍊袋中壓平,一袋一袋疊放。

無法壓平者如半雞、水餃等,則可以利用長條型盒子,將同類食材擺放在同一個盒子中,如同在冰箱中創造可以拉出來的小抽屜。這樣拿取時,不但抽取方便,也可以一併看到其他同類型食材或剩材,方便盤點。

在下方的冷藏室,楊賢英則建議依照自己的身高,將空間劃分為「視線範圍」與「非視線範圍」。

一打開冰箱就映入眼簾的視線範圍部分,可以放置保存期限較短的食材,如牛奶、蔬菜等,同樣以層疊方式擺放,讓自己一眼就看清有什麼食材。

而冷藏室最下方,往往得彎腰才能看見深處,就是「非視線範圍」,這時同樣利用長條型小盒子,分門別類收納耐儲存的乾貨、漬物、醬料等等。

「冷凍庫在下,冷藏室在上」的冰箱


冷凍庫在下的冰箱,通常設計成外拉抽屜式,拉開來時視線是「俯視」,這時食材的擺放,就必須改為「直立式」,由前往後一件一件立著放,避免底部堆積東西,維持「一眼可見」。

而在上方的冷藏室,收納原則也和前者一樣,只是這時「非視線範圍」就會變成在冷藏室的最上方,得墊腳才能看見深處,同樣可以採取長條型盒子,協助做出拉取式抽屜。

食材切成小量包裝 分項收納


要維持冰箱打開來一覽無遺,除了理解收納上的空間規劃法外,楊賢英指出,還有另一個關鍵:「小量包裝」,透過先預想料理菜單,把食材切分成半成品,分項收納。

「這麼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減少單一食材體積,」楊賢英說,為了收納整齊,食材進入冰箱時,最好攤平,或變成小包、小盒。如果能根據菜單預先處理,就能完美達成此一目標,之後每次取用時也不用整份解凍,造成食材水分流失甚至變味。

例如買了一條大魚,先想好魚頭煮湯、魚身切片乾煎、魚尾紅燒。反正都要清洗,何不直接多花一點點時間,把魚切成三段,各自灑上調味料,然後包裹成三袋或三盒,這樣收納時,能更靈活使用空間;下廚時,也只要取出一袋或一盒,就能快速料理,節省工序與時間。

不只是魚肉類,例如蔥花、蒜泥、紅蘿蔔丁、南瓜塊、彩椒絲等,只要冷凍直接加熱烹煮味道口感不會變太多的食材,楊賢英通通會預先處理好,然後袋裝或盒裝放冷凍,讓自己隨時都有方便的小份量食材可以取用。

遠見特刊:食農教育動起來 認真學吃飯

保鮮盒與夾鍊袋 尺寸要統一


而在分裝時,所選用的保鮮盒與夾鍊袋,務必先量好冷凍庫深度與高度,避免盒子尺寸不合,或夾鍊袋太長,必須彎折才能收納。

「食材打包或裝盒時,愈接近冷凍庫的高度,就愈節省空間,」楊賢英分享自己的經驗談,由於食材密度不同、大小有異,很依賴容器來幫忙塑型,原則就是要讓每一包、每一盒都盡可能一樣大小。挑選大小符合自家冷凍庫的夾鍊袋與保鮮盒,才能確保收納後冰箱內部整整齊齊。

至於市面上的保鮮盒與夾鍊袋琳瑯滿目,楊賢英笑說,自己以「尺寸統一、方便清洗」為最高原則,不強求一定要玻璃材質,「知名品牌產品,通常都不含塑化劑,只要不要放置酸的食材,塑膠材質也不會有問題。」

尤其PE保鮮盒清洗容易、重量又輕,不管放冷凍冷藏都沒有問題,是很理想的選擇。當然,玻璃材質的耐酸抗腐蝕特性,也很適合拿來收納各種有湯汁或醃漬類食材。靈活運用,不同材質與尺寸保鮮盒,就能讓冰箱更井然有序。

楊賢英特別提醒,有些保鮮盒上蓋是用一條軟橡膠條來幫助密封,這條橡膠條很容易藏汙納垢,務必每次用完用牙籤挑出清洗乾淨,晾乾後再裝回去,「否則食材精心處理收納,最後卻因為不乾淨的盒子而腐壞,就太划不來了。」

而PE材質的夾鍊袋,楊賢英建議,在重複使用時,同樣要用天然清潔劑洗乾淨,晾乾後才能重複使用,尤其是那些裝過魚、肉或熟食的袋子,一來確保衛生,二來避免之前的味道殘留,壞了下一項食材的滋味。

透過「菜單預想」「空間規劃」「小量分裝」,楊賢英讓自己的冰箱不只打開就能一眼看穿所有,長期保持七八分滿,「沒有遮蔽、一眼可見,當然就可以更有效落實『先進先出』原則,不會把冰箱變成食材墳墓了!」··· 閱讀更多

遠見特刊:食農教育動起來 認真學吃飯

本文摘錄自‎

先看庫存再設計菜單 一物多用不浪費

遠見特刊:食農教育動起來 認真學吃飯

2017/4月 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