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世紀工程,卻有這三大爭議?

包括俄羅斯、土耳其等二十九國領袖與會、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主持開幕儀式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五月十五日於北京落幕。

習近平致詞時表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另起爐灶,推倒重來,而是戰略對接,優勢互補,」並宣布加大投資一帶一路建設資金,向絲路基金增資一千億人民幣。

然而閉幕時,國際媒體的新聞焦點,全擺在閉幕記者會為何延遲了一個小時才召開?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的新聞中心,同步轉播的螢幕上,只好不斷播放「一帶一路」宣傳影片。

直到傍晚,《法新社》披露,即便習近平努力展示對一帶一路參與國的支持,但德國、愛沙尼亞、匈牙利三個歐盟國家皆表態,因為對公開採購透明度、社會環境標準的擔憂,拒簽一項有關貿易的峰會文件。理由之一是,中國方面遲至上週才把溝通文件寄出,還表明不接受更改。

此事,觸碰了西方國家參與一帶一路的最大擔憂──中國會不會藉著「一帶一路」的糖衣誘惑,將手伸入他國內政?

天下雜誌 第623期

15日「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北京的雁栖湖會部召開,與會各國領袖與官員代表合影。(GettyImages提供)

 

爭議一 是否介入沿線國家內政


習近平曾在一四年底的法國行訪問時說,「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不會給世界帶來威脅和動蕩。」

但從歐美觀察者、媒體觀察者的角度看,獅子畢竟是頭獅子。雖然中國高舉自由貿易、平等互惠的大旗,處處與美國互別苗頭,但推行一帶一路的資金融貸、規則標準的透明度一直遭遇質疑。

英國BBC便引述美國評論家勞倫斯,「西方對一帶一路的懷疑和消極看法,折射出某種西方概念同非西方概念的對立。這次北京一帶一路峰會,西方的G7中除了義大利之外,都沒有領導人去北京出席峰會。」

在北京的峰會現場,兩天會議期間的會議官網,只放習近平談話全文,在開幕式也有發表談話的其他領袖,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丁等國家元首或國際組織代表的談話,不見蹤影,只有之後才陸續由中外媒體報導露出,顯示中方強勢主導話語權的意圖。

習近平在會後記者會上宣布,峰會各方通過《聯合公報》,達成二七○項具體成果,包括「政策溝通、設施連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七十六大項具體內容,和三十個國家簽署貿易合作協議等。

但一名駐香港媒體的中國籍記者私下向《天下》記者透露,「這場峰會仍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內容,」這名記者才剛赴東南亞對「一帶一路」態度最積極的菲律賓採訪,赫然發現多項一帶一路和菲律賓雙方簽署的合作備忘錄,仍沒有具體進度。

 

爭議二 資金真的會到位嗎?


雖然中國官方一再強調推動「一帶一路」在地緣經濟、政治的意義及重要性。但實際上從銀行到陸企考量的,是能否帶來實質利潤,還是賠本生意?

「中國並不缺錢,重點還是在如何落實這些計劃?有沒有能獲利、有效益的計劃可以投資?」飛到北京參與高峰會的全球最大工程顧問公司AECOM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事業部執行副總裁黃智聰觀察。

高峰會召開之前,《金融時報》披露,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二○一六年中國向被認定為一帶一路倡議涵蓋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下滑了二%;一七年迄今則繼續下滑了一八%;去年,對五十三個一帶一路國家的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總計為一四五億美元,只佔中國全部對外投資的九%。

《金融時報》指出,部份銀行人士和國企私下抱怨政府向他們施壓,要求他們接手無利可圖的一帶一路項目。一名參與開幕式的美商駐北京企業高層則認為,無論是經濟成長趨緩或者產能過剩,中國是需要往外走,「一帶一路就像下棋『佈子』的概念,」他說。

他分析,中國的人民幣還沒有影響力、軍事也還沒有影響力,「經濟上透過『一帶一路』深入海外當地人的生活,就能逐步發揮經濟影響力。」

天下雜誌 第623期

「一帶一路」是習時代最重要的外交核心大戰略。(GettyImages提供)

 

爭議三 衝擊台灣「新南向」?


這場熱鬧無比的國際級高峰會,雖來了一千三百名各國代表,裡頭卻沒有台灣代表,連與中國關係友好的企業主、民間團體或台灣重要智庫,這次都沒出現。

但在國內也掀起一陣「一帶一路」論戰,導因是:峰會中,中國和越南簽屬的「中越聯合公報」,內容載明越南堅定奉行一中原則。外界解讀是針對蔡英文政府的「新南向政策」的防堵措施,立刻引起國內產官方、媒體關注。

陸委會、國安局官員在立法院備詢時,也被立委質詢,中國的「一帶一路」,是否衝擊我國新南向佈局?

陸委會則回應,「新南向政策」與「一帶一路」是完全不同模式,兩岸在區域發展存在共同利益與不同優勢,未來不排除在適當時機,和中國就相關議題及合作事項展開協商與對話。

中國挾巨大政治資金與政府背後影響力推動了「一帶一路」,正在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台灣是該關心,但不可能走同樣的路。別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相關建設,都走國有企業挾龐大政治融資到海外搶標、動輒搶大型基礎建設標案的模式,台灣企業能著力的點和機會很少。

一名有在越南佈局的台商看到「中越聯合公報」發布後,告訴《天下》,台商間確實一陣熱烈討論。但當被問及到底會不會對台商走新南向造成衝擊,他坦言,「衝擊多少會有,特別是政府資源和色彩愈重的話。但對商業行為來說,影響有限啦,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做很多事情,不願意拿政府資源。」

東南亞當地企業除了考量與中國的政治關係外,仍在商言商,誰能真正讓他們賺到錢,才真正擁抱誰,這是商業現實,就像歐美國家是否深入參與「一帶一路」的主要考量點,也是衡量是否能從中獲利互惠,而非中國獨自獲利。

能否得到沿線各國的真心歡迎與配合,才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成功關鍵···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 第623期

本文摘錄自‎

一帶一路 世紀工程三大爭議

天下雜誌

2017/6月 第6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