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不息的漁市場,民謠小屋點亮舊巷微光

小北 人參民謠小屋老闆,本業從事生醫材料研發,喜歡基隆的時代感與人情味。一年前以不尋常的眼光,發現崁仔頂漁市巷弄間的80 年小屋,開了一家民謠酒吧。
每個來到小屋的人,都帶來一段故事,就從我開始說起吧。幾年前,我曾調派到基隆工作,那時常在街上閒晃,覺得基隆建築舊舊的很美,人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氣質,儘管那時我還沒什麼機會認識當地人。 2014 年,我父親得了血癌,住院期間他唯一的樂趣就是滑手機找尋有什麼美食。有一天聽他說起,基隆有三家綠豆椪,不知味道是否都一樣;為此我坐上客運來基隆採買,順道繞到媽祖廟(慶安宮)拜拜,就在宮廟後面的巷子,看到了待售的小屋。 以前是報關行的小屋當時很狼狽,漏水嚴重,外牆以木板封死。爬上樓頂,卻被港口的天光和宮廟的雕龍屋頂給震懾吸引,不知為何,小屋給我安心的感覺,覺得買下來和爸媽一起住,彼此就有了照應。沒想到無常走在計劃前面,父親離開得快,搬家告吹,我卻無端想起有一年出差到北京,當地民謠吉他酒吧氣氛極好,若在二樓開一家民謠酒吧,再把一樓分租出去,應該沒有那麼難。 我想開一間人人都可光臨的酒吧,不分男女老少,已婚未婚,身分只是人的一部分,人生不應該被角色所局限。我一步步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想像。先請工班修繕,到木料行買木頭,下班後和女兒一起裁切、磨砂拋光、上蠟,並請師傅裝釘吧檯,再把父親留下的音響搬進店內;邊做邊學,也常到附近酒吧小酌,暗自觀摩如何調酒及與客人應對。
▲夜色降臨,寂寞的小巷子,因人參民謠小屋的吉他歌聲變得明亮溫暖。圖為小北(右三)和吧檯手在巷間小酌。

人參民謠小屋Ginsengcafe
地址 基隆市仁愛區孝一路 34巷二號二樓 
FB:人參民謠小屋Ginsengcafe
▲有挑高頂棚的孝一路委託行街區,曾經是基隆最繁華之地,販賣和交換行船人從世界各地帶回來的舶來品,目前只剩少數商家營業。
▲小北(右)堅持調酒的果汁必須使用生鮮水果,陳年釀酒混合著水果的新鮮原味,才是調酒應該有的滋味,從事都市規劃的Rebecca(左)是最近加入小屋的吧檯手。
▲小北從淘寶買來的吧臺椅,陪伴民謠小屋度過奇幻的一年。
▲從原本盧著老闆多開幾天的客人,到第一位吧檯手,阿生成為人參民謠小屋的重要支柱。

一開始知道小屋的人很少,一個月只開兩天。我在一個吉他社團貼出「小屋勇氣日」活動,只要報名彈唱三首歌,便能免費喝上一杯。從那時漸漸吸引當地喜歡音樂的朋友前來,經常忘情地彈唱到天亮,甚至自願客串吧檯手。其中一位很有音樂才華的廚師俊儒,在大家鼓勵和協助下,終於在小屋一樓開了義大利麵餐廳「第34 夜」。
小屋的第一個吧檯手叫阿生,他是海洋大學的研究生,因為有經營背包客棧的經驗,就來店裡頭幫忙。記得有一晚,一位客人待到打烊還不走,苦惱不已的我只能悶著頭刷鍋子。原本已經下班的他,突然折返陪我聊天,直到客人離開。忽然覺得這個人頗有義氣,就邀請他擔任合夥人,主理吧檯事務。

店內的第一個駐唱歌手是吳阿毛,我在基隆的公車站聽過他的街頭演唱,對我來說,歌手不一定要有很厲害的歌喉或技巧,而是能聽見聲音中呼之欲出的獨特樣子。之後陸續加入了不同風格的歌手,像是有位歌手Rose 擅長唱英文懷舊老歌,就吸引了一對年長夫妻從臺北來捧場。這正是我喜歡的氣氛,不只有年輕時髦的人才能享受酒吧生活,各式各樣的人都可以來小屋自在地喝一杯。
▲同樣一首歌,因為和弦與歌手聲線的不同,而有千變萬化,曾在基隆公車站街頭表演的吳阿毛,是小屋第一位駐唱歌手。
▲重新裝修後,現在是家美麗花藝店的阿戴商號,也點亮了委託行商圈,小北有時會過去買花,和可愛的老闆聊天。
▲看得到慶安宮雕龍屋頂的小屋天臺,非常有氣勢。

小屋所在的34巷,曾經是漁市場到店家進貨的重要通道,現在白天沒有什麼人,但是凌晨孝一路上的崁仔頂漁市(註)燈火通明,照在經年潮溼的地面,頗有威尼斯小巷的味道。每當在小屋聽完歌手演唱,我還是習慣穿過街巷步行到附近酒吧放鬆心情。

靠近港口的「哥倫布」是基隆現存最老的酒吧,過去是外籍船員靠岸後的必去之處,至今仍保留著美式酒吧的氣氛。年輕的老闆今年剛頂下來,理由是不想看到酒吧被改成陌生的模樣。另外一家酒吧「艾克猴」,老闆Eddie 也經營一家基隆咖啡甜點名店。他很有氣魄的在店裡放了500 瓶威士忌,只是希望吸引在臺北上班的基隆人,早點下班,喝完一杯再回家。

這些老闆知道我也有自己的酒吧,不但不介意,還會向他的客人推薦。我常覺得小屋的位置這麼偏僻,調酒也不是多厲害,開了一年卻沒有倒,都是因為基隆人有一種特殊的情懷,才能維持到現在。

開酒吧的這一年,我聽了很多人的故事,更容易吐露心事,也參與社區活動,像是和「回基隆」團隊到委託行街賣燉牛肚和香檳,希望老街區更有活力。我常在想,人與人的關係總在變化,小孩會長大,情人也不一定都能陪在身邊,但是一個酒吧只要開著門,總是有人來。要是我的客人生活有了變化,還是有個地方可以去。在小屋相遇,彼此就像沒有血緣的家人,這份浮世間的穩定感,是一份幸運的羈絆。

註:北臺灣最大的漁貨市場,位於基隆孝一路上,白天是尋常馬路,晚上數百攤商魚販,從凌晨1點開賣到上午7點。
▲位在委託行街上的丸角咖啡後院,提供飲品和輕食,很適合歇息小酌。今年小北和基隆在地青年「回基隆」團隊,及食不厭老闆寬哥,曾經在此舉辦一日南歐活動。
▲小小入口的人參民謠小屋,裡頭有著許多溫暖驚奇的故事。
▲原為客人的廚師俊儒租下小屋一樓,開了一家義大利麵餐廳,裡頭陳列著心愛的吉他和黑膠唱片。
▲丸角是家手沖咖啡店,老闆以前在北海岸騎著咖啡車賣咖啡,現在有了自己的店,也提供後院出租,讓人完成一日咖啡店長的夢想。

閱讀完整內容
小日子享生活誌-2017年11月號

本文摘錄自‎

川流不息的漁市場民謠小屋點亮舊巷微光

小日子享生活誌

2017/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