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高血壓折磨必知守則

「得舒飲食」、適度運動

高血壓是常見慢性病之一,儘管一般人理解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但值得注意的是,竟有七成十八~三十九歲年輕族群不知道自己血壓過高。想要遠離高血壓,應積極量測血壓,過正常健康生活,例如採「得舒飲食」、適度運動;如需藥物治療,也應遵從醫囑,適時回報身體狀況。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眼疾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根據國健署「二○一七年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結果發現,十八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達二五.二%,邁入中年四十歲以上盛行率更高達三七.五%。值得注意的是,十八~三十九歲年輕族群有二三%一年內從未量過血壓,且自知率僅有三四.二%,即有高達七成的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壓過高,顯示年輕人對於高血壓危害的認知有待進一步加強。

血壓是指血液流經血管時,血管壁所承受的壓力,血壓值超過正常範圍時就稱為「高血壓」,易加速血管硬化,慢慢損壞身體器官功能。根據美國心臟學會《二○一七新版高血壓臨床指引》,已將高血壓定義與標準調降至收縮壓一百三十/舒張壓八十毫米汞柱(mmHg)。高血壓一般分成原發性及續發性,原發性高血壓成因有九成未明,而續發性高血壓通常是由疾病引起,例如甲狀腺亢進、腎病等,當疾病治癒時,高血壓也會恢復正常。

高血壓沒有明顯症狀,所以被認為是「沉默殺手」,博仁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蘇上豪舉了一個案例,指出曾有位民眾去喝喜酒時滿臉紅通通,眾人都問他到底喝了多少酒?事實上他滴酒未沾,去量完血壓後發現,血壓值竟高達二百mmHg,所以說「有量才有真相」。台灣民眾一般沒有定期量血壓習慣,許多人都是健檢時才突然發現自己血壓過高。另外,正確量測血壓也很重要,才能診斷並追蹤治療高血壓。

蘇上豪認為,國外一般較重視門診量測的血壓值,但在台灣,還是以居家測量的血壓比較準。因為台灣的醫院環境比較忙碌,病人較難在安靜環境下測量血壓,所以居家測量血壓的數據就變得很重要。

正確量測血壓閃避「沉默殺手」風險

至於居家測量血壓有哪些注意事項呢?蘇上豪提醒,首先就是要正確購買血壓計,且必須是校準過、有衛生福利部核發「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的合格電子血壓計;建議使用上臂式,不要選用手腕型,並確實量測臂圍以挑選適合自己的壓脈帶;再來就是測量前三十分鐘要避免抽菸、飲用含咖啡因飲料,測量前至少要靜坐休息五分鐘;測量時最好坐在有靠背椅子,然後雙腳平放地面;受測的那隻手切勿懸空,要有穩固桌面支撐,以避免肌肉僵硬;量測時要選擇血壓較高的那隻手,因為正常人兩隻手會有二十mmHg 差距; 如果兩手差距超過二十mmHg, 最好讓醫師確認,是否有鎖骨下動脈狹窄問題;量測時壓脈帶要置於上臂固定,距離肘窩一到兩指幅;測量時不要講話也不能移動,測量次數至少兩次以上再取平均值。

此外,一天之中的血壓數值並不總是完全不相同,而是會有高低起伏。一般人在早餐跟晚餐前血壓較高,晚上睡覺前較低。所以蘇上豪建議,最好先測出「自己的血壓模式」,了解血壓狀況何時較差,那個時段可以多量幾次,之後再採用每日多次固定時間、均勻分布的方式量測。這樣做下的紀錄才好讓醫師做出調藥正確判斷。

非藥物治療「得舒飲食」、適度運動

治療高血壓,並不是只要依賴藥物就好,非藥物治療其實非常重要。蘇上豪表示,病人應試著「改變生活型態」,從調整飲食、適度運動,去除致病危險因子,如過重、抽菸、作息不正常、太過緊張等。


「 飲食調整」其實是降低血壓最有效的方法,蘇上豪特別推薦一九九七年美國高血壓防治計畫 所發展的「得舒飲食」型態(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 diet), 每日飲食應富含膳食纖維、低脂、低鈉,有豐富的鉀、鈣和鎂,也就是天天至少五蔬果,選擇十穀飯等粗食替代精製白米、以白肉取代紅肉、吃好油、每日補充堅果。不過有糖尿病、腎臟病者應另外諮詢營養師;有酒癮者應限縮飲酒,男性每日飲用酒精量最好在十四克以下,也就是酒精含量一四%的紅酒大概可喝一百毫升,酒精含量四○%的威士忌可喝四十五毫升左右,女性應減半。

運動可分有氧運動與肌耐力訓練(無氧運動),有氧運動如騎單車、游泳、有氧舞蹈、快走等,能增加心肺功能;如果想進行肌耐力訓練,可尋求物理治療師或專業健身教練協助,開立適合自己的運動菜單。蘇上豪也很推薦國健署提供的「三三三法則」,即 一週運動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心跳數要破一百三十。

高血壓望聞問切確實回報最重要

蘇 上豪並說:「不管有沒有高血壓,都應該過健康生活。如果超過六十五歲,罹患高血壓的定義就是血壓值一百三十/八十mmHg以上;如果低於六十五歲,就要算十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也就是十年內會發生心血管的風險是多少?如果高於四○%才需要吃藥。」所謂「十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計算器,是美國心臟學院與美國心臟學會所整理,參考了病人年紀、收縮壓、舒張壓、總膽固醇值,以及是否有糖尿病等多達十三個參數所設計,讀者可利用七十四頁的QR Code至網站測試。

當病人確診為高血壓時,常會有兩種極端反應,一種是要求醫生趕快開藥把血壓降下來,非常在乎數字,希望「讓自己沒有病」;但蘇上豪提醒,沒有一吃見效的降壓藥,一般都會有兩週左右過渡期,要慢慢調藥並找尋適合的藥。有些病人太心急,覺得藥沒立刻見效或有副作用,就自行換醫生,其實是不正確的;另外還有一種是不遵醫囑服藥,甚至造假紀錄欺騙醫師,這通常是源於病人迷思,認為一旦開始吃高血壓藥就得吃一輩子。

注意藥物副作用

另外,服用高血壓藥之前,要特別注意藥袋上提到的副作用,目前常用的高血壓藥主要有八大類,也各有不同的副作用,如腳腫、臉部潮紅、便祕、胸悶等。病人吃了藥若感覺不舒服,應趕緊回診;另外,長輩要特別注意用藥後常會發生的「姿勢性低血壓」,就是突然站起來或突然躺下會覺得天搖地晃,尤其年長者更明顯。因此,服藥後要避免立刻出去運動,若是睡前吃藥,可將尿壺準備在床邊,避免夜半起床上廁所跌倒。

至於其他藥物,服用鼻塞藥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吃威而鋼或使用落健等藥品,由於藥品有降血壓功能,所以若同時使用到這些藥物就要特別小心,最好先跟醫師溝通,且病人如自行採用輔助療法,也不應放棄西醫療法。

最後,蘇上豪總結高血壓防治三大重點:第一是「誠實量血壓、確實做紀錄」,這牽涉到用藥的精準度;第二是「安心吃藥、告知醫生感受」,醫師才好判斷副作用影響;第三是「注意身體狀況,隨時回報」,醫師才能掌握病人健康上的風吹草動。其實只要持續追蹤治療,高血壓病人之後也可能降藥,甚至不用服藥…閱讀完整內容

Life Plus 熟年誌2018年9月號

本文摘錄自‎

遠離高血壓折磨必知守則

Life Plus 熟年誌

2018/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