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出口「oBike」,共享單車很尷尬?

台灣年輕人講「街頭比舞」叫「尬舞」,沒想到飄洋過海到對岸,「尬舞」變成「尷尬跳舞」。「共享」文化到了中國也變形,共享單車在對岸已氾濫成災。基於「中國模式」的oBike來到台灣,也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撰文/潘彥瑞
新新聞1585期_obike
▲日本和台灣社會對環境、秩序的關心,不一定願意容忍「中國模式」的共享單車(法新社)

中國最近流行一個詞叫「尬聊」,用來指對話內容乏味、勉強,「尷尬聊天」的意思。台灣人第一眼應該看不懂「尬聊」指什麼,但其實這個詞的源頭來自台灣。只要「百度」一下會發現,因為台灣年輕人講「街頭比舞」叫「尬舞」,此語遂在對岸流行起來。本來的「尬」,是出自台語互別苗頭的比拚;沒想到飄洋過海到對岸,它又回到「普通話」,變成「尷尬跳舞」。

橘逾准,味道變不同了


「尬舞」接著衍生出尷尬聊天的「尬聊」和尷尬唱歌的「尬唱」。甚至日劇《深夜食堂》翻拍中國版後被罵得狗血淋頭,扮演廚師的主角黃磊,尷尬的演技被調侃叫「尬煮」。語言的流動,會因為文化、距離和環境條件等地形、時空差異,出現演化、新解或「尷尬」。中國發展模式的共享單車也是。

共享單車在中國有多火?去年它的總投放量大約兩百萬輛,今年估計會乘以十倍。上海的人口大約二千四百萬,它有一百萬輛共享單車。北京和廣州正急起直追,至少都有七十萬輛。

台灣人口總數和北京、上海接近,無樁共享單車剛剛來台,目前已有一萬多輛。不過在全世界最大的都會區日本東京,首都圈人口約三千五百萬,它的共享單車現在也不到一萬輛。為什麼會這樣?

最近登台的oBike,對外強調總部在新加坡,資金來自德國,但中國知名科技訊息網站「36氪」報導過,它的聯合創辦人和整套發展模式都非常中國。oBike應該是想趕在中國競爭對手摩拜(Mobike)、ofo跨海之前,搶先插旗台灣占下地盤。有人稱讚它方便,但國內網路上看到不少抱怨,例如不能變速、輪胎重、品質差。當然更多台灣人質疑違規亂停,業者只在乎賺錢,不管公共空間造成的混亂跟後續公資源整頓付出的成本。事實上,中國模式的共享公車,在對岸大城市已氾濫成「共享災情」。

單車背後是騰訊與阿里巴巴之爭


中國摩拜單車也急著想搶進日本,但在重視市容秩序、嚴格規範車輛擺放的東京,如果直接空降中國模式,可能會踢到鐵板。

舉例來說,為了準備好二○二○年的東京奧運,日本政府著手發展共享單車,但第一步是先規畫出二百多個停車區,然後選用的是高單價的電動自行車。遊客使用前半小時收費一五○日圓,大約新台幣四十元,而東京公車費用約二百日圓。這個項目從研究社會需求、設計占地空間、打造車體,已投入許多心血與成本。

這和中國的思維非常不同,目前規模數一數二的摩拜單車執行長曾經豪氣干雲地說,他要投放一千萬輛單車,遍布中國各大城市。各家急著到處投車,比多、比快。杭州人口不到一千萬,已塞了超過四十萬輛共享單車,還出現一處堆了二萬多輛腳踏車的單車墳場。共享單車違規混亂問題雖也被詬病,不過對岸投資圈有個玩笑稱,共享單車目前遭遇最嚴重的問題不是車太多,而是區隔品牌的車輛顏色快不夠用了。

這是因為中國市場和台灣、日本的「年紀」不同。摩拜目前得到融資超過九億美元,它的主要競爭對手ofo更厲害,已經募到十二億美元。也有人指出這兩家激烈較勁的背後,其實是騰訊跟阿里巴巴的龍爭虎鬥。共享單車在中國,變成創投熱錢寄望下,不斷砸錢追高,燒錢搶占市場的新玩具。每個人都在想,誰是下一個Uber或滴滴打車。雖然中國也有出現警省之聲,但在狼吞虎嚥的金錢遊戲裡,就像被流沙靜靜吞沒的一張紙。

成熟社會不願容忍單車瘋狂成長


為什麼火熱先進的共享單車,在日本、台灣發展這麼緩慢?有人從技術面推論,覺得是因為台、日兩地的行動支付沒跟上,社會習慣還停留在上一個PC網路時代。但如果從經濟發展史的角度,會找到不同的答案。

日本和台灣在一九七○、八○年代,先走過經濟高速發展巔峰,現在成長趨向遲緩。但愈見成熟的社會對空氣、環境、秩序的關心不會少於對荷包的在意,因此不一定願意容忍混亂的單車瘋狂成長。

相比之下,中國還在高速發展當中,社會主流模式還停留在「發展才是硬道理」。對岸人民也許關切霧霾,希望自由或民主,但在發展先行的標竿下,其他都可以忍耐。因此共享單車面對的國際市場問題,很可能跟中國企業、政治勢力對外擴張時遭遇的症狀一樣,都面臨水土不服。

隔離池塘裡的怪獸走不出去


多年經濟成長累積,中國當然開發出許多創新。例如騰訊發展出強大的微信體系、行動支付等等。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今年四到六月間,全球針對亞洲新創企業的投資額,首度超越美國。中國的滴滴打車獨占鰲頭,籌到五十五億美元。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曾經形容,中國網路像是跟世界隔離的池塘,在網路防火長城的阻絕下,池子裡會長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怪獸。一個跟周邊發展階段不一樣,又內外訊息不同步的社會,到了終於向外擴張的時候,自然會出現許多尷尬現象。

就像只是複製一齣日劇,黃磊版的《深夜食堂》,在中國會演出「尬煮」問題。中國發展模式的共享單車,如果原封不動出口到台灣或日本時,消費者可能就會感覺到有「尬騎」現象。最近的例子,還有香港主權移交二十周年。世界關注的焦點,是那裡的民主法治程度,但中國想凸顯的,是它的那艘航母 ···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585期_obike

本文摘錄自‎

【社會】中國模式出口 共享單車很尷尬

新新聞

2017/7月 第15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