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健康 不只要控糖更要減醣

糖、醣 它們真的會致癌?

「救」健康 不只要控糖更要減醣


大家都說糖不好,但身體需要仰賴醣類來產生能量,它們不是不好,是過量才不好。「糖,會致癌嗎?」專家:致癌原因複雜,不過研究證實攝取過多的糖,的確會提高罹癌風險。

撰文.楊雅馨

在談「糖」與健康之前,我們先來認識「醣(carbohydrate)」與「糖(simple sugar)」的差異。台北馬偕醫院長照課營養師許碧惠指出,醣又稱為碳水化合物,包含澱粉、纖維質、寡糖、雙糖、單糖等;而其中的雙糖、單糖都屬於「糖」,如黑糖、白糖、砂糖屬於雙糖,冰糖是單糖,都只在營養素上有微量差異,本質上沒有太大差別。

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助研究員王鴻俊進一步說:「不管是糖或醣,對人體而言是必需的,身體各方面都得仰賴醣類來產生能量,沒有醣,生命就無法維持。你說醣不好嗎?不能這樣下武斷的結論,它們不會不好,而是過量才不好,不論是醣還是糖!」

糖攝取量 約總熱量一成

何謂過量?許碧惠說,許多國家都已提出「每日的糖攝取量,以不超過總熱量的一○%為原則。」若每天所需要的熱量為一五○○大卡,乘以一○%,即為一五○大卡,一克的糖有四大卡熱量,換算下來,每天可以吃的糖不宜超過三十八克。

然而,生活飲食中處處可見糖的蹤跡,牛奶含有乳糖、水果含有果糖、蔗糖,若再加上一杯手搖飲料,糖的攝取量鐵定爆表。許碧惠更嚴肅地提醒,手搖飲料為空熱量食物,它不像牛奶、水果尚含有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營養素。所以宜選擇營養密度較高的含糖食物,而且還要適量。

二○一九年七月《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的研究報告指出,每天多喝一○○毫升含糖飲料,罹癌風險增十八%。王鴻俊分析此項研究,有可能是因為長期食用過量的糖,造成胰臟需要製作更多胰島素將血糖送往細胞內,久而久之可能會有胰島素阻抗的問題,長期下來,胰臟更加疲乏,造成糖尿病前期、糖尿病,這些現象都會引起身體發炎反應,而過多的發炎反應,將提高罹癌風險。

含糖飲料喝太多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如高血脂、高血糖、甚至致癌等風險。Shutterstock 但我們並不能直接轉譯為「糖,會致癌!」王鴻俊提醒。畢竟大多數的癌症是基因突變引起,如香菸、二手菸、酒精等,糖依舊是身體重要的營養素,只是有更多的研究提出「糖」過量可能引發的後遺症。許碧惠也表示,這份報告是流行病學的調查,需要更多文獻來證實,但這也提醒民眾,平時不要喝太多的含糖飲料。

至於,坊間有癌友吃糖容易復發的說法?王鴻俊表示,癌細胞會轉移、復發是由相當複雜的機制所控制,也包括如癌細胞是否完全被切除,或是某些特殊的癌細胞即使進行化療都有可能繼續存活⋯⋯,種種因素都會造成復發的可能,與癌友有沒有吃糖並沒有太大關係。

兩位專家更一致表示,在癌症治療期,最重要的是吃得下,不過糖分攝取量也還是以不超過總熱量的一○%為原則,重點是癌友得要吃得下,若真的吃不下,吃一點甜味、甜食是沒關係的,因為幫助病人度過疾病治療期更為重要。


攝取高醣者 死亡率較高

至於醣的攝取,一份在一七年發表於《刺胳針(Lancet)期刊》中的pure study,以飲食頻率問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FQ)調查十八個國家共十三萬名受試者的飲食攝取情形,追蹤七年後,發現攝取高醣(醣類占熱量六○%以上)者,死亡率較高。

對此,許碧惠說,民眾若依照國民飲食指南建議的三大營養素(蛋白質一○%至二○%、脂質二○%至三○%、醣類五○%至六○%)比例進食,並不需要擔心醣類攝取過多的問題。

那麼半醣、低醣生酮飲食好嗎?王鴻俊以個人經驗表示,半醣飲食讓他的精神變得更好、不易復胖。

許碧惠則認為,低醣生酮飲食會讓身體的內分泌代謝產生「微變化」,未來可能會出現內分泌紊亂、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她嚴肅地說:「金字塔不是一天造成的,身體要崩解,也不是一天的時間,這些微變化都可能是疾病的引爆點。」惟有定量、均衡、多樣化飲食才能真的救健康。

儘管實施半醣、低醣生酮飲食,兩位專家看法不盡相同,但兩人都強調,應盡量減少糖類(simple sugar)攝取,因為有太多研究都一而再、再而三指出,多吃糖會提高死亡率。

手搖飲料 暗藏糖危機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曾公布調查,市面上一杯700毫升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高達61.6公克,相當於12顆方糖(每顆方糖含5公克糖,每公克糖可產生4大卡熱量),相較下,半糖含糖量有44.8公克,等同9顆方糖,微糖含糖量39.2公克,相當於8顆方糖。

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以每日熱量攝取量2000大卡為例,則每日添加糖攝取熱量不宜超過200大卡,也就是50公克糖(約10顆方糖)。

購買手搖飲料時,宜仔細看店家提供的標示,選擇無糖或微糖,並減少配料的添加。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整理:楊雅馨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191期

本文摘錄自‎

救健康 不只要控糖更要減醣

今周刊

2019/第11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