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猴短缺之下,美國有愈來愈多科學家出面呼籲,認為政府要保障供應無虞。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ulane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副主任兼首席獸醫博姆(Skip Bohm)說,美國幾家中心約在十年前就開始討論應該成立戰略猴子儲備,但礙於資金與時間因素而作罷。「概念類似石油儲備,先備妥大量燃料,只在緊急時期動用。」博姆說。但新冠病毒出現變種株後,藥廠可能又得從頭研發疫苗,科學家認為政府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即使有了戰略儲備,還是可能無法因應暴增的實驗動物需求,中國研究人員目前的處境正是如此,政府的猴子儲備約四萬五千隻,仍供不應求。
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總經理沈偉國,一月時在人民大會表示,上海三家大型生醫公司去年短缺二七五○隻實驗猴, 未來五年預計每年缺口增加十五%。飼養實驗猴用於自行研究與出口的湖北天勤生物科技公司,曾以美國為第一大出口據點,銷售經理嚴朔指出,目前的數量已不足內部研究。
中國外交部:會考慮重啟出口供應
美國國家生物醫學研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iomedical Research)主席貝利(Matthew Bailey)說,他準備向美國政府提出猴子短缺問題,認為中國在疫情初期的出口禁令「可能是謹慎考量緊急狀態的結果」,如今各界對病毒傳播方式有深入瞭解,中國可能會重啟出口。中國外交部發布聲明表示,禁令並非針對特定動物或國家,「等到國際情勢改善,且符合進出口條件後,中國將積極考慮重新啟動進出口核准與相關工作。」
也有專家指出,實驗猴供給之所以短缺,美國自己也有責任。過去十幾年來,國立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預算不是停滯就是縮減。加州國立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傳染病專家羅姆佩(Koen Van Rompay)說,政府在十年前要求,該中心增加猴子繁殖數量,卻沒有提高經費,中心反而必須降低猴子數量。「我們只好讓許多母猴節育,春天時,猴寶寶的數量才會減少。」他說。
一八年年底,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舉辦一場討論會,會中論及靈長類動物供應的挑戰。加州國立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羅伯茲(Jeffrey Roberts)說,大家當時都有共識,「如果中國停止供應,我們的麻煩就大了。」根據會議報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有必要在國內繁殖長尾彌猴,倘若數量短缺,可能危及美國整體生物醫學研究。」
專家強調,現在亡羊補牢可能已晚,但再延宕幾個月,絕對會錯失時機。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