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半月的跌跌不休,鴻海帝國怎麼了?

兩個因素、六大外資報告 股價觀點全剖析

 

鴻海近期跌幅深,成為外資賣壓核心之一;蘋果展望、FII分拆案均成為市場檢視的箭靶,本刊特別為投資人盤點鴻海現況與前景,哪些值得注意、哪些不必過慮?

Profile 鴻海精密工業

成立:1974 年2 月

董事長兼總經理:郭台銘

資本額:1,733 億元

主要業務:專業電子代工

四月二十五日,鴻海收盤價八十.四元,創下近一年半以來新低,相較一個半月前最高點的九十五.二元,跌幅近一五%。與此同時,外資持股比重也從年初的四九%,一路降至四五%,與去年最高峰的近五四%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和碩、緯創切入分食 鴻海腹背受敵

隨著鴻海股價在八十元的關卡似乎獲得支撐,是時候該好好盤點這座電子製造帝國的投資價值。鴻海目前究竟面臨什麼困境?這些挑戰又有哪些真正值得擔心、哪些暫且不必過度反應?

長期關注蘋果供應鏈股價的投資人可能會發現,從台積電第一季法說下修全年展望以來,由於台積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魏哲家在法說會上證實:「下修幅度絕大部分來自於智慧手機需求疲弱」,蘋概股表現因此持續疲軟。過往波動相對較小的鴻海,這波近一五%的跌幅,是蘋概股中表現最慘澹的代表之一,深究其原因,可分為兩個面向:

一、蘋果占鴻海營收比重較供應鏈其他廠商高。以二○一六年年報揭露為例,最大客戶占鴻海營收比重為五四%,同樣數字在台積電與大立光分別是一七%與二二%。蘋果的銷售展望影響鴻海的程度,較其他供應商更劇烈,由此可見一斑。

二、鴻海在蘋果的訂單,預期可能遭到其他EMS(電子代工)廠商分食。由於在iPhone X上的挫敗,蘋果策略上很可能以降低一八年底新一代iPhone定價為目標,意味著技術的創新幅度可能會縮小,也就是說,這正是第二名以後的供應商,快馬加鞭趕上研發進度、搶食訂單的好機會。

據外資券商摩根大通三月九日的報告指出,緯創與和碩在今年底新一代iPhone三種機種中,分別切入了六.○五吋LCD(液晶顯示)機種與六.四六吋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機種,他們成功掌握的市占率,應該正是從鴻海手中奪來的。

換句話說,鴻海在受影響幅度較其他供應商大的同時,還得面對EMS競爭者分食訂單,處境自然顯得更為艱難。

以上兩個因素,替鴻海在一八年的展望,埋下了陰影。


FII分拆是吉是凶?平常心看待即可

鴻海連日走跌,市場傳言自然甚囂塵上,雖然「蘋果不甜」已成事實,但三月八日才通過中國證監會上市審查、廣受市場矚目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分拆一案,仍免不了被拿出來放大檢視,尋找其與這波跌幅關聯性的蛛絲馬跡。然而,FII對鴻海而言,或許並沒有成為利空的理由。

追求集團市場價值最大化,本就是合理的選擇。若要細究FII分拆案的利弊,得先盤點鴻海在FII分拆的動作上,獲得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根據FII招股說明書刊載,FII一五年至一七年獲利分別為人民幣一四三.五億元、一四三.七億元與一五八.七億元,鴻海預計在A股釋出FII一五%的股權,意味著每年鴻海可認列獲利約減少二十一億至二十四億元人民幣(約當於新台幣一百億至一一○億元),這是鴻海失去的部分。

而鴻海能從FII分拆案件上獲得什麼呢?

首先, 鴻海預計出售的一五%股權,雖然IPO(首度公開發行)認購價格尚未公告, 但據法人估算, 上海A股平均本益比約二十三倍、FII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約○. 九○ 元人民幣,換算股票價格約為二十.七元人民幣;若取FII公開發行前、股數一七七億股計算,其釋股一五%的價值約為人民幣五五○億元(約新台幣二五六三億元),這是透過FII掛牌上市,鴻海可望獲得的金流。

此外, 鴻海在整個申請過程中,受惠的政策綠燈有目共睹,包括審查流程三十六天「快速通關」、上市主體經營未滿三年仍被豁免,不難看出未來鴻海和中國政府的緊密合作關係,純以在商言商的角度,對鴻海在中國的營運一定是有幫助的。

一位不願具名的前本土券商分析師即認為:「FII對A股的宣傳效果極大,從本上市案不難看出,中共當局宣示資本市場開放的決心,他們希望能以FII當領頭羊,持續吸引台商掛牌、資金進駐。」

盤點完得失, 便該比較金額。鴻海接下來每年損失的獲利約為新台幣一百億至一一○億元,而釋股可望獲得的資金估計為二五六三億元,對照之下,其實很難批評郭董這次的如意算盤打得不好,更遑論透過FII上市, 替鴻海集團在中國市場爭取更大商機的潛在利多。

雖然FII獲利的成長性不容忽視,但二五六三億元的金流也會是鴻海戰略布局的重要挹注, 市場將FII掛牌扣上一頂害慘股價的大帽子,恐怕不盡合理。若說未來鴻海在FII持股可能持續稀釋,但依FII招股書揭露:FII上市三年內不得出售股權,也實在無法將稀釋風險與短期內股價波動做聯想。

殖利率支撐下檔保護長線潛力值得觀察

四月三十日,鴻海收盤價八十二.九元,考量鴻海近三年股利配發率都在四成以上,若以去年EPS八.○一元、四成配發率保守估算,一八年預估配息約為三.二元,換算殖利率三.九%,對散戶、法人仍有一定吸引力,屆時買盤將會是下檔保護。

再看近期的外資報告,截至四月底,最悲觀的外資對鴻海目標價也仍有八十五元之譜,雖然鴻海第一季獲利尚未公告,但以第一季營收對照券商們的預估,已然符合預期。

去年六月十六日, 外資券商麥格理分析師張博凱一份二二六頁、「百科全書」式的報告,以兩百元的目標價直接將鴻海股價推上一二一.五元的階段性高點。今年三月三十日,張博凱最新的一份報告仍以「挑戰過後,有上檔空間」的意涵作為標題,維持鴻海兩百元的目標價,繼續強調鴻海多角化布局已久的深厚潛力,以及夏普整合有成、可望成為鴻海產品出海口的品牌力。

蘋果的確讓鴻海今年營運有隱憂,但長線需要關注鴻海的部分,或許有機會慢慢褪去蘋果的影子。張博凱預估一八年公司EPS十三.二四元,以及十五.一倍的本益比,的確顯得過度樂觀、太早將成長性「認列」為實際表現,但若僅注視短期陰影,因此忽視鴻海在雲端通訊、工業機器人、電動車等領域的投入與發展性,也過猶不及。

假如八十元價位的鴻海已然具有三.九%殖利率的下檔保護,投資人不妨考慮多些耐心,坐看鴻海是否能站上下一波新科技的時代浪潮?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1115期

本文摘錄自‎

一個半月的跌跌不休鴻海帝國怎麼了?

今周刊

2018/5月號11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