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2021 年人人想當航海王的全民運動與沖沖樂的跌宕起伏之後,2022 年各方關注之主角換人作,從股民變成大股東。由於長榮集團兄弟鬩牆之爭,進而引發兄弟兩派運用集團公司交叉持股的關係,再次進行經營權爭奪戰,也引發各方的關注。
這場透過交叉持股而進行的經營權之戰雖然暗潮洶湧、高潮迭起,牽動長榮集團旗下各公司的經營權,但小股東卻是局外人,也凸顯雖然政府多年來不斷運用修法對交叉持股加以規範,但是在實際經營權爭奪時,掌握交叉持股才是獲勝的關鍵。
爭經營權 交叉持股成關鍵佈局
交叉持股( C r o s s O w n e r s h i p / C r o s s H o l d i n g s ) 是國內外資本市場常見的現象,亦即2 家以上的公司, 基於特定目的之考量,互相投資他方並相互持有對方所發行之股份,進而相互成為對方之股東(甚至成為法人董事),形成經營策略之聯盟企業體。
而交叉持股在台灣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許多大公司或集團公司都有非常縝密的交叉持股情事,例如:台塑集團、遠東集團、華新麗華集團、新光集團等都是例證。許多新公司一旦上市櫃或進一步大型化、國際化後,伴隨公司股權也逐漸分散,公司經營者為保有或強化其經營權,最常運用的手法之一,就是交叉持股。
也因此交叉持股之優點在於有利企業多角化經營、實現企業間的策略聯盟、防禦惡意收購、增進企業營運效率、維持公司經營權之穩定等等積極作用。例如:在日月光收購矽品時,由於矽品不願被日月光收購,就以增資換股方式,透過交叉持股找來鴻海助拳,雖然最後功敗垂成,但是也凸顯交叉持股運用範圍之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