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錢才夠用?退休後財務規劃的三大觀念

退休後到底該準備多少錢?答案是:每個人都不一樣。很多人喜歡用「破產上天堂算法」來計算,也就是從退休日起,開始不斷地提領儲蓄或將資產變現來支應所有的老後開銷,直到死亡那天的費用加總,得到的一個龐大數字。但這樣的算法,往往會因為「不知道會活到幾歲」,不免擔心錢不夠用,產生財務焦慮。要找到退休後財務安全感的底線前,至少要先思考三件事;第一、思考想要的生活方式;第二、盤點資產;第三、建立可安穩延長退休費用的投資模式。

思考想要的生活方式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對於退休生活的想像,絕對不像上一代般「儉樸度日」,而是在家庭責任減輕、工作壓力消失後,變成「時間的富人」,把大量的時間拿來學習探索,培養興趣,或是參加藝文活動、看表演、登山出遊與出國旅行,抱著善待自己的心態享受人生,希望透過活動參與,結識志同道合、可以一起變老的朋友。因此計算退休後生活開銷時,除了基本食衣住行開銷外,還要依照對生活方式的期待,加上「學習費用」與「圓夢費用」等純屬消費性質的支出。如果退休金準備沒有想像中寬裕,就需要調整退休生活方式的期待,重新安排退休生活。

盤點資產

然而退休生活開銷充滿變數,其中最怕罹患疾病所需醫療費用,輕則需要短期醫療照護,重則需要長期安養,很難事先規劃。一般而言,老後醫療費用來源有二:由儲蓄中支出或用保險給付減輕負擔。因此檢視個人保險保障是否足夠,也是退休後理財需要考量的。


建立退休後收支表,在收入欄能填入的金額或項目通常不多,多半是勞退年金或是養老給付,這類年金收入僅能夠支應基本生活開銷,因此盤點資產,掌握到底有多少「老本」是做好退休後財務準備的重要關鍵。

建立安穩的投資模式

老本除了支應生活開銷的現金儲蓄外,是否有生息資產也很重要。生息資產是指可以產生穩定利息收入,像是收租金的不動產,或是年年穩定配息的股票、基金等理財商品。不過,退休後這些生息資產是否還要繼續投資運用呢?答案是,一定要的,因為理財是一輩子的事。尤其在低利率的大環境下,老本放在銀行存定存是不夠用的,退休後的人生可能長達二、三十年,甚至更長,生活開銷如果考量通貨膨脹率,恐怕只會愈來愈高。因此生息資產產生的理財收入,就能夠延長退休費用的使用年限。只是退休後的投資不同於年輕時,不能夠期待超額高報酬,而應慎選投資商品,設定合理報酬率,能夠超越通貨膨脹率,不讓物價上漲,壓縮生活品質。

退休後不希望從「時間的富人」變成「金錢的窮人」,就從盤點生活開銷和老本開始吧,勾勒出個人財務安全感的底線。至於老本如何和老後的時間賽跑?就待下期揭曉。

RFC 認證財務顧問師,顧問現任宏觀財務顧問平台資深首席財務顧問,主要專長為中小企業財務、稅務諮詢規劃,以及個人與家庭的保險、投資、財務諮詢規劃,客戶群涵蓋企業、企業主、高階經理人、律師、醫師、會計師以及一般上班族家庭。

閱讀完整內容

Anke安可人生雜誌第6期

本文摘錄自‎

熟年理財

Anke安可人生雜誌

2018/4月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