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引擎名存實亡? 「百度已死」大解密

搜尋引擎名存實亡? 「百度已死」大解密


營收剩阿里巴巴、騰訊三成 市值跌破五年前水位
一篇《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瘋傳,讓百度再次被推上了中國輿論的風口。獲利衰退,創新動能停滯,即使喊出轉型口號,昔日榮光真的有辦法再現嗎


近期備受爭議的百家號,實為百度近年營運重心移往「資訊流」下的產物,圖為百度創辦人李彥宏。
很是悲哀:偌大的中文互聯網竟已墮落到如此境地,連一個搜索引擎都沒有了。」一月二十二日的晚間,一篇由《南方周末》前時政記者方可成所寫的《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在中國自媒體新聞實驗室刊出後,旋即在中國網路社群間引起軒然大波。

此文不僅快速成為熱搜榜前列,同時也讓經歷魏澤西事件打擊、風波不斷的百度,再度被推上中國輿論的風口浪尖。有別於二○一六年魏澤西事件中的競價廣告爭議,此次的引爆點,在於百度旗下的自媒體平台──百家號。

方可成在《 搜》文中指出,當他嘗試用百度搜索時,會發現在第一頁看到的資料,平均有一半以上的搜索結果,會指向百度的自家產品「百家號」。

他以關鍵字「 英國脫歐」、「 美國政府關門」為例,指前者在搜尋第一頁會出現七條結果,其中第一條是百度百科,第二、四、五、七條全是百家號的文章,「而(美國政府關門)第一頁的八條結果中,也有一半是百家號。」

方可成進一步表示, 若想查找當時甫公布的中國二○一九年GDP(國內生產毛額)預測數據,「第一、二、四、五條結果全是百家號,其中沒有一條能告訴我最新的數據。」

只不過,都是百家號,會有什麼問題嗎?

人氣滑落原因有二內容品質不一、微信搶客群

曾為百家號首批入駐作家的中國自媒體魏武揮,近日撰文指出,二○一六年上線的百家號,其前身為百度於二○一三年底推出的「百度百家」。魏武揮表示,百度百家當時對入駐作家的審核非常嚴格,基本上採用邀請制。

然而近年, 百家號的品質卻屢屢受到詬病。「百家號的內容把控不嚴,良莠不齊。有品質很高,也有不少品質低劣的小號(用戶重複註冊的帳號,使用頻率較低)。」北京大學市場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永偉受訪時感嘆。

儘管,百度對外宣稱想要獲得更多的推薦和流量曝光,會對百家號創作者文章的「深度見解」及「原創性」等面向有所要求,但是根據中國知名媒體《界面》在近日援引幾位百家號創作者說法,百家號演算法推薦的許多文章,不僅沒什麼營養,更常出現互相抄襲的狀況。「投訴了也沒人管。」
讓百家號品質滑落的另一間接因素,則來自近年強勢崛起,深入中國民眾生活的微信公眾號。「 你很難看到有好的作品會從微信移到百家號。」方可成指出。在他觀察,關鍵在於兩者營運模式的差異。

「 微信公眾號能積累粉絲,粉絲要關注你才能看見文章,對作者有正面激勵的作用;百家號則是採取演算法分發,這難以讓作者和讀者建立直接的連結。」方可成解釋。

對於方可成的批評,百度在官方聲明澄清,目前百度搜索結果中,百家號全站比重小於一○%,且現有的一九○萬百家號創作者已涵蓋全部的權威媒體和資訊機構,同時包含了大量的「優質自媒體」。

但方可成則認為, 全站的比重沒有意義,重點是占首頁的比重。「有多少人會去看三、四頁以後的內容?」方可成質疑。

搜尋引擎公共性漸失龍頭平台成「圍牆花園」

事實上, 百家號的「 扭曲」,部分來自於近年中國互聯網產業從PC端移動到手機端的不得不然,從百度副總裁沈抖,在一月二十三日的百家號年度內容創作者大會上為百度「喊冤」,就可窺知一二。

沈抖表示,在PC時代,瀏覽器能無障礙地訪問任何網站的內容,但是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切都變了。「現在很多內容被封鎖在(個別)App內,用戶訪問變得更加困難。」沈抖強調,這也是為何百度要推出百家號、想辦法將流量導向自家產品的原因。

隨著用戶使用習慣從PC端轉到移動端,阿里巴巴、騰訊等其他中國互聯網巨頭在競爭考量下,想方設法確保自身產品流量不為對手所用,也造就了中國互聯網特殊的「圍牆花園」(又稱封閉平台)生態。

「在微信裡,你不能分享抖音的短視頻,無法打開淘寶鏈接;在微博,你提及微信兩個字就會被降權(被更少人看到);在百度,你就找不到淘寶、微信與今日頭條的內容。」方可成苦笑,有別於谷歌、臉書、YouTube及亞馬遜等彼此開放的生態系,中國各巨頭卻選擇將自己封閉起來,形成全球罕見的圍牆花園奇景。

方可成強調,搜尋引擎具有公共屬性,百度作為一個搜尋引擎,應該是要以提供最相關、質量最優的文章為其唯一使命。「就我看來,百度絕對具備這樣的技術能力,且當前(中國)仍有許多如知乎、豆瓣等以Web為基礎,兼具流量與品質的資訊平台,『圍牆花園』不該成為百度的藉口。」

話雖如此,翻開百度的財報,確實可感受到這巨頭在近年互聯網產業變遷的衝擊下,轉型之路走得並不順遂。

二○ 一二年, 百度的營業利潤率達到約五○%的高點後,就一路如溜滑梯般下墜,二○一六年因魏澤西事件風波,利潤率更是驟降至十四%,創下○七年以來的新低,二○一七年後,固然有所回升,亦多在十六%到二○%間徘徊。

營收獲利居BAT之末百度要用「資訊流」追回

利潤率大幅衰退,營收成長也日漸乏力,曾經與阿里巴巴、騰訊並稱中國互聯網三巨的百度,二○一六年營收勉強維持前兩者的一半,但到去年第三季時,營收約僅剩兩巨頭的三成。

反映在市值上,相對於騰訊近五年漲了三倍,阿里巴巴漲了兩倍,百度當前約六百億美元市值,甚至仍不及它二○一四年初的水位;換言之,百度在各方面的表現, 就彷彿一頭「困獸」般,空有巨大體量卻毫無爆發力。

「 一大問題是創新的停滯。」陳永偉觀察, 在Google離開中國後, 百度因為失去了競爭對手,以為可以「躺著賺錢」,使其在創新上失去動力,當挑戰者出現,卻再難迎頭趕上。譬如:「今日頭條等基於個性化推薦的產品興起後,百度的流量因此受到挑戰。」陳永偉坦言。

《中國企業家》引述一位百度前員工說法指出,今日頭條與百度的廣告主高度重疊,今日頭條在成立之初,不但從百度挖走了大量的技術與銷售人員,更直接帶走廣告主,等於是對已顯疲態的百度,再揮上一記重拳。

病懨懨的百度試圖改變, 而百家號, 就是一五年底百度高層開始重視「資訊流(Feeds)」發展下的一項產物。根據百度自行公布的數據,截至去年九月,手機百度的DAU(日活躍量)達一.五一億人次,使用時間相較去年同期成長六八%,資訊流使用者滲透率亦高達七○%。
簡言之, 在百度眼中,「資訊流」的轉型路,他們至少已踏出成功的一小步,而二○一七年的ALL IN AI人工智慧發展藍圖,則是創辦人李彥宏試圖重振百度昔日榮光的另一嘗試。

只不過,對於方可成以及許多中國互聯網使用者而言,這或許代表著,百度離它的初衷──「做好一個搜尋引擎」愈來愈遠。「我沒有說百度已死,它仍然活得好好的;但『作為一個搜尋引擎的百度』,它顯然已經死了。」方可成沉重地表示。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 第1157期

本文摘錄自‎

搜尋引擎名存實亡? 「百度已死」大解密

今周刊

2019/2月第11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