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抽筋痛醒?跟你吃的藥有關

五十歲以上民眾,四成有抽筋困擾

許多人都曾夜間抽筋,短短一、兩分鐘就讓人痛得睡意全失。神經內科醫師指出,五十歲以上民眾約有四成有抽筋困擾,但很多人不知道,連高血壓、降血脂等藥物也可能是元兇之一。

半夜正好眠,翻個身腳一伸,心裡正想著「完了!是抽筋!」不消幾秒,肌肉僵直、小腿肚變硬、疼痛感一路飆升。動彈不得且無能為力,只能等待肌肉漸漸放鬆。

抽筋,意即肌肉痙攣,林口長庚神經內科系主任羅榮昇解釋,抽筋一般是腓腸肌,意即小腿肚、蘿蔔腿的地方收縮,最常發生在白天休息或晚上睡覺時。

雖然小腿抽筋多是良性的,不需太緊張,但持續一、兩分鐘的劇烈疼痛感讓人難受,也趕跑了睡意,長期下來可能影響睡眠。

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黃婷毓說,抽筋的原因很多。若遇到因抽筋來求診的病人,會先觀察病患的年齡,下一步確認病史、使用藥物、工作型態、運動頻率、種類及暖身習慣,因為這些都可能是抽筋的「元兇」。

藥物也可能造成抽筋

最近天氣冷,羅榮昇的診間多了不少來詢問抽筋的病人,多半都是五十歲以上。羅榮昇說,根據研究統計,五十歲以上的民眾,約有四成左右有夜半抽筋的困擾。

「年紀大愈不愛動,血液循環就不好,常常翻個身、腳一動就抽筋了,」羅榮昇說,肌肉收縮需要足夠的血液、氧氣及能量,這些患者普遍血管不好、循環不夠快,造成缺血、氧氣及能量,抽筋隨之而來。

尤其心血管疾病患者如腎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末端血管循環不良,抽筋機率又比一般人高出好幾倍;其他如甲狀腺機能低下、帕金森氏症、破傷風等,也是可能原因。

某些特定藥物也是造成抽筋的兇手之一。

 

例如高血壓藥物「利尿劑」,容易造成電解質流失。羅榮昇說,其他如降血脂藥物、氣喘、精神科藥物都很常見。因此若每晚深受抽筋所苦,醫師都會檢查病人用藥,太嚴重則會建議換藥。

久站久坐者、孕婦也要小心

除了年長者,不少人夜半抽筋的主要原因,是白天肌肉用力、過度使用所導致。「白天去爬山、跑馬拉松,或久久沒動、突然運動一番,抽筋比例最高,」黃婷毓說,運動加上長時間曝曬,沒有補充水分,脫水、電解質不平衡,更容易發生。

不只激烈運動,動得太少也要小心。上班一整天,同一個姿勢維持好幾個小時;久站靜脈曲張,肌肉中的乳酸堆積,都可能造成夜半抽筋。

懷孕婦女也是抽筋的族群之一。羅榮昇說,因為胎壓造成下肢負擔大、血液不足,血液氧氣、葡萄糖等能量供給不夠,就會造成肌肉痙攣。

為了找出抽筋的主要原因,醫師會透過神經肌肉肌電圖、測量肌肉酵素、神經傳導等輔助工具,觀察是否有周邊神經病變。

藥物治療上,目前國際已採用抗癲癇藥物,也有補充維他命、鈣、鎂、鉀等說法,但後者這些說法,長久以來,都未有明確的實證。羅榮昇說,局部的維生素缺乏很難測量,意即就算檢查,結果也多半正常。而在治療上,羅榮昇就自身臨床經驗認為,提供低劑量的肌肉鬆弛劑,病人較能得到明顯改善。

睡前可伸展肌肉、泡熱水

羅榮昇建議,民眾可在睡前做點伸展,將腳尖、腳底輪流著地;也可以泡熱水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黃婷毓則說,穿上高襪子、保暖褲,也會有幫助。

若想在小腿抽筋當下減緩疼痛感,除了忍耐之外,還可將腳板慢慢往上抬,放鬆舒緩抽筋的不適。

羅榮昇也提醒,小腿抽筋雖事小,但若頻繁發生或其他地方抽筋,就可能是其他疾病,建議民眾找神經內科的神經肌肉專科醫師做詳細檢查。

▲小腿抽筋多為良性, 但長期半夜發生,可能造成睡眠問題。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665期

本文摘錄自‎

半夜抽筋痛醒?跟你吃的藥有關

天下雜誌

2019/1月第6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