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找上門 其實是因為你太努力!

衝衝衝、追求完美⋯⋯,你有5大憂鬱症患者特性嗎?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造成人類失能前十名的疾病,第一名即為憂鬱症。但因為汙名化嚴重,許多人多半不願承認自己生病。在台灣,二○一八年已有四十萬人因憂鬱症就診,約占人口數一・七%,數字看似少,實際上卻不包括未就診、誤為失智症的老年憂鬱。

口述●賴德仁 整理●呂宇真


▲中年族群容易因一心追求目標,而忘了放鬆。

該領域權威、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賴德仁認為,以前患者害怕社會異樣眼光,連帶影響就診意願,近年隨社會對此疾病有更多瞭解,提高不少患者病識感以及就診意願。以下為口述紀要:

憂鬱症的成因很多,生物因素包括腦部發炎及退化、甲狀腺低下、血管性梗塞、藥物使用等,這些原因可能會導致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分泌量下降或是不平衡,最終導致疾病;另外包括遺傳、人格、成長經驗和壓力等環境因素也都是成因之一。

由此可見,憂鬱症的成因與生理息息相關, 因此一般大眾對於此心理疾病所存在的成見,例如「憂鬱的人就是草莓族」、「 太懦弱才會得憂鬱症」,實際上是不正確的。以我在診間所遇到的病人來說,有許多病人是所謂的「A型人格」,這類人並不符合一般人的刻板印象,是軟弱或容易被打敗的,反之屬於「衝勁十足」類型,擁有凡事全力以赴的性格,這種人格特質在恐慌、焦慮和憂鬱的病例中很常見。除了衝勁十足之外,急性子、完美主義、敏感神經質、不懂拒絕別人,以上是我在診間中觀察到的病人五大特性。

你是「忙茫盲」一族嗎?

以我的病人來說, 有一位五十歲的男性經理,他的個性就如剛剛提到的,凡事講求完美、急性子、講究效率。日夜想著賺錢,認為只要不能賺錢的事情,就等於沒有意義。這樣的個性讓他即使對工作感到非常疲累,卻仍逼迫自己硬撐下去,連晚上都堅持加班不休息。近半年因為業績不佳,面對上司的責備,他開始容易對家人、同事動怒。

另一位病人是一位婦女,婚後七年在公司擔任幹部, 表現非常傑出。工作忙碌之餘,回到家還要照顧公婆與孩子,面對先生又無法分享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產生了失眠、緊張和煩躁的情緒。
這兩位病人都是很好的例子,他們都有優秀的工作,對生活也非常積極努力,其實和一般人對於憂鬱症患者的印象是相反的。但也正是因為「過於積極」,加上身邊沒有人可以吐露心聲,持續壓抑情緒,不只生理受到影響,也會引發憂鬱症。這樣的人在現代社會中很常見,我稱之為「忙茫盲」族群,意謂「忙碌、茫然又盲目地生活」,尤其以中年族群者眾,因中年人除了要面對工作壓力,同時又要擔任「三明治世代」的角色,照顧兒女以及年紀漸長的父母,夾在諸多壓力中,若沒有適當抒發情緒,很可能產生和上述病例一樣的憂鬱症狀。

要擺脫「忙茫盲」的生活,我建議要學會做「 無意義的事」。現代人很多時候做事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可能是賺錢,可能是自我成長,只要沒有達到目的的事情,就認為做了是浪費生命。就像在經理的例子中,生活最重要的事就是賺錢,陪伴家人或休息,都被他排到後面。但對人來說,其實休閒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讓心靈有一個放鬆、休息的時刻。

從幼到老皆受憂鬱症所苦

除了中年族群要面對養家及照顧家人的困境,社會中的青少年和老人兩大族群,也都各自承受著不同的壓力。在去年底,接連發生大學生自殺事件,處在憂鬱狀態的學生看見有人透過自我了結生命處理憂鬱時,易激起模仿效應,導致一連串令人感到遺憾的學生自殺事件。

這些青少年病人主要面臨的壓力來源,包括父母沒有提供足夠關懷、父母對成績期待過高,以及校園霸淩等。不過同時我也觀察到,青少年對憂鬱症的病識感提高,且會主動尋求就醫的相關資訊,求助的意願更高。

老年憂鬱症患者前來求診數量相對來說偏少,因為老一輩對此仍存有軟弱的刻板印象,也因此,許多老年人來看診起初是因為生理症狀,例如失眠、頭痛、記憶障礙等,深入瞭解後才發現已罹患憂鬱症。

如果老人家出現多處身體不舒服,或是呈現注意力沒辦法集中、記憶力變差,以及吃不下、睡不好等症狀,檢查卻找不到原因,就要考慮憂鬱症的可能性。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第1747期

本文摘錄自‎

憂鬱症找上門 其實是因為你太努力!

商業周刊

2021/第17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