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港澳辦合併之路的政治算計

習近平推進台灣問題內政化

中國中央層級的國台辦與港澳辦目前雖各自單獨存在,但地方層級,已首次出現港澳台工作合併。在地方展開兩辦合併後,未來國台辦與港澳辦合併已難以避免。


中國國台辦若與港澳辦合併,可望由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出任台港澳辦公室主任。
自十月起,流傳已久的台辦與港澳辦合併方案,正式從各省開始落槌。站在對台第一線的國台辦,自去年起縮減人事,同時不再設置主任助理,似為明年與港澳辦整合做準備。這一方面是簡政有利決策一條鞭,更體現北京加速把台灣問題完全操之在己,跳脫等待藍綠輪替的被動格局。

中共十九屆第三次中央委員全體會議作出《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後,全國人大會議在今年三月,審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緊接著,省市按照中央的改革方案進行因地制宜的調整。截止十月底,已有二十六個省級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獲中央審查通過。

統一省級台港澳事權福建、寧夏、福建具樣板

從已公布的省級政府機構方案中能發現,雖然中央層級國台辦與港澳辦仍各自單獨存在,但地方層級,首次出現港澳台工作合併(以下簡稱兩辦合併)。山東將省台辦與原屬於外辦的港澳事務合併,組建省委台港澳工作辦公室,這是全中國首個在省級設立的統管台港澳事務的機構;其後,寧夏組建自治區黨委港澳台工作辦公室。

最引發關注的,是福建省政府官網十一月五日公告,正式組建「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務辦公室」。根據該公告,「 經研究決定:王玲兼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劉良輝、鄭一賢、宋志強、吳一明、鍾志剛兼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原福建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副主任職務自然免除,不再辦理免職手續。」該公告顯示,原福建台辦主任王玲,直接轉任福建省台港澳辦首任主任,劉良輝為原省僑辦副主任,鄭、宋、吳、鍾四人,皆為原省台辦副主任。
這三個省在名稱上的不同,凸顯出工作重心不同。山東是北方省市中在台人脈資源較多的一省,故而將「台」置於「港澳」之前,福建把台列在前不用贅言;寧夏使用「港澳台」表述,當地台辦官員說,寧夏的港澳人比台胞多。海南省的方案則是另一種方式,將台辦併入統戰部,在統戰部同時加掛僑辦、台辦牌子。至於直轄市,北京市十一月八日發布的方案,台辦與歸於外事辦公室的港澳事務未合併,上海也先不動,代表直轄市暫時維持現狀。

在地方展開兩辦合併後,為統一指揮事權,國台辦與港澳辦合併已難以避免。知情人士指出,這是既定的大方向。從國台辦的人事分析,研究局長周寧不再擔任主任助理後,國台辦未遞補人選,可以有四名配制的副主任,兩名空缺懸缺至今,就是替整合做準備。中國涉台官員說,機構改革首要原則是強化一條鞭管理及簡政放權,年初至今,除國務院的一級組成部門,如公安、外交、商務這類大部委,其他直屬機構與辦事機構,已不設部長助理或主任助理,國台辦之後也不會再設主任助理。

台灣涉中事務還要兩個招牌嗎?

再來就是展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台的政策──不管台灣藍綠政治現況,中國做中國的,把台灣與港澳逐漸統一看待。推出台港澳居住證就是最好的例子,台灣與港澳都是中國內部事務。一旦國台辦與港澳辦合併,擬由目前的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出任國務院台港澳辦公室主任,現任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則出任屬正部級的常務副主任(正部級)。

在中共中央與國務院組建「一個招牌,兩套人馬」的國務院(中共中央)台港澳辦後,從上它又接受外事委員會常設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的領導。在橫向協調層面,還涉及到「大統戰」格局,中共十九大後,統戰部大擴權,收編僑辦、宗教局,領導民族事務委員會,對港澳台工作也增強話語權。統戰部八名副部長中,有四名中央委員,目前傳出的方案是,國台港澳辦成立後,擬派一名副主任兼任統戰部副部長。這樣從上可以從國際格局應對台灣問題,橫向則與統戰工作並肩出擊。

在中國逐步把台灣內政化後,既有的陸委會與國台辦授權給海基與海協的白手套模式,徒剩表面意義。當中國已經動起來,我方政府涉及中國事務的決策體系與機構,也應重新思考…閱讀完整內容
《財訊》568期

本文摘錄自‎

國台辦港澳辦合併之路的政治算計

《財訊》

2018/11月號第5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