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馬桶、手機 眼鏡才是細菌最愛渡假區

每天在你臉上開趴


一回到家,媽媽就對小文說:「聽說手機上很容易附著細菌和病毒,我看家裡還是要買一台手機的紫外線消毒機,比較安全!」不過,手機真的有那麼「髒」嗎?公衛專家的答案或許會完全出你意料⋯⋯

文/馬庫斯.艾格特(Markus Egert)、法蘭克.塔杜伊斯(Frank hadeusz) 圖片提供/如果出版社、達志影像
《時代雜誌》(TIME) 和八卦雜誌的地位可不同,所以2017 年8 月的這篇報導〈你的手機比馬桶座墊髒超過10 倍〉,就更令人忐忑不安了。

幾乎無菌的馬桶座墊

德國有大約5,700 萬人使用手機。據統計,很多使用者白天會將這裝置拿在手裡幾十次。手機儼然已經發展成一件日常用品。動不動就將一個病菌傳播媒介放在耳邊,豈不是令人警鈴大作嗎?

下標題時,拿細菌及其同類來營造出大難臨頭的感覺,這篇報導堪稱絕佳典範,同時它也是個好例子,顯示對於細菌及其傳播情況,我們的知識有多麼淺薄。想到馬桶座墊上擁擠的細菌,當然馬上一陣噁心感襲來,只不過,這個想法背後的假設其實是錯的。

馬桶座墊這件東西的設計,就是要讓它對細菌的吸引力,差不多等同於沙漠對一個快渴死的人的吸引力。它表面光滑,細菌無立足之地,而且也幾乎不存在養分。又因為材質防水,所以非常乾燥,這絕不是一個培養細菌的良好先天條件。

當然,總是會有一些微生物迷路至此。在我們家,此處的細菌密度大約是每平方公分100 隻。以專家角度看來幾乎等於無菌。將這個幾乎無菌的數字乘以10,得出的結果並不足以讓人冒冷汗─每平方公分1 千隻細菌仍然是少得可憐,你我胳肢窩裡的微生物派對都比這熱鬧。

儘管如此, 富特旺根大學(Hochschule Furtwangen) 還是想確切了解一下,所以仔細研究起手機的螢幕。用學生和教職人員提供的智慧型手機,總共做了60 個拓本,在取樣過程中,手機表面的細菌會被翻印到某種隆起的培養皿上。檢驗結果超級出人意表。

手機輻射能殺菌嗎?

我們平均每平方公分找到1.37 隻細菌!細菌是公認愛成群結隊,因此手機上那形單影隻的細菌,幾乎要讓人為它一掬同情淚。更棒的是,酒精眼鏡布擦拭過手機表面後,這個微乎其微的微生物數量會再少100 倍。

醫療院所進行的一個類似研究顯示,舊式手機上頭的細菌大概比現代智慧型手機多了10 倍,原因很合理:比起鏡面般光滑的智慧手機表面,細菌更容易附著在舊式手機胖胖的按鍵上。對早就想找個理由更換新型手機的人,這真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

我們的檢測結果在2017 年12 月獲得義大利同儕的證實。他們檢測了總共100 台智慧型手機,平均每平方公分發現0.4 到2.1 隻細菌。手機的螢幕光滑又乾燥,雖然經常拿在手上,但是被擦拭的頻率也很高,所以細菌沒什麼繁殖機會。

他們的研究還得出另一個論點:手機的輻射可能也影響了機體上的細菌密度。

所謂「生物體單位質量對電磁波能量比吸收率」(SAR-Wert) 一詞,是行動電話有效輻射功率的計量單位。這個數值顯示的是,我們講電話時頭頂上出現的電磁波被人體吸收的比例。不同廠牌的產品,這個數值的差距很大,數值愈高,頭頂和機體變熱的程度也愈明顯。

我們不清楚的是,這種輻射是否會危害手機使用者的健康。基於這個原因,手機輻射值低於0.6 瓦/公斤才能獲得國際環保組織「藍天使」(Blauer Engel) 的認證標誌。不過,SAR值高還有一個明顯的好處:根據義大利科學家的檢驗結果,輻射較強的手機測量出的細菌量比較少。

手機衛生的6大重點

㊀手機上的細菌負載量通常很低
㊁居家環境裡,特別的抗菌措施(抗菌包膜之類的東西)沒有必要
㊂乾淨的手=乾淨的手機
㊃用含酒精的布清潔,會使細菌量減少100 倍,但長期可能損傷螢幕
㊄講手機會長痘痘是迷思,臉上的細菌比手機多很多倍
㊅在廚房裡或在煮飯時,手機螢幕可能會有交叉污染的危險。補救方法是使用擴音模式


反過來說,這個檢測結果也可視為手機輻射有害人體的間接證據:如果我們極其頑強的細菌同居者都對手機輻射投降,逃之夭夭,那麼輻射能對我們做出什麼事情來?

研究過程中,我們辨識出10 種不同的細菌。它們是典型的皮膚和黏膜細菌(葡萄球菌和鏈球菌),還有糞便裡的細菌(大腸桿菌)。據此,我們基本上已經能確定手機菌群的主要來源。螢幕上的細菌來自:

1. 皮膚(經由手和臉)
2. 黏膜(說話時)
3. 糞便(經由沒有洗的手)
4. 環境(經由空氣中、地上的灰塵)

在這10 種之中,有5 種具有潛在危險性,但是它們的密度低到幾乎無法為非作歹。 未來體檢會更簡易

在私人與居家範圍內,智慧型手機和停留其上的微生物沒有危害健康的風險,但是在醫療機構又是另一回事了。2006 年,英國醫學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 得到一個研究結果:執業醫師所配戴的絲質領帶有極大的感染風險,因為醫師們經常習慣性地觸摸領帶,卻很少清洗領帶。
在現代的醫院裡, 手機似乎已經取代領帶,成為人們最常觸摸的「挾帶潛在危險細菌的物件」。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的傳染病學家指出,醫師現在使用智慧手機測量脈搏,這麼做的同時,也可能將多重抗藥性細菌傳染給病人。

儘管如此,智慧型手機有朝一日將在醫療診斷上擔任要角。某位現代分子生物學領域的美國科學家證實,智慧型手機上的微生物組和其使用者手上的微生物組有很大的一致性。知道這件事,讓該研究的作者不禁詩意地說出這麼一句話:「我們去哪兒,我們的人體微生物組也就跟著去到哪兒。」

我們完全可以想像,有朝一日,手機可以被當成微生物掃描器來使用。也許「菌圖」可以指標性地說明一個人的健康狀況,甚或透露此人可能有的細菌感染。

如此一來,未來諸如抽血、採集糞便等不舒服的檢驗程序,在某些情況下都能免除。這些當然僅止推測,但是手機細菌同樣也透露了許多重要區域的衛生狀況,像是至今仍被科學家嚴重忽略的居家和醫院衛生,這算是我因為這項研究而意外發現的另一件日常事務。

為了我們的手機研究,我請求參與的學生弄些眼鏡布來,想測試眼鏡布的清潔效果。直到今天我都很感謝這些學生,因為,不管他們是基於什麼理由挑選了蔡司(Zeiss) 這家公司的眼鏡布,我們後來真的跟這家歷史悠久的企業聯手研究眼鏡菌群,得到了豐碩的成果。
眼鏡上的細菌負載量幾乎完全不為人知。第一項研究關注的當然是在醫院,例如:手術室,眼鏡上的菌群會產生什麼問題。大家想像一下,手術器具和醫師衣服必須無菌,但是鼻樑上的眼鏡是什麼狀況,目前幾乎沒有人關心。所顯示出來的結果一定也令人憂心。

藏在臉上的偷渡客

我們在富特旺根大學的研究證明,眼鏡上每平方公分約有9,600 隻細菌。這個細菌密度比馬桶座墊或手機螢幕高出很多倍。眼鏡鼻墊上找到的細菌量最高,每平方公分有66 萬隻細菌,而且其中最常出現的剛好就是葡萄球菌。有一件挾帶這麼多抗藥性細菌的物件,像偷渡客般潛入理應無菌的手術室裡,被開刀的人誰不會嚇出一身冷汗?將一支普通眼鏡消毒到完全無菌,目前幾乎辦不到。補救辦法是戴面罩或護目鏡,但是這樣做都會妨礙視線。

我們目前還不清楚眼鏡上的微生物是否存在風險,如果有,又是哪些風險。我們非常清楚根本不可能做到完全無菌。只不過,在德國有超過4,000 萬人戴眼鏡,現在豈不是一個好時機,來好好研究一下這個甚少有人研究的領域?

我們富特旺根大學正有此意。目前我們想探究的是,對眼睛疾病來說,眼鏡的角色到底是病原體的藏匿處,還是中繼站。這適用於慢性或急性眼睛發炎,也適用於病毒性疾病,例如:流感。

這對抗藥性細菌的傳播當然也適用。多重抗藥性葡萄球菌喜歡住在鼻腔裡,當我們試圖根除這個病原體時,它就暫時躲到眼鏡上。如果有人在這裡找到什麼新的傳染途徑,我也不會意外。我認為,這個領域還有很多諾貝爾獎等著人來領。
(本文摘錄自《少了微生物,我們連屁都放不出來:細菌病毒如何決定人類的生活,以及我們該如何自保?》一書部分精彩內容)


閱讀完整內容
能力雜誌2020年7月號

本文摘錄自‎

擊敗馬桶、手機 眼鏡才是細菌最愛渡假區

能力雜誌

2020/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