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歐洲爆發第四波新冠疫情,各國政府陸續加強封城限制,可能導致購物中心人流減少、民眾旅遊意願降低,甚至將暫緩光顧餐廳、酒吧與滑雪場等地,原本已經脆弱的經濟復甦力道可能進一步趨緩。
奧地利的防疫措施最為嚴格,不僅祭出疫苗強制令,並於十一月二十二日起全國封城。法國與瑞士推出疫苗護照,比利時則要求民眾一周在家工作四天,各國種種措施都會削弱經濟活動。
「今年冬天恐怕不好過了。」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研究主任庫斯(Stefan Kooths)說:「這次疫情的經濟衝擊,比我們原本預期的更加嚴重。」
回顧去年爆發疫情的前幾個月,歐洲各地實施嚴格封城,最終導致經濟萎縮近十五%。在政府大力紓困企業與失業人口的背景下,疫苗開始施打、病例人數降低、限制活動鬆綁,許多國家才得以再站起來。
接種率愈低 冬天經濟前景愈黯淡
今年九月,經濟分析師曾一度樂觀喊話,表示歐洲已來到轉捩點。最近幾周,主要潛在利空反而是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看俏,導致供應鏈瓶頸、能源價格攀升、通膨隱憂浮現。此外,疫苗接種率高,民眾預計能持續自由出門購物、外食與旅遊。
讓各界始料未及的是,政府突然實施嚴格的限制措施。由於新冠變種病毒傳染力高,加上部分民眾抗拒打疫苗,又不認同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疫情在一些地區開始反撲。「接種率愈低,冬天的經濟前景就愈黯淡。」庫斯說。
歐洲已有三分之二的民眾打完疫苗,但各國的施打率迥異。根據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的數據顯示,保加利亞只有二五%的民眾打了一劑疫苗,葡萄牙則有高達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