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滿足線」在哪裡?

儘管人們普遍仍認為金錢與幸福緊緊相依。但新的研究已發現,生活滿意度與收入不一定成正比。倘若真是如此,人生價值該如何衡量,該怎麼做才能更快樂?
假設有三位女性,都未婚,都33 歲,一位年薪四萬美金(約117 萬台幣),一位年薪12 萬美金(約352 萬台幣),另外一位年薪20 萬美金(約587 萬台幣),你猜猜看,誰比較快樂?

答案是:雖然年薪四萬美金的那位女子,八成沒有一年賺12 萬和20 萬美金的女子來得快樂,但賺12 萬和20 萬的快樂程度,基本上就沒什麼差別了。

這是根據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統計了170 萬份蓋洛普組織在全球做的生活滿意度調查之後,所發現的現象:一旦你的年收入超過了一個分水嶺,與生活滿意度就不再成正比關係,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賺得越多,反而會越不快樂。學者把這個分水嶺取名為「滿足線」(Satiation Point)。

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這個滿足線有很大的差異。擁有最高滿足線的是澳洲和紐西蘭:12.5 萬美金(約367 萬台幣);有最低滿足線的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島國:3.5 萬美金(約103 萬台幣),而在我們居住的東亞地區,滿足線在11 萬美金(約323萬台幣)。

提到這個概念,主要是想引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條「滿足線」既然是平均值,而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有不同的「滿足線」,那你的個人滿足線在哪裡呢?

金錢砸不破的玻璃天花板

我想,一般人大概不會為自己的生活設立這樣的限度,告訴自己「只要賺到多少,就夠了!」因為當我們賺得越多,就可能花得越多。這時候要有更好的生活,更高級的精品,就需要再賺更多,於是這條「滿足線」會隨著你的收入逐漸增加,像是吊在驢子面前的那根紅蘿蔔。

也因此我覺得最近出爐的這份報告很值得分享,因為它告訴我們,最起碼「賺更多錢會更快樂」的這個假設,其實也有個玻璃天花板。

給那些想早退休,過富裕生活的朋友們,如果你還沒達標,或許可以把年收入323 萬台幣設為一個目標。不過,也不要太固執於達標與否,而把自己逼得太緊,你越是去計較競爭,快樂反而會隨之減少。如果你已經超過了這條線,那麼恭喜你!根據這個大數據研究,你已經獲得滿足了。這也表示,比起賺更多錢,你現在應該把時間放在「設計美好的生活」,才可能讓自己變得更快樂。
又何謂「設計美好的生活」呢?近年來的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難忘的美好經驗」比「擁有物質」更容易給人帶來快樂,而且效果更持久。或許你的難忘經驗是個很長的自助旅行,或遠征到地球上最高、最深、最遼闊的地方。這必然是個人的計畫,它可以很華麗高貴,但也可以很純樸低調。假設有三名女子,都33 歲,同樣年假十天,一個去法國學習作甜點、一個去峇里島衝浪曬太陽、一個回鄉下家裡陪父母親,誰比較快樂?這就關乎她們三人各別心中,如何看待自己的經驗了。

如果你覺得這一切都太主觀,讓我最後給你一個概念,可以幫助你檢視自己的生活。這就不僅僅是一條「滿足線」,而是一個「滿足面」。

生活品質的四宮格

根據荷蘭社會學家、快樂學權威Rust Veenhoven 所提出的「生活品質的四面向」,一個人的生活,可以從「外在 vs 內在」、以及「機會vs 結果」的雙軸來看。如此排列出來,會成為四宮格:「外在機會」代表你所居住的環境條件、社會和經濟發展、就業機會等;「外在結果」代表你的成就,你對社會的貢獻和聲望;「內在機會」代表你的身心健康、對於未來變化的樂觀程度;「內在結果」則是你很主觀的快樂與否。

要給自己打分數的話,就把一張白紙摺成四等份,標上「外在機會」、「外在結果」、「內在機會」、「內在結果」。在每個宮格中給自己打一個0 到10 的分數,並寫下為什麼。這麼做可以幫助你一眼就看出需要努力的地方。舉例來說,假設你對自己的「內在機會」很滿意,但「外在機會」相當欠缺,那就可以思考,要如何改變自己的環境(說不定換一個環境會更好)?或是,假設你的「外在結果」很高分,但你的「內在機會」不好,那也就應該問自己,是否因為過去太忙著追求功成名就,或是在服務別人,而忽略了自己的身心成長?

我認為,一個真正滿足的人生,就應該是這四個面向的綜合體,而金錢所扮演的角色,只是用來幫助我們優化這幾個面向的條件。錢本身不會是滿足的來源,而且它能夠影響的幅度也有限。所以,好好評估一下自己的生活,然後做一些資源的分配和規劃吧!投資自己,培養一些技能和興趣,給家人多一點相處和溝通的機會。你也可以跟你的伴侶、父母、家人討論一下彼此的「滿足線」在哪裡,或是用這個生活品質四宮格來檢視現況。這有助於釐清你們彼此的價值觀與期待,對彼此的相處很有幫助。說不定,在定義出自己生活「滿足面」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你也會看到一些新的希望,也會多一點快樂。

劉軒

暢銷作家、演說家、品牌顧問、音樂人、資深DJ…長年經營跨領域創意製作。在哈佛大學他一路從學士攻到博士班, 也擁有超過20年的打碟經驗,是個圖書館和夜店都屬VIP的兩棲文人。積極推廣「對世界有貢獻的多采人生」運用生活化的心理學,在多元文化中學習,為瞬息萬變的生活,解析出更多幸福的面向。
閱讀完整內容
Harper's BAZAAR 4月號/2018 第338期

本文摘錄自‎

你的人生「滿足線」在哪裡?

Harper’s BAZAAR

2018/4月第3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