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變老師8大教養守則

家長篇》線上學習常態化,父母不能再甩鍋了

該管帳密嗎?何時能玩樂?爸媽變老師8大教養守則

文●林喬慧 攝影●陳宗怡


放學後,國小三年級的孩子在家人陪伴下在家遠距線上學習,而她的「上課區」,就在母親料理三餐的廚房前。

當線上學習成為趨勢,家長角色比以往更重要,必須當責。

雲端有無限資源,但也有無限誘惑,尤其國小與國中生,是價值觀與學習態度的養成期,當學習場景轉到家裡,家長該如何從旁協助?商周訪問優良教師、親子專家,從時間管理、教養觀念等八大方面,提供建議指南,讓爸媽心安不慌張。

1 父母要當責!代替老師扮監督者

首先,跟孩子把話講清楚,線上課程只是場域的轉變,不能因為不在學校就鬆懈。父母也必須認清一件事,必須替代老師成為監督角色。

2 制定行程表,培養孩子學習慣性

專家們都認為制定一份行程表是必要的。家長事前理解課程狀況,甚至印出來貼在學習區,讓孩子保持學習慣性。

3 用科技管理:親子合訂娛樂時間

「保證孩子有網路休閒時間。」親子作家彭菊仙建議,清楚劃分網路學習及娛樂時間,可減少孩子上課期間分心機率。至於休閒時間多長,親子可一起討論。

她指出,可透過Google Family Link軟體、電信業者的上網時間管理機制,控制家中網路開放時段,同時限制孩子帳號連結交友軟體、網站等未成年不宜的內容,系統也可提供每天花在各App時間,藉此掌握小孩網路世界。

4 共同回顧成果,不要吝嗇給鼓勵

針對小學中低年級孩子,可將線上課表印出,每次課程結束後,請孩子評量當天表現,給予鼓勵。彭菊仙說,家長要與孩子一同回顧學習成果,從旁掌握學習進度與狀況,表現好,可蓋上大大笑臉章,大方給予鼓勵,相反,也直接蓋上哭哭臉章。

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坐不住,父母可挑出孩子最不擅長的章節,陪他一起聽課、討論。中高年級、國中的孩子,則必須多溝通,讓孩子清楚知道,學習是他的責任。
5 在家學習區,得讓家長「看得到」

家長可協助在客廳等公共空間,安排特定區做為線上學習專區,「讓大人隨時照看得到,避免他在房間受其他事物干擾分心。」親職作家陳安儀說。

彭菊仙則建議,情況允許下,可要求孩子將課程聲音放出來,家長透過背景音,掌握孩子是否跑去看其他頻道,或玩遊戲、上網等其他事。

若孩子抗拒在公共區域線上學習,先理解孩子抗拒的原因,再將自己疑慮提出,藉由溝通找出雙方都可接受的底線。但她說,「不鼓勵讓十八歲以下的孩子在房間使用3C產品,每一次新事件的發生(例如疫情推動在家學習),都是家長重新制定3C產品使用規則的好時機。」

6 私事和情緒,別帶進親師Line群組

遠距教學也讓師生與家長間網路互動變多,可藉此教導孩子社群規則。曾獲北市特殊優良教師及Super教師獎的雙蓮國小教師郭俊成建議,使用Line群組溝通原則是:情緒及私事不在公開群組討論,打電話、視訊或私訊都是較佳選擇,可避免文字引起誤會。

7 孩子不到14歲,帳號密碼要掌握

現代孩子大量使用網路,父母必須負責保護監督責任,彭菊仙建議,「應完全掌握十四歲以下孩子在網路上的所有帳號與密碼。」原因是刑法規定,十四歲以下不用負行為責任,十四到十八歲負部分行為責任,「代表太小的孩子根本不能為自己行為負責,可以拿出法條證明給孩子看。」

但父母也要做到、且讓孩子知道,除了特殊狀況,自己不會沒事管他在網路的言行,建立彼此信任,以免孩子為避免責罵而造假。十四到十八歲孩子,雖不用再掌握密碼,但要跟孩子溝通:「當我發現你有異狀,很抱歉我得看看你的手機,理解你發生什麼事。」

若遇上網路霸凌,須教育孩子,第一步先截圖保存證據。若孩子招架不住,父母不是幫著孩子反擊,而是帶著證據、尋求外援,如學校、警方、司法等機構,同時鼓勵孩子離開該群組,避免心靈繼續受傷,除了陪伴,也可尋求心理諮商等協助。

8 幫孩子找學伴,建立共學團體

除事前試用各線上學習平台、打聽評價,為孩子把關外,家長也挑選具進取心的同學,主動幫孩子建立共學團體,制定共同進度表。尤其是國中生,同儕影響更甚家長,學伴的存在,一來良性競爭,二來彼此也能互相指導,父母只要掌握約略進度,扮演協助角色即可。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693期

本文摘錄自‎

爸媽變老師8大教養守則

商業周刊

2020/第16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