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冷想泡湯,該注意什麼?

泡溫泉好處多,但泡錯也可能引出惱人的皮膚病。
泡溫泉除了能消除疲勞、平撫緊繃的情緒外,弱酸、碳酸泉還能軟化皮膚角質,溫熱的泉水還能讓血液循環變好;對於因風濕性關節炎而造成關節腫脹的人來說,溫熱有助體內肌腱及筋膜的伸展,促進關節的活動性,能消腫及紓緩疼痛感。

不過享受泡湯樂趣之餘,也要小心可能引發皮膚狀況。「黴菌感染如香港腳、病毒疣,是泡湯最容易被感染的皮膚疾病,」振興醫院美容中心主任藍淑馨指出。

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捷琦則表示,本身患有皮膚疾病,或是泡湯時搓揉皮膚、泡湯環境消毒不完全,也容易引發皮膚炎、毛囊炎。

醫師提醒,高溫下酸性的水質對於皮膚的侵蝕性更強,泡青磺泉時要注意溫度最好不要超過40℃。而且泡完溫泉,尤其是刺激性較大的硫磺泉後,最好還是用清水再沖洗一次,避免刺激物質殘留肌膚造成傷害。
將身體擦乾後,建議立即塗抹保濕乳液,鎖住皮膚水分,避免冬季癢的症狀加劇。

高溫溫泉還可能導致「火逼性紅斑」,這是一種沿著身體或四肢血管出現的網狀的皮膚病。

「很多人都不知道,長期近距離暴露於40°C以上的環境,不管是溫泉浴、暖暖包、電暖器,皮膚都容易形成網狀的『火逼性紅斑』,」藍淑馨指出,皮膚若長期接觸熱源,導致血管長期熱擴張,容易造成周邊組織發炎,發炎部位還會沿著血管漫延出去,形成網狀的火逼性紅斑。

特別是年長者、糖尿病患、血液循環不好的人,除了皮膚容易乾癢外,也容易因為對熱源不敏感,而讓皮膚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中,造成火逼性紅斑。

一開始紅色的網狀紅斑,會隨時間色素沉澱,逐漸變為黑斑;即使不處理,通常過3∼6個月,便會慢慢淡去。(編輯部整理)

閱讀完整內容
康健雜誌第254期

本文摘錄自‎

天氣變冷想泡湯,該注意什麼?

康健雜誌

2020/第2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