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辦不比高度 開始比拚誰是「深綠王」

疫情牽動下 綠能風潮吹向建築界

隨著節能技術的改善,以及日益受重視的ESG投資策略,綠能建築正在往更「深綠」的方向邁進。

譯者‧連育德

簡‧馬戈利斯 ( Jane Margolies)
《紐約時報》記者,主要報導建築、設計與房地產相關新聞。


▲有愈來愈多的商辦開發投入深綠建築的懷抱。圖為位在美國西雅圖的商辦大樓「分水嶺」,透明的玻璃牆兼具暖化與照明效果。Rachael Meyer @ 2020 The New York Times

過去二、三十年,不少房地產業者採用永續建材與節能系統,企圖減輕建築物對地球的衝擊。現在有些建商更進一步,想打造出對環境有益的建築。包括非營利組織、教育機構與有使命感的自用業主,都是這種新工法的開路先鋒,他們試圖讓建築物自行供電或將排泄物轉化成肥料。如今,商業建築也跟進,且不斷提高環保標準,有時更設法解決棘手的公共問題,如當地水汙染的來源。

近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也可能加速這股趨勢,大家對深綠建築中常見的內部空間更感興趣。在各界發動反種族歧視的行動背景下,不動產投資人更加聚焦在能夠促進全民福祉的資產上。

樓高七層的商辦大樓「 分水嶺」(Watershed)正是一例。它位於美國西雅圖郊區,今年才剛完工,目前有四分之三的空間已出租。該商辦大樓的傾斜屋頂能採集雨水,供馬桶沖水之用;入口樓梯寬闊,提供租戶搭電梯外的另一種選擇。

商辦走深綠路線 期許對生態做出貢獻

分水嶺的建築設計公司與兩家建商曾在西雅圖合作設計一棟四層樓商辦,採用「被動」空調,讓陽光穿透玻璃牆,有暖化與照明的效果;窗戶可通風,不必開啟中央空調。該商辦大樓在二○○八年啟用,隨即全數出租完畢,至今仍舊滿租。

三方團隊接著精益求精,著手進行西雅圖奧羅拉大橋(Aurora Bridge)旁的商辦大樓合作案。該商辦其中一個特色,是置物櫃室可停放二五○輛自行車;室外還建有一處生態沼澤(bioswale),能過濾從大橋排水管排出的汙水,再引入到附近有鮭魚棲息的湖泊內。位於大橋另一端的分水嶺,也建置了幾處生態沼澤,收集來自排水管與另一條巷道排出的汙水。這些生態沼澤的建置成本約二十五萬美元。

在一三年開幕,位於西雅圖的布利特中心(Bullitt Center)是最早的深綠商辦之一。獨棟住宅採用太陽能板與堆肥式馬桶已不是新鮮事,這棟由講究環保意識的布利特基金會所興建的大樓,其懸垂型屋頂有稜有角,並裝有太陽能板,足以為整棟建築供電,多餘電量還能回饋電網,收集到的雨水經濾淨後也能直接飲用。該大樓體現了租戶多元的商辦也能走「深綠」路線。工程公司PAE是布利特中心的承包商之一,目前亦是租戶,該公司總裁史瓦(Paul Schwer)說,這棟建築就像一棵會呼吸的大樹,能為生態系統做出貢獻。


▲圖為位於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市的PAE生態建築模擬圖,該建築預計將自行供電並回收廢水自用。ZGF Architects @ 2020 The New York Times

布利特中心原本希望拋磚引玉,催生更多類似的商辦,但事與願違,因為這類工程的申請許可過程需要更長時間, 而且建造成本也高出五%到二五%。

但隨著現在太陽能等技術改善、綠能成本降低,有愈來愈多企業投入深綠工程,聚焦在建案的一、兩個環節。像是位於美國加州、以永續農作聞名的釀酒廠銀橡(Silver Oak),目前自產的水與能源已高於自身使用量。又如位於美國聖安東尼奧市的信用合作社「信用人本」(Credit Human)正在興建新總部與商辦大樓,屋頂裝有太陽能板,且將舊啤酒廠回收的水槽用於匯集雨水,水井就能收集地熱能。還有最近更名為「氣候承諾館」(Climate Pledge Arena)的西雅圖室內運動館,計畫由替代能源提供全部電力,旨在成為全球第一座碳中和場館。
各城市恩威並濟 著重建築資源再利用

大型房地產業者在推動建案時,紛紛以降低能耗與碳排放量為目標,科技公司也不遑多讓,在其園區建造綠建築。積極設計中心(Center for Active Design)總裁暨執行長法蘭克(Joanna Frank)說,隨著投資人鎖定符合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政策的投資標的,建商的綠建築工程愈來愈容易取得資助。

在少數非營利認證機構的推波助瀾下,建築物進一步朝綠色路線前進。美國綠建築協會(Green Building Council)於九○年代開始提供LEED(能源與環境先導設計)認證,符合最低等級建築屬於「淺綠」,白金級則是「深綠」建築。

國際未來生活研究所(International iving Future Institute) 的認證方案,稱為「 生態建築挑戰」(Living Building hallenge),比LEED認證更嚴格,在美國拿到此認證的建案只有一一八棟,遠低於LEED認證建案(三萬六千一百棟),最能與深綠建築劃上等號。

有些城市「恩威並濟」鼓勵綠建築。西雅圖就推出相關試行方案,對於參與生態建築挑戰認證的大樓,給予額外的樓高與樓板面積做獎勵;華盛頓州也正在將「淨零耗能」的規定納入建築法規。

而位於奧勒岡州波特蘭市的建商葛丁埃爾登(Gerding Edlen),與其他公司聯手打造五層樓高的PAE生態建築,將有現場發電廠(在屋頂裝設太陽能板),也會有自己的廢水處理廠(小便斗的廢水轉化成肥料),屋頂還能採集雨水,經過濾化後即可飲用。

PAE是這棟建築的設計公司, 未來也會是第一個租戶,與其他合作企業皆有入股這項計畫。這些企業旗下取得LEED認證的建築共有幾百棟。「綠建築這條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PAE總裁史瓦說。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31期

本文摘錄自‎

美國商辦不比高度 開始比拚誰是「深綠王」

今周刊

2020/第12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