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土家族【封面故事-旅讀中國】

作為旅遊景點,湖北恩施地區的開發相當晚近,然而作為民生據地,早在巴蛇吞象的遠古年代,此處便已不乏生聚養息的人跡──「畢茲卡」世代繁衍,逐漸將山環水遶的天險轉化成奇幻的驚世花園。

文_ 甘炤文/ 旅讀中國 圖_ 盧大中/ 旅讀中國、CTPphoto、視覺中國 繪_ 許文/ 旅讀中國特別感謝_ 武漢旅發投天鵝國旅 
夏雲起時,梯坎皆綠

重山疊嶺、溪澗縱橫的鄂西,由於地勢落差大,每逢春夏時節,由低處蒸騰而起的水氣往往凝結成雲霧,在翠意盈眼的梯田間迴環,又彷彿印證了古老民諺對於此類溫差現象的描述:「甑子高山在下雪,官渡司河過六月,莫到時令秋已過,艾地壩上仍炎熱。」
直抵夢幻天塹

在過去,喀斯特地貌往往予人「地無三里平,民無三兩銀」的印象;然而曾幾何時,蒼莽的溶岩崖壁、鮮澈而爽涼的河水,卻使得恩施境內的諸多景點成為名聞遐邇的戶外運動勝地──從搭橋索、划皮艇到攀岩、溯溪,來客何妨趁著炎炎夏日,共同奔赴一場嬉山戲水的秘宴?
洞悉無常

走入溶岩巨洞深處,裡頭空闊得宛如另一座平行世界。那一層又一層摺縐的岩理埋藏著風侵雨蝕的秘密,遊人於昏昧中摸索前行,步履動輒踩踏過億萬年的時間沉積──歲月無常,岩洞千姿百態的幻變樣貌同樣無常。
山高水長話恩施 土司.土民.土家族

一九五○年九月廿八日,一名來自湘西永順縣大壩鄉的女子田心桃,以「苗族」的身分連同中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代表共赴北京,參與了國慶盛會。

時值百廢待舉的動蕩之秋,不僅少數民族的人口數量尚待釐清,就連其種類都必須通過進一步的識別與律定。儘管以苗族代表的形象示人,然而在活動期間,這一名父系具「土家」血統的小姑娘,卻不憚其煩地向所遇見的各級領導人介紹自己:「我不是苗族,我是畢茲卡(土家族)。我所說的語言,和苗族以及其他民族都不相同。」一番真摯愷切的自我剖白,終於引起官方的高度重視,爾後歷經多次的研調與實際考察,直到一九五七年三月中旬,這支主要活躍於鄂、湘、渝、黔交界地帶的民族才終於通過來自中央的認證,躋身單一少數民族之林。

「楚蜀各土司,惟容美最為富強」

在歷史上,自稱為「畢茲卡」的土家族有語言而無文字,有獨特的擺手舞、撒爾(跳喪)、女兒會等風俗,與此同時亦深受漢家文化影響,至於其原初的族裔起源,同樣眾說紛紜──有言其先祖來自於貴州東部,因唐代時受烏蠻東侵的影響而流散各地;有說自古以來土家族即定居於鄂、湘、渝、黔等邊地,「畢茲卡」即為「本地人」之意;而曾協助參與土家族認證工作的潘光旦教授則認為,土家族實為古代巴人的後裔,「畢茲」無疑可視作「巴子」的音轉︙︙無論如何,作為中南地區重要的少數民族,土家族紛紛散葉開枝,迄今人口數目尤在蒙族、藏族之上;若置諸集權時代,此般因族裔而凝塑的地方勢力,自然也就成為漢家帝王亟欲撫勦的對象。

參酌文獻資料記載,起自秦漢時期,中原朝廷為了綏靖邊疆,先後嘗試了諸多政策與手段:從和親到互市,從修築長城到共立盟碑,降及元代,同為少數民族的蒙古王公入主中原後,在管治方面施行「參用土人」方針,從而確立了以地方酋領統攝地方的土司制度,並授予土司誥敕、符印以及驛傳璽書等信物;明代時更細緻地將土司分作文、武兩大體系,前者多設置在經濟發展程度較高或「夷、漢雜居」之區域,後者則安排於社經條件落後的邊遠地帶,比如土家族人麇聚的湖廣西部山地,便曾規劃有容美、唐崖、桑植、施南、沙溪、永順、保靖等七宣慰司(武職土司職稱)。

形勢發展至此,除了(表面)聽令於中央、履行貢賦義務外,這些深受朝廷蔭澤、並採世襲制的土司儼若成了獨霸一方的「土皇帝」,不僅享有諸項回賜和特權,更往往對轄內土民恣意生殺予奪,造成了另類隱憂。茲以位於湖北恩施鶴峰縣的容美土司為例,雍正皇帝曾如是點評這支世代由土家族田氏傳承的土司家族:「楚蜀各土司,惟容美最為富強。」然而,清代戲曲家顧彩在《容美紀遊》一書中,亦嘗言及統治階層之對待屬民之嚴峻:「其刑法,重則徑斬︙︙慢客及失期會者,割耳;竊物者,斷指。皆親決。」形象富強者猶有如此殘虐的一面,更不提其他地方那些作威作福、橫徵暴斂的惡質土司了。
改土歸流新世界

有鑑於此,及至政權逐漸穩固的清中葉,康熙、雍正等帝王開始大力推行改土歸流(廢止地方世襲的土司制度,改由朝廷遣派流動的官員鎮守)政策,從而打擊反清土司等異己,並全面回歸中央集權。經過多年的改革後,土司制度開始走向衰落一途,曾經富強如容美土司者,亦宛如一夜曇花浮夢,成為史料典籍中日漸泛黃的遺事了。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如今前來湖北恩施遊歷,歲昔「土皇帝」獨斷的氣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賞覽不盡的自然與人文勝景──正如同彼時重新「被發現」的土家族一般,眾人也彷彿再次認識了這塊古老土地無可取代的美感:壯麗雄秀的恩施大峽谷,遼敻幽深的騰龍洞,一彎如帶清如許的酉水河和清江,此間當然還包括豐厚的土司文化遺存,以及錯落有致的土家族傳統村寨︙︙山高水長的恩施活脫像是一座驚世花園,邀請每位來客各自緣著山徑或水路前行,仔細尋幽探秘一番!
唐崖土司城遺址

二○一五年躋身「世界文化遺產」的唐崖土司城,是探究土司制度與文化的重要原址遺存。始建於元代,背倚玄武山、面朝唐崖河的土司城係由覃姓的土家族土司所統轄,在改土歸流以前共計傳承了十六代。明代時,朝廷為表彰唐崖土司覃鼎的功績,特賜建「荊南雄鎮」牌坊,三開間、四根柱的建體迄今歷歷可考,連同城址東北角高坡間的土司王墓,成為遊客前來探勘故舊時的最大看點。

容美土司城遺址

坐落於湖北恩施鶴峰縣的容美土司城遺址,總共涵括了屏山爵府、屏山萬全洞、九峰橋萬人洞及太平情田洞等多處地點──之所以廣泛選擇「洞穴」作為據地,固然是因地(喀斯特地形)制宜的做法,而和其他土司城相比,運用天險優勢、深入洞體內部構築防禦工事,無疑也構成了容美土司城最大的特色。

阿哥趕場見么妹:女兒會

有「土家情人節」之稱的女兒會,現已成為恩施地帶重要的民族盛會之一。

通常選定陰曆七月十二日作為女兒會日期,在活動期間,男女兩造每每盛裝打扮出席,或藉由對歌表情達意,或假託「買賣貨物」的名義彼此交談、試探心意;據稱,充作賣方的女兒家若對上門的情郎有好感,那麼籮筐中擺賣的什貨將節節降價,反之則將愈喊價愈高⋯⋯要是雙方在你來我往的應答中漸生情愫,即可各自帶開約會!目前以土家族為主要對象的恩施女兒會,仍每年持續舉辦中,各地年滿十八歲的單身男女還可事前上網登記、報名參加呢!
白事兒,喜辦:跳喪

對土家族人來說,唱跳俱佳的「撒爾」(跳喪)無疑是他們對故去之人所表現的最高緬懷和哀贊。跳喪的習俗起源甚早,相關的曲調、唱腔和歌舞內容亦十分多樣,有時生者圍著棺槨擊鼓鳴鑼、邊跳邊唱,有時則群起舞踊,穿插模仿著飛禽走獸的姿態,肢體動作往往狂放,節奏則動輒明快──正所謂「歡歡喜喜辦喪事,熱熱鬧鬧陪亡人」,撒爾不僅傳承自「於柩旁擊鼓,唱俚歌哀詞」的文化傳統,也體現了土家族自在豁達的天性。
閱讀完整內容
《OR旅讀中國》2018年08月號第78期_湖北˙恩施˙土家族

本文摘錄自‎

湖北˙恩施˙土家族

《OR旅讀中國》

2018/8月號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