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脂肪肝 忌口、運動是根絕之道

台灣每三人有一人罹患 小心肝癌上身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證實,脂肪肝、糖尿病史、三酸甘油酯超標,是台灣非病毒性肝炎、肝癌的三大危險因子,而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有氧運動、健康減重。


罹患脂肪肝多半沒有任何症狀,而腹部超音波檢查是診斷脂肪肝的最佳利器。

你知道,鵝肝醬是怎麼來的嗎?」林口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學術組教授級主治醫師張明鈴說明,將試管長期塞在鵝的食道裡,餐餐只餵食玉米,久了之後,鵝的肝臟就變得又黃又肥,像一塊比人手掌大的奶油。人也一樣,如果經常喝含糖飲料、只吃水果不吃蔬菜,也會變成人肝醬!

逾5%就算 難精準檢測

台灣每三人就有一人罹患脂肪肝,脂肪肝是指肝臟有超過五%的脂肪。然而,要如何知道是否超標?「最嚴謹的定義必須做切片檢查,臨床上不太可能只為了診斷脂肪肝而做切片檢查,因此有許多的變通方式,如腹部超音波檢查等。」

腹部超音波可判斷脂肪肝的嚴重度,是以肝臟在檢查時呈現的外觀、脂肪分布的均勻度,以及和腎臟或周邊血管的對比來判斷。

一旦肝臟裡的脂肪超過二五%至三○%,肝臟在超音波下會呈現白色,換句話說,這中間還有五%至三○%的灰色地帶,所以在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沒有脂肪肝,並不見得真的沒有罹患脂肪肝。

肝纖維化掃描儀也能測量「肝內脂肪」的程度,準確率雖比腹部超音波掃描高,但也不是百分百精準。

除了切片檢查外, 還有核磁共振頻譜-質子密度脂肪比率分析(MRS-PDFF)可精準檢測肝臟含脂量。然而,核磁共振頻譜-質子密度脂肪比率分析雖不具侵入性,但未商品化,自費至少六千元。
即使是切片,還是有「 取樣誤差」的問題,面對脂肪肝千萬不能大意, 太多研究顯示,長期脂肪肝會導致肝臟慢性發炎、肝臟纖維化,最終也可能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

「截至目前,沒有任何特效藥能治療脂肪肝。」亞東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林政寬說,若欲除之,首先要針對原因,如喝酒、肥胖、家族史,新陳代謝等問題。

換言之,是因為喝酒引起,就得戒酒;新陳代謝問題則須控制好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者就得努力減重。

兩位專家建議減去原本體重五至七%,搭配有氧運動如快走,每次至少四十分鐘以上,因脂肪肝引起的肝功能異常有機會減緩、回復,外表也會顯著年輕。

「 你和同齡的同學、朋友走在一起,五、十年後,想看起來像是他們的弟弟、妹妹還是爸爸、媽媽?」張明鈴笑著說:「通常我這麼一問,病人的動力就很強,也都會乖乖地運動。」
含糖飲料是隱形凶手

飲食建議低熱量、少油脂、低糖類、高纖維、適量蛋白質,最重要是「忌口」。林政寬分享:「門診中,最小僅有十八歲,是因為我只看成人,不少兒童罹患脂肪肝,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特徵——愛喝含糖飲料,研究發現果糖會造成許多健康危害,如造成體內脂肪代謝異常、血管硬化,形成心血管疾病及脂肪肝等。」

至於吃素「不一定」比較好。林政寬指出,茹素雖不吃動物性脂肪,但如果經常食用加工食物如油豆腐、豆皮,或油炸等烹調方式,也會吃進過量油脂。「多吃黃綠色蔬菜、適量水果,是不變的原則。」林政寬建議。

沒有脂肪肝、B型肝炎及C型肝炎, 也不是B型肝炎帶原者,是否就沒有肝癌威脅?「當然不是!」張明鈴、林政寬均回答,只能說沒有上述危險因子,罹癌機率較低,但不能保證絕對不會,因為,所有疾病都與環境、基因等息息相關。

「 為了健康, 不論胖瘦,每個人都應該確認自己是否有脂肪肝,然後,盡可能地維持標準體重、適當的有氧運動。」張明鈴說。

林政寬則提醒, 研究顯示,每天八百國際標準單位的維他命E可改善非糖尿病、無肝硬化的脂肪肝炎。但是, 維他命E為脂溶性,過量攝取會增加身體負擔,使用前須諮詢醫師,至於其他健康食品,沒有證據顯示能治療脂肪肝。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03期

本文摘錄自‎

消滅脂肪肝 忌口、運動是根絕之道

今周刊

2020/第12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