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才藝總是半途而廢?專家說:「試試練習對困難事物的堅持」

安排孩子學才藝,最怕孩子只有五分鐘熱度,即使一開始多麼地投入,一旦不想繼續學或懶得練習時,僵持到最後兩敗俱傷。但孩子成長的道路,除了學習以外,是無法隨心所欲就直接放棄,有沒有更好的引導方法?看看美國心理學家,同時也是《恆毅力》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博士怎麼做!
恆毅力

練習對困難事物堅持

「如果你是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又不想抹煞孩子自己選擇的能力,我建議你試試困難任務規定。」

我和很多家長一樣,直覺認為學芭蕾、鋼琴、美式足球或任何有系統的課外活動可以培養恆毅力。這些活動有兩個重要特質,是其他情境難以複製的。第一,有個成年人負責掌控全局(理想狀況是支持又嚴厲的成年人),而且不是家長。第二,這些活動的宗旨就是為了培養興趣、練習、目的和希望。芭蕾舞蹈教室、演奏廳、體育館、籃球場、美式足球場等等,都是恆毅力的訓練場。

身為家長兼社會學家,我會建議你在孩子年紀夠大時,由你去找出他們可能感興趣的課外活動,幫他們報名。事實上,要是我可以揮動魔杖施展魔法,我會讓全世界的孩子參與至少一種他們自己選擇的課外活動。至於高中生,我會要求他們至少投入一項活動一年以上。

我認為小孩每一天的每一刻都應該按表操課嗎?我完全不是這個意思!但是我確實認為,小孩每週花點時間投入他們感興趣的困難事物,可以幫助他們成長。

環境與性格會互相呼應

我一直主張,課外活動是讓年輕人練習的方式,可以為長期目標培養熱情和毅力。但是,對課外活動堅持到底也有可能只有恆毅力高的人才做得到。這兩種詮釋方法並不是互斥的,很有可能這兩個因素(培養與選擇)同時都有影響。

我自己的猜測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投入的事物堅持到底,同時需要恆毅力,也是在培養恆毅力。

我們家有一個「困難任務規定」(Hard Thing Rule),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每個人,包括爸爸媽媽,都必須做一件困難的任務。所謂「困難任務」是指需要每天刻意練習的事情。我已經告訴孩子,心理研究是我的困難任務,但我也練瑜珈。她們的父親在房地產開發方面做得愈來愈好,跑步也在進步。大女兒亞曼達選擇學鋼琴,她學過芭蕾舞幾年,但後來放棄了,小女兒露西也是。

這也帶出了困難任務規定的第二部分:你可以放棄,但是要等一季結束、學期結束,或是達到某個「自然的」截止點,才能放棄。你開始投入任何事情,至少要完成某個段落才能停止。換句話說,你不能因為某天老師罵你,比賽輸了,或著因為隔天早上要表演、不能去朋友家過夜而放棄。

最後,困難任務規定的第三部分是,你有權自己挑選那件困難的事。沒有人為你挑選,如果你對那件困難任務毫無興趣,努力就沒什麼意義了。就連嘗試芭蕾舞,也是我們和女兒討論很多其他可能的選擇以後才決定的。

事實上,露西換了大約六種困難的事,她一開始對每一項都充滿熱情,但後來發現她不想繼續學芭蕾、體操、田徑、工藝或鋼琴。最後,她選定中提琴,目前已經學了三年,而且愈來愈有興趣。去年她加入學校及市區的交響樂團,最近我問她想不想把這件困難任務換成其他活動,她看我的表情好像我瘋了。

明年亞曼達就要上高中,後年換她的妹妹上高中,那時困難任務規定又會改變,將會加入第四項要求:她們都必須至少投入一項活動至少兩年,可以是新的事物,或是她們已經投入的鋼琴和中提琴。

這項規定很專制嗎?我不覺得。如果露西和亞曼達最近對這方面的評論不是為了刻意迎合我,她們應該也不覺得這項要求很無理。她們也希望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更有恆毅力。她們知道恆毅力就像任何技能一樣,是需要練習的。她們也了解自己很幸運,能有機會做這些練習。
恆毅力"

本文摘錄自‎

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

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