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掉核四的備案,只剩深澳可行

連詹順貴都質疑:為何還要一座燃煤電廠?

深澳電廠投資額達1,049億

高喊廢核減煤的新政府, 卻諷刺的在三月十四日通過深澳燃煤電廠的環境影響差異分析案,在空污意識高漲、PM2.5越加嚴峻的今天,立即引爆爭議。

「不蓋深澳電廠,(全台電力)到二○二五年的備用容量也有一四.九%,(離法定容量一五%)才差○.一%,有必要花一千億去補嗎?」投票通過深澳環差案卻又質疑燃煤的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這一句話, 把幾天來承受的壓力,丟給經濟部能源局,要他們說清楚能源規畫,以平息輿論。

詹順貴幫大家問出心中的疑惑,「究竟為什麼還要一座新的燃煤電廠?」

去年八月,中油一個荒謬的失誤,加上窘迫的備用容量(因應故障和停機維修所預留的發電容量),造成台灣十八年來最大規模的停電。該年底,能源局即公告供電容量管理辦法,將備用容量率一五%正式入法。

這次通過的深澳電廠,將新建兩座六十萬瓩的燃煤機組,第一座若順利完工,二○二五年台灣的備用容量率就能達到一六.三%,若沒有,即使算進其他電廠計畫新增的燃氣機組,仍會低於一五%,這是非要深澳電廠不可的原因之一。

北部電力未來主力,靠深澳

再來,若無深澳電廠,在核一、二除役後,北部電力供需將嚴重失衡,屆時北部的備用容量將是負二.七%,得依靠中電北輸,加重輸配電網的負擔及風險。

難道沒有其他選項?

深澳電廠早在十二年前即通過原地更新的環評,因居民反對在蕃仔澳灣興建卸煤碼頭,計畫停擺。直到被台電視為接棒核一、二的供電主力核四,在二○一四年被馬政府宣布封存後,深澳計畫才又重出江湖。

原來,當大家質問為何北部沒有其他供電選項時,深澳電廠就是台電端出來的備案。

即使包括環團和詹順貴都提出質疑,為何深澳不能改為天然氣發電時,事實是,天然氣電廠也不見得能順利執行。

對照去年五月和今年一月的兩份長期電源開發計畫,原本規畫二○二三年將加入運轉的高原燃氣電廠,因地方居民反對,可行性研究報告已被退回,消失在時程表上。
另外,基隆的協和電廠和台中燃煤電廠,都計畫新增燃氣機組,但兩個開發計畫都須各新建一座天然氣槽,而目前要不是尚未經行政院核定,就是環評尚未送件。再看已定案四年的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仍因藻礁保育問題讓環評持續卡關。

「現在大家都把希望放在不確定的未來、可能達不了標的未來機組,卻不要一個只要往下做就有電力供應的深澳,」一位台電高層感嘆。

蔡英文政府在非核家園目標下,定調未來天然氣、燃煤、再生能源發電量各占五○ %、三○ %、二○%。「但,如何逐年盤點到最後會達成,(這比率)不會突然到二○二五年就蹦出來吧!」詹順貴說。

再生能源備用電源,靠燃煤

政府不能不要深澳電廠,卻說不出口的尷尬,在於燃煤電廠的裝置容量將比現在更多。其實,政府一直未說清楚,在五:三:二配比下,燃煤電廠是否會減少?是否會讓我們的空氣、環境變好?

表面上,燃煤電廠發電量占比將從去年的三四.六%,降為三○%,但不代表燃煤電廠裝置和發電的絕對數量會減少。

根據經濟部的「能源轉型路徑規畫」,目前台灣燃煤電廠的裝置容量為一千一百五十萬瓩,到二○二五年,卻會成長至一千四百三十萬瓩。即使扣掉去年底決議讓民營的台塑麥寮燃煤電廠除役, 燃煤電廠的裝置量, 依然會成長到一千二百五十萬瓩,比現在還增加了八.七%。

這是因為,二○二五年,再生能源的發電量要從去年的四.六%成長到二○%,由於再生能源優先併網,燃氣機組會轉變成基本負載的電源,效率較差或污染較高的燃煤機組則會降低發電量,做為當太陽漸漸下山、風力不穩時的備援投手,增加燃煤裝置容量是為了提升系統備援的能力。

「像德國與日本,都還是用燃煤機組做為再生能源的戰略備用電源,所以很多老舊燃煤機組都沒除役,以做為應急,」一位台電高層說。

深澳環差案通過,只是電廠興建的開端而已,若未深入和地方溝通,電廠所在地的新北市政府,也可能不發生煤許可證,花了千億蓋的電廠可能仍發不出一度電。

能源,是道選擇題,政府若要把核能排除在外,不能只端出簡單的五:三:二就好。順著詹順貴丟出的議題,政府是該好好和民眾算清楚這數字背後,各種能源的供應風險,以及各要因此付出什麼代價。

深澳電廠場址位於新北瑞芳,遭居民抗議停擺多年,經縮小規模、降低污染排放後重出江湖,仍爭議不斷。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第1585期

本文摘錄自‎

停掉核四的備案 只剩深澳可行

商業周刊

2018/3月第15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