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教改卡住,原因是台灣家長太…

黃政雄,在學校學生、老師都叫他「大雄」,清大數學系、台大數學研究所畢業。教改後,一九九五年和太太帶著兩個小孩,投入全人實驗中學辦學,擔任老師、也是現任校長。 他希望台灣可以打造出大人放下權威,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校。讓孩子真心的愛上學習。以下是他對教改的觀察。

世界正在巨變、教育需要改革,這是台灣社會的共識。但改革需要想像力、誠實、勇氣和堅持的毅力,這也是台灣社會很缺乏的。

親子天下

教育改革的問題有兩類:一是結構性的問題,另一類是技術性的問題。傳統的教育模式都著重在「餵食」,不去問學習者想不想吃,在這個慣性的思維模式下,教育改革也被簡化成一個技術問題:如何更有效餵食。

無怪教改一直原地打轉!翻轉教育就是這種思維的產物,教改變得像耍猴戲。翻不過去就摔傷,僥倖翻過去,會發覺還是站在原地。

教改是結構性的問題


我們社會上關於教改方向的論述基本上是沒錯的;好奇心與學習動機才是最重要的;在現在和未來的社會,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學習任何東西,而且是免費的。所以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讓孩子保有天生的好奇心、主動性和自發性,並發展出自主學習的能力。

但這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而不是技術性的問題。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二○○五年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言簡意賅的點出了學習的本質: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保持飢渴!保持無知!)這是傳承西方最偉大導師蘇格拉底的思想。這一種開放和誠實的求知態度,這種態度加上好奇心和遊戲動機,才是推動求知最自然而強大的內在力量。

傳統教育的做法則剛好相反,讓人一直保持一種饜足的狀態,從而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很聰明。造成這種現象的是學習場域的權力結構;老師和父母時常以愛、秩序和教導之名對小孩施展權力。由於這是一種文化慣性,所以大部分時候是不自覺的。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從未被認真對待,好奇心、想像力、自發性和遊戲動機早早就被權力壓熄了。不面對結構性的問題,教改永遠原地打轉。

民主教育直接面對了這個根本性的權力結構問題;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透過民主程序確保孩子能在自由和尊嚴的情況下獲得成長的機會,這也正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主要精神。

傳統教育的制度設計是建立在對孩子的不信任,掌握權力者總是想要知道,預防和掌控一切。

民主教育的老師,可以自在做學習者


民主教育則是建立在對孩子的信任上面,我們相信孩子天生熱情、好奇,學習與遊戲對他們而言是同一件事情。在信任和尊重的氛圍下,每一個小孩和成人都是講道理的。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由學習的能力和權利,尊重每一個孩子做為人的自由和尊嚴,並維持一個開放的民主空間,讓孩子可以在其中與人平等的互動和對話,這就是民主教育的核心精神。

從事民主教育的教師是一個自由的教師;他無須再扮演聰明人和餵食者的角色。他可以自在的做一個好奇和「無知」的學習者,像朋友一樣陪伴孩子一起探索這個世界。在課堂、在公共領域、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平等的對話、討論和互動。教師與學生唯一的差別在於:教師必須具有維持民主機制和自由學習機制運作的責任意識。

二○一四年「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公辦實驗教育」成為政府想要解決困難問題的簡單方法。

少子化、偏鄉裁併校都是困難的問題,直接掛牌實驗學校則是簡單的方法。從這些現象看來,現在卡住的還是大人,大人必須真心改變對孩子的態度,從掌控到欣賞、從不信任到信任。

我們現在也希望透過公辦民營的方式,可以辦出一所有民主學校精神,但是一般家長更能接受的學校。

我們希望,有一天這樣的教育變得稀鬆平常,那才真的是 amazing。我們更相信林肯總統所說的:Democracy is the best last hope on earth.(民主是地球上最好也是最後的機會。)… 閱讀更多

本文摘錄自‎

教改卡住,是因為大人不信任孩子

親子天下 特刊:2017實驗學校招生中

2017/3月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