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疫情之下更顯韌性

疫情籠罩,餐飲業受害最深,但它們並沒有因此而敗下陣來,手搖飲、甜點店、早餐名店甚至米其林餐廳,大家各尋出路,在困境中創造商機。
還記得剛進入三級警戒時,許多餐飲客戶都立即受到嚴重影響,尤其禁止內用的規定,影響幅度、深度更是難以想像。但短短兩個月,也看到台灣企業的韌性,快速調整商業模式,接收新的需求。

站在鮮乳原料供應視角, 看到許多精采的案例故事!許多店家除了外送原本的手搖飲料或咖啡調製,也打包店內使用的原料組合,提供外送家庭自己使用的新選項,像是手搖飲品大苑子透過強大會員力,重新定位成「零售生鮮通路」,以鮮乳作為帶路品,讓家庭自己用水果調製飲料,成為一個可能性。

甜點烘焙「吳一無二」,把烘焙專業轉成指導居家廚藝的一系列線上課程,不但是非常成功的新商業模式,更加強原本專業領域的形象,帶給疫情當中居家生活學習手作的樂趣,同時有商業版本課程,讓有興趣成立甜點工作室的人,獲得新的工作機會。

板橋名店「好初早餐」為了持續創造與消費者的連結,直接改變菜單、做更適合外送的品項,還有大包裝鮮奶茶,更和地區店家串連「板橋沒有輸聯盟」,建立外送車隊,讓體驗更完整。
最需要場景體驗的米其林餐廳,要怎麼複製?餐廳MUME為了讓在家也有店內的氣氛,把中英文「說菜」過程和店內歌單錄製起來,在家享用也可以播放創造類似餐廳的空間體驗,高檔菜色用計程車專送,讓品質維持在最高規格。

而我們也看到疫情下對於冷鏈物流的需求與不足,於是透過生鮮冷藏要求最嚴格的鮮乳配送車,來做蔬果箱的新服務,讓更多農民可以把農產品送進家庭,這樣的配送模式也能讓蔬果能放心送達。

當然也看到許多餐飲夥伴即使拚命轉型,仍無法遏止虧損。在沒有規則可依循的狀態下,只能嘗試、犯錯、加上一點運氣。疫情下,所有的消費與生活習慣都被迫改變,需求仍在,但卻需要轉換方式來獲取新管道的流量紅利與解決方案。在疫苗覆蓋率夠高之前,只能保持尚未解封的心理準備,希望大家都能平安渡過危機。
(本專欄由黃正忠、龔建嘉、鄭涵睿共同主持)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83期

本文摘錄自‎

餐飲業疫情之下更顯韌性

今周刊

2021/第12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