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打的不只是貿易戰【封面故事-今周刊】

深度解讀>美國301調查報告,看見狂總統改變世界的野心


繼3月初宣布對全球鋼鋁課稅,22 日,川普再下一城,正式簽署了對中國的301 調查結果備忘錄,調查報告中,句句劍指中國的科技威脅,一場中美貿易戰,就此升級為兩強的戰略對抗,也預示了中美貿易正式進入肉搏階段……
《特別301 條款》

法源依據美國《1974 年貿易法》第301 條,當特定國家法律、政策或行為違反美國相關經貿協定義務,或美國貿易遭遇不合理、不公平時,則構成調查要件。調查完成後,法條授權美國總統能針對國家採取廣泛報復措施,包含暫停美國義務、提高進口品關稅、增加服務貿易限制、重新簽訂雙邊協定、要求補償等作法。

從三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六日,美國股市的喜怒哀樂,幾乎就緊緊貼著這幾個人的情緒波動。

川普很威!他以美國總統的身分,在三月二十二日簽署了對中國的「三○一調查」結果備忘錄。川普在記者會中意氣風發地說,「我已要求中國立即減少一千億美元的貿易赤字,」而這份文件,「只是未來諸多行動的第一個。」根據三○一調查報告結果,美國將對中國發動估計達六百億美元的貿易制裁。

華春瑩很氣!「中國是美國飛機和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場,汽車和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她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川普簽署備忘錄的同日稍早,華春瑩面對媒體詢問美國即將公布三○一調查時,道出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的現狀,也暗示了中國手中握有反制美國制裁的「強力籌碼」。

美中劍拔弩張,讓三月以來美國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殺入肉搏階段,連著兩天,市場恐慌情緒高張,道瓊指數兩日共跌一一四九點,跌幅四.七%。

到了三月二十五日星期天,美國財政部長穆欽 (Steven Mnuchin)的表情則是頗有得色。他在接受福斯新聞專訪時說,對比真實局勢,「上周股市的反應是大錯特錯。其實我已和中國代表有過幾次建設性談話……,我審慎地希望可以達成協議。」隔天開盤,美股大漲二.八%。

關鍵角色的每一句話、每個表情,都緊密牽動著資本市場的心跳節奏,意味中美貿易戰是一場高度連動世界財富的大戰,連動的途徑不只是資本市場,更是經濟榮枯。「眼前就是一場經濟危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評論,川普正在打破全球貿易與供應鏈秩序,「一切都很混亂,沒人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這種氛圍,正是經濟衰退的要素。」
撇開高來高去的政經權謀不說,當一向用字謹慎的席勒都喊出「衰退」一詞,這場貿易戰的演變影響,終於無可迴避地連結到每個人的荷包與財富。

那麼,在股市反彈之後,貿易戰的陰霾也就散去了嗎?讓我們把時間倒帶,重新看一次那些關鍵角色的真實表達。三月二十五日星期天,穆欽的談話,完整的句子該是這樣的:「我審慎地希望可以達成協議……。但如果沒有(達成協議),貿易制裁必然會繼續走下去。」他甚至強調:「美國不怕貿易戰!」

兩強交火》美國祭六百億美元關稅 中國被動防禦

繼續倒帶,三月二十二日,在美國宣布將對中國祭出六百億美元進口關稅後,中國商務部立馬在隔日回擊,預計對美總計七類、共一二八項產品,包括鮮水果、乾果及堅果製品、葡萄酒、工業酒精、花旗參、無縫鋼管、豬肉等,課以十五%到二五%的關稅,估計金額為三十億美元。

三十億對六百億,中國的回敬力道顯得小兒科,這也被外界認為中國似有「示弱」跡象。有趣的是,若細查中國商務部的新聞稿,可發現這些小兒科的回擊,並非針對川普剛剛簽下的三○一備忘錄,而是對三月初川普發動全球「無差別」鋼鋁課稅的回應。也就是說,中國官方在枱面上的第一招回擊,可能只是一記刺拳,面對真正大敵「三○一條款」的回擊重手,還沒出招。

對於美國的連番進逼,已有部分中國官員按捺不住火氣。「作為因應貿易戰的選項之一,我們為何不縮減美債購買規模?」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備忘錄簽署的隔天,對中國高度的「被動防禦」姿態提出質疑。
中國前財政部長樓繼偉亦認為中國的反制力道太弱,「如果我在政府,我會先打大豆,再打汽車,然後打飛機,不會讓別人(美國)盡占便宜!」他在二十四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指出。

即使外界炮聲隆隆,中國官方在面對川普接二連三的攻擊,卻仍選擇步步為營,彷彿只要走錯一步,就會落入川普所設下的圈套一般。究竟為何如此謹慎?原因,或許可從此次川普的「三○一報告」中窺見一絲端倪。

攻擊核心》打亂習近平的製造業升級夢

在這份長達二一五頁的報告中可以發現,川普要打的原來不只是一場貿易戰,他更要一舉壓下正以超高速度發展的中國科技勢頭,要打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擘畫的製造業升級大計。

這場由川普發動的貿易戰,幕後,是中美兩強「世代規格」的國家戰略對壘。報告中,「不公平貿易」一詞的確處處可見,但另一個出現次數不下於「不公平」,卻是過去幾乎不曾被川普提起的名詞「中國製造二○二五」——一個由中國國務院於一五年五月所提出的國家發展計畫。根據該計畫,中國在二○二五年要達成從「製造大國」變身為「製造強國」的目標。

在川普簽署三○一備忘錄的當天,於美國參議院的聽證會上,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終於說出三○一調查的真正目的:「『中國製造二○二五』對美國很不利,絕不能讓他們如願以償!」
報告中,首先說明「科技」與「創新」是美國面對全球競爭的核心競爭力,緊接著,嚴詞指控中國長期來不斷以惡劣手段,巧取豪奪美國先進技術。

「一○年,中國承諾不會再以市場准入換取外國公司的技術移轉,表示將交由個別公司自行協商……;一一年,中國承諾不會強制要求新能源車產業的技術移轉; 一六年,中國承諾不會因外國公司智財權不轉讓,就限制其在中國做生意……。」翻開報告書的第八頁,「中國歷年對美國的承諾」占據了整頁版面,時間跨度從二○一○年到一六年,鉅細靡遺、一字一句地,記錄下每個年度中國對美國指控其技術移轉時的種種「安撫與保證」。

然而,之所以一條條列出,也正是因為美國認為,中國這十年來的諾言,根本就沒有一條實現。而報告中所指控的「巧取豪奪」手段,更在「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出台後,有變本加厲的趨勢。

點燃引信》先進技術被強取豪奪 削弱美國競爭力

報告分析,早在○六年中國提出「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畫」時,政府即意識到其創新能量亟待強化,必須有效降低對其他國家科技及產業技術的依賴。「本質上,『中國製造二○二五』與之前的科技政策計畫差距有限。」文中寫到。

關鍵的差異在於,「中國製造二○二五」明確設定了達成目標的工具,其中包括「政府介入」,也就是,「政府力量」成為企業取得技術的「工具」;接下來,「我們可以勉強容許經濟小國做的事,擁有巨大經濟實力的中國,都明目張膽地照幹不誤。」報告中引用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對於中國「不公平貿易」的指控說法。
幹了什麼?「在與中國協商合資可能性時,美方常被要求,若最終合資關係要成立,就必須將該公司的特定技術移轉給中國,尤其當中方是國有企業或是受官方指導的企業時,我們對中國以其市場作為談判的籌碼,幾乎沒有任何還價能力!」中國地區的美國商會指出。

報告亦援引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的證詞指出,「最終,美國企業只有兩條路,不是選擇放棄這個全球成長最快的市場,要不就是乖乖地把技術交給合資的中國企業,這根本就是威脅!」該協會不滿地表示。

此外,太陽能業者Solar World美國分公司的控訴更狠:「許多同業在中國都面臨網路駭客竊取機密的問題,但敢怒不敢言,他們害怕失去市場,甚至遭到中國報復。」
美國的不爽,不僅因為中國對國內企業以龐大市場要脅外企時,多採取「不置可否」的態度,更在於中國政府不但不幫忙,在背後協助中國企業一同「霸凌」外商。

證詞助攻》美國商會控遭中國政府霸凌

作為三○一報告對中國一方控訴證詞的美國商會,在其一七年的報告中解釋,在幾個特定產業,因為中國與國外競爭者的技術差距明顯,為了縮短該落差,往往需要投入相當長的時間及資金進行研發,「中國為了縮短進程,多鼓勵國有企業或官方支持的企業購併國外公司。」該報告指出。

如此「胳臂向內彎」、在美方過去十年的批評下選擇打太極,近年更積極動用國家資源扶持企業出走、在全球各地投資「插旗」的中國,看在當慣了老大哥的美國眼裡,自然滿滿的不是滋味,尤在川普這位「精打細算」的商人總統眼中,這一切的「便宜占盡」更是令人無法忍受。

「對中國製造二○二五的野心及其未來可能構成的競爭威脅,美國是相當焦慮的!」接受本刊採訪時,曾任瑞銀首席經濟學家,現任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的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提出他的觀察。

然而,面對中國的威脅,川普並非僅有三○一制裁一張牌。

時間回到三月一日,川普宣布對全球國家課徵鋼鋁稅的那天,縱使引來全球政界的一片痛罵,以及許多經濟學者的高分貝質疑,川普當時卻顯得一派鎮定,彷彿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幾日後答案明朗。原來, 隨著川普對各國祭出關稅大棒之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隨後與歐盟鋼鋁關稅豁免的談判中,向其提出了能獲得「豁免金牌」的五個條件,其中三項:「積極解決中國各種貿易扭曲的政策」、「在G20全球鋼鐵論壇上與美國積極合作」,以及「在WTO(世界貿易組織)上與美國合作申訴中國的貿易作法」,更是扣緊中國,明白顯示了川普沒有說出來的事情:「只要你承諾和我一起對付中國,我就讓你豁免!」

老謀深算》藉「豁免權」金牌 牽制其他國家行動

也就是說,鋼鋁關稅本身並非川普所重視,他真正關注的,是伴隨該政策而來,能牽制其他國家行動的「豁免權」。這,才是此次他對抗中國的另一祕密武器。

對此,馬格努斯亦指出,無論是鋼鋁課稅,還是此次三○一對中國祭出六百億美元關稅,其實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都相當有限,「其根本的目的就是打擊中國製造二○二五,延緩其政策目標的達成。」

然而,三○一制裁的後座力亦不容低估。回顧歷史,美國對於其認為在經濟上可能構成威脅的國家,其實早有多次動用三○一制裁的紀錄,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日本。
一九七一年,美國對日本從貿易順差國變成逆差國,當時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意識到日本的威脅,美國當時即多次運用三○一條款。統計從七一年到八九年近二十年間,美國貿易代表累計向日本啟動了二十四次的三○一調查,每次幾乎都使日本政府作出讓步或妥協。

如今,中國製造來勢洶洶,在川普不願意透過WTO協商之下,三○一再次出籠。根據中國天風證券預估,中美貿易戰如果真的開打,雙方都將受傷慘重,其中天風分析,若美國對中國進口稅率在二五%以下,中國在貿易戰中損失應可小於美國;然而,「如果美國對中國稅率一次拉升到三五%和四五%,中國縱使回以相等關稅,或進而採取全面抵制的報復措施,中國遭受的經濟損失,都將大於美國。」

好戲上場》雙方暫停交火60天內坐上談判桌

至於對台影響,仍待制裁清單出爐才能精算,不過,前知名外資分析師、現為美國科爾蘭資本董事長兼總經理的楊應超認為,美國一手以三○一棒打中國、另一手對外商祭出土地水電等投資優惠,一拉一推,「在美國製造成本未必比中國高之下,未來台灣企業赴美投資的步伐將加快!」

美國貿易代表署將公布針對的商品清單,隨後將進入三十天的公示期;再十五天,美國財政部將對「限制中國投資美國」提出具體方案。換句話說,這雙方暫停交火、關鍵六十天的「戰間期」,將是預告中美兩大經濟體下一步如何「交手」的重要時點。
三月二十六日, 白宮的鷹派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接受彭博專訪時樂觀指出,「美國已經和中國坐在談判桌邊了!」

但,談判真能有成嗎?對於貿易赤字,據聞,美方已要求中國降低對美國汽車進口關稅,並進口更多美國半導體產品,但前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說,「美國要中國明年就減少一千億美元赤字,這是不可能的事。」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則分析,一個產業聚落的發展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但靠一個貿易制裁政策要促成轉單效應,並沒有那麼容易,「蓋一個廠要幾年時間?用短期的制裁手段,去面對長期的產業布局,我看不到制裁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就是說,無論川普怎麼談,都難以在逆轉赤字這一環感到滿意。

對於市場開放與技術移轉,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三月二十六日再次公開承諾,「中國不會要求外國企業轉讓技術。」但,這些用詞被國際媒體認為是再一次的「照樣造句」,恐怕無法說服美國。

無論如何,協商已經開始,市場暫時回歸冷靜之後,只能靜靜等待下一回的風吹草動。未來六十天,你必須緊緊盯住這張談判桌上的明槍暗箭,盯住這張很難讓人能夠滿意離席的談判桌…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 第1110期

本文摘錄自‎

川普打的不只是貿易戰

今周刊

2018/3月第11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