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婚前年輕的你或妳

尋求愛情不見得只能憑藉機運,
看清楚彼此性格與情商上的先決條件,
真命天子/女就近在身邊。


很高興有機會和你們聊聊,這些年我在大學「婚姻教育」教學場域中觀察到年輕人戀愛關係發展的現象。在課堂裡我發現同學們的戀愛經驗存在著光譜兩端的景況:有一群人是經驗豐富,即使短暫受挫也能快速進入另一段新的關係,雖然傷痕累累亦在所不惜;另一群人則是渴望親密關係,卻苦於不知如何開始,總是懷著又愛又怕受傷害的情結,最後蹉跎青春歲月。

撰文/潘榮吉
對於大多數的大學新鮮人而言,愛情學分彷彿是門傳說中的必修課,經過了高中三年孜孜矻矻的繁重課業,愛情就像是一帖可以解憂化勞的良方,賜予生命更新的力量。然而在沒有任何學習管道下,同學們尋求愛情的路程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各憑本事與機運。幸運的人擇其所愛愛其所擇,不幸的人跌跌撞撞遍體鱗傷,另外一群人則是徒呼負負不得其門而入。

踏入關係前的準備

我在這裡想根據不同人的需要,給予不同的處方。在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的同學群中,有不少女性還是覺得親密關係的啟動鑰匙應該掌握在男性手中,一旦男性沒有主動邀約就只能按兵不動,抱持著「他如果對我有意思,一定會主動來找我」的念頭。雖然大家理智上都接受現在已經是性別平權的時代,但性別刻板印象還是烙印在某些女性同學的腦海中,以致侷限了她們的行動。男性也是一樣,不良的自我形象常導致他們覺得自己不可愛,也不值得被愛,或者說別人一定不可能愛我,即使觀察到有女友的同儕條件不一定比自己好,還是不敢跨出腳步,深怕一不小心更驗證了自己果然不值得被愛的假設。然而愛情就像是一場華麗的冒險,如果太瞻前顧後以致躊躇不前,很可能就與良緣失之交臂。

對於欠缺良好自我形象的人,在進入親密關係之前,學習探索自己內在心靈世界及原生家庭會是個很棒的選擇,如果能在安全的情境下探索原生家庭並疏導情緒,便可能發展新的觀點、角度來認識自己,恢復受損的自我形象,愈來愈趨近「我有能力」(competence)、「我可以跟人產生關係連結」(relatedness)這兩個人類深層的心理需求。由於唯有兩個健康的人才能造就一段健康的關係。與其到處尋找真命天子(天女),還不如自己學習成為別人的真命天子(天女)。

有了自信之後,還要勇敢採取行動,牢牢記住「即使被拒絕或中途結束關係也不代表我不夠好,而是我們不合適」,在結束關係後,可以先檢視在這段關係中對自我的認識,及澄清心目中理想關係的圖像,而不是貿然進入另一段關係。根據研究,未經學習反思而不斷轉換關係,不僅容易重蹈覆轍,還會降低對關係的承諾感。換言之,太常出入不同親密關係的人,比起沒有這種經驗者,更可能在關係發生困難時立即選擇離去,而不是留下來努力適應與經營。此外,結束每一段關係通常也帶來傷痛,如果我們意圖透過發展新的關係來逃避傷痛,事實上傷痛並非就此消失,只是被硬生生地壓抑下來,這樣強烈的情緒會在不經意時爆發出來,對於新關係極具殺傷力。唯有勇敢面對傷痛,發展新的觀點和角度,來看待過往關係的歧異處及自我成長的空間,並且落實到生活中,才能從傷痛中安全地康復過來,有能力建構一段健康的關係。
長久相愛的關鍵

很多人都是對婚姻抱著期待,所以來參與我的課程,我都會恭喜這些人做了正確的選擇。即使是那些蒙幸運之神眷顧,願意堅持擇其所愛愛其所擇的情侶,等待在他們前方的也不是「從此公主和王子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而是在確認關係之後一連串的磨合與適應。首先要能分辨真愛與迷戀的差異,真愛是基於雙方的長期了解、全面認知,並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是願意成全對方幫助他發展健全真我(參考黃維仁《傾聽就是愛》)。親密關係的形成通常起於特定荷爾蒙刺激所造成的激情,但能讓關係細水長流的是彼此的親密感及對關係長久廝守的承諾。

此外因為女性受教育及就業比率大幅增加,對傳統性別角色的期待也受到高度挑戰,女性期待的婚姻已經逐漸從「年齡高、學歷高、所得高」的「三高婚姻」轉變為「親密牽手、生涯攜手、家務幫手」的「三手婚姻」。換言之除了愛情,女性也期待擁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而不再滿足於以前只為了貼補家用般的固定工作而已,因此家務的分擔顯得更加重要。對於成長於傳統性別角色分工家庭的男性而言,這樣角色期待的轉變相對困難且需要時間調適。

交往時,雙方都會努力將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或許不能說是惡意隱藏,但絕對是刻意避免表現對關係可能有害的問題或個人特質。所以一般建議至少要經過兩年的觀察期後,再發展長久關係會較為妥適。特別需要注意對方的情緒智商如何,情緒暴起暴跌的人是親密關係的危險分子,在對方還沒發展出高情感智商時,有必要保持適當距離來保護自己。原生家庭在愛情關係中其實扮演重要角色,人們常說「要看對方會是個怎樣的太太,看她媽媽就可以知道」。如果雙方家庭功能都健全,由於有良好的典範可以學習,年輕人經營親密關係的成功率也會增加。

以上靜態因素影響關係發展與維繫,所謂靜態因素就是伴侶個人的先決條件,很難改變,交往之前就要先行決定能否全然接納,也就是所謂「婚前要張大眼睛」。當然也不表示靜態因素完全無法改變,只是相對而言其固著性更高。好消息是我們可以操練一些動態因素來改善關係,所以在課堂上會學習如何正確進行雙人互動,例如持續做愛的存款、溝通(懇談與傾聽)、衝突處理(關係修復)等具體可操作的方式。

愛與被愛是人生命中最深的渴望,祝福年輕的你(妳)勇敢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並且持續學習活在愛中的技巧。

潘榮吉
德國奧登堡大學教育學博士,任教於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兼推廣部主任, 擔任家庭教育專業人員認證班召集人,主授婚姻教育,同時為國際親密之旅臺灣培訓師。

閱讀完整內容
張老師月刊第508期

本文摘錄自‎

給婚前年輕的你或妳

張老師月刊

2020/第5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