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汽機車與零配件商機【封面故事-經貿透視】

印度有龐大的汽機車及零配件市場,預估至2026 年產業產值將大幅成長,計汽機車達2,828 億美元、零配件1,000 億美元。以全球每千人平均擁有182 輛汽車推估,印度汽車市場最少有八倍成長空間,各大汽機車及零配件製造商紛紛加大投資以擴充產能。

此外,新的廢氣排放和安規標準,普及的資訊娛樂系統、行動的數位內容,車輛共乘應用軟體的發展,數位化電子零組件增多,電動車化,為相關產業開啟了一面更大的機會之窗。

為協助臺商拓展汽機車及零配件市場,外貿協會特別派員前往印度進行市場調查。受訪印商多表示:快速成長的印度市場,歡迎臺商資金和技術的投入,更期待臺商能就近到印度生產供應所需。

2008 年印度推出全球最便宜的車Nano,2018 年Nano 停產。Nano 的研發,吸引全球業者以技術投資方式加入研發,印商更因推出Nano,免費獲得全球媒體報導,更因全新企業形象得以購併捷豹和路寶。印度有特殊的商業思維,拓展印度市場宜先熟悉掌握。
振興貿易 印度經濟實力華麗翻轉

全球人口第二多、第六大經濟體的印度,隨著歐美等大國經濟發展放緩,加上莫迪政府振衰起敝的市場亮點,使得印度成為國際市場的新星。
▲印度有13 億4,000 萬人口,是全球人口第二多國家。

印度有13 億4,000 萬人口,是全球人口第二多國家;聯合國推估2024 年印度人口將超過14 億4,000 萬,成為全球人口最多國家。印度國民生產毛額2 兆2,600 億美元,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2017 年經濟成長率6.7%,排名全球第七高。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指出,印度將在2027 年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英國脫歐(BREXIT)、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美中貿易戰開打且態勢節節升高,印度市場的前景成為一個新亮點,在國際經貿版圖上,印度市場將成為國際貿易的一個重要市場。

開放市場 經濟穩定成長

印度自1948年獨立建國以來,經濟發展遲緩。1990 年因政府財政破產,在國際貨幣基金(IMF)貸款援助下,1991 年逐步開放市場,經濟得以活絡,並進入8%至9%的高成長,詳如圖1。

2000 年電腦千禧蟲危機,給予印度發展資訊代工服務業的機運,經濟自2003 年開始大幅成長。2008 年全球金融風暴,印度經濟成長力道衰減為3.9%,其後仍維持高速成長;2009 及2010 年GDP成長率分別為8.5%及10.3%。但自2011 年下半年起,印度經濟發展受歐債波及,盧比貶值、通貨膨脹率高升、經常帳赤字持續擴大等因素,致2012 及2013 年GDP 成長率分別衰退至4.7%及5%。

2014 年莫迪出任印度第十八任總理,提出多項振興經濟措施暨經貿改革,印度經濟得以持續成長,詳如圖2。

外貿穩定成長仍存貿易逆差

World Trade Atla 統計資料顯示,2017 年印度對外貿易總額7,434.9 億美元, 較2016 年成長18.7%;其中出口2,965.5 億美元,較上年成長12.1%;進口4,469.4 億美元,較上年成長23.6%;貿易逆差1,503.8 億美元,較上年成長54.5%。

依印度2017 年度出口市場排名,前十名分別為美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英國、越南、孟加拉、比利時;我國則排名印度第三十四大出口市場,對我國出口金額為21.8 億美元。
印度2017 年度前十大進口來源國分別為中國大陸、美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瑞士、印尼、南韓、伊拉克、澳大利亞、德國,我國則列第三十二名,自我國進口金額為36.7 億美元,因此我與印度的雙邊貿易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印度每年需進口大量能源如石油、天然氣及煤炭,黃金、真珠、寶石及半寶石,資通訊設備,鐵、銅及鋁等金屬,食用油;由於經濟結構問題,印度貿易逆差難改善。

招商引資 積極推動新政

莫迪總理上任,巡迴各國招商引資,以充滿感情的演講,鼓舞國內中產階級和海外印度僑民。更挾其高人氣,順勢推動多項新政。

一、在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將打造印度成全球製造王國,如印度2020 新電子產業政策,將以關稅障礙等方式,迫使各ITC 國際品牌至印度設廠製造;我國廠商長於製造,傳統產業至印度設立據點應有商機(如我國鴻海集團、宏碁電腦及台達電等)。

二、數位印度(Digital India):用以縮減城鄉數位落差,我國長於資通訊產品的製造,可以爭取有關數位印度硬體設備商機。

三、智慧城市(Smart City):將促進人口城鎮化,優先開發99 個智慧城市,有龐大基礎建設及資通訊設備商機。

四、發展綠色經濟:為加強節能環保,印度政府計畫2030 年全面電動車化,另在節能環保需求商機潛力大。
二次經改企業重整提升商機

印度經濟發展過熱,企業過度操作財務槓桿,銀行不良放款超過十兆盧比,銀行無法提供新的貸款,企業亦無法繳交貸款利息(如通訊業債務高達714 億美元),造成流動性緊張和資產價格的崩潰。莫迪毅然實施二次經濟改革,讓企業得以重整,提供外商投資及併購商機。

莫迪總理經濟改革主要措施如下:

一、新破產法縮短公司破產所需的時間和追債時間。

二、去貨幣(demonetization):原貨幣流通面額最大的500 和1,000 盧比在一夕間廢止(占當時發行貨幣的86%),民眾僅可於六周內至銀行小額兌換新鈔,每個銀行帳戶每周僅可兌換1 萬2,000 盧比,在兌換期限內超過八兆盧比回歸銀行體系,政府再提供兩兆盧比供銀行體系打消呆帳,平衡銀行十兆盧比不良放款。

三、去貨幣另帶來560 萬新增的納稅人,使用電子支付的帳戶增加。

四、稅制統一:推動商品服務稅(GST)整併聯邦及各邦繁複稅目,並輔以稅務資訊系統執行稽徵作業,簡化行政流程。全國稅制結構趨於一致,有利提高經商便利度及改善投資環境,使企業在稅務方面有公平競爭條件。實施GST 對產品課以增值稅,減少重複課稅情形,降低企業經營之隱藏成本。GST 分五個課稅級距,稅負最高28%。

五、推行生物識別卡(阿達卡Aadhaar card): 已有超過11 億人登記,生物識別卡已於2017 年與個人銀行帳戶、稅籍卡(permanent access card)、社會補助卡(rational card)及手機號碼等連結。貪腐、騙補、逃稅等違法行為已被大量糾舉。

鬆綁限制積極爭取外國投資

據印度商工部統計資料顯示,2000 年4 月至2017 年12 月,外人直接投資(FDI)累計金額為5,325.52 億美元, 其中2017至2018 會計年度前三季(2017年4 月至12 月)FDI 為359.41億美元,較前一會計年度成長0.27%。

前十大外資來源國家依序為模里西斯(占33.97%)、新加坡( 占17.34 %)、日本( 占7.32%)、英國(占6.88%)、荷蘭( 占6.27 %)、美國( 占6%)、德國(占2.91%)、塞普勒斯(占2.58%)、法國(占1.68%)、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占1.45%)。

前十大外資投資產業依序為服務業( 占17.42 %)、通訊(占8.18%)、電腦軟硬體(占8.11%)、造鎮(占6.71%)、汽車( 占5 %)、貿易業( 占4.48%)、製藥(占4.24%)、化學品(占3.92%)、電力(占3.52%)、營建(占3.36%)。

FDI 對印度經濟發展與成長扮演重要角色,由於印度貿易長期處於逆差,FDI 衰減將嚴重影響經常帳之平衡及引發盧比貶值,不利穩定國內物價水平及壓縮印度儲備銀行(中央銀行)調降利率之空間。印度政府已修改外人投資政策,如鬆綁國防、鐵路、營建、保險等相關產業之投資股權限制,以期提高外商投資意願及營造友善之投資環境…閱讀完整內容
《經貿透視》雙周刊499期

本文摘錄自‎

印度汽機車與零配件商機

《經貿透視》雙周刊

2018/8月號第4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