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的台灣終於浮現在歐盟雷達上

歐盟對外最高代表首度投書台媒,推銷歐盟版一帶一路

向來因為一中政策,忌憚中國而刻意低調的歐盟對外最高代表終於願意在台灣闡述歐盟政策,傳達歐盟立場。當歐盟的亞洲策略試圖淡化中國角色,台灣全球布局亦希望降低中國依賴之際,歐台關係的提升對於彼此均具有戰略意義。
歐盟對外最高代表莫格里妮以「連結亞太與歐洲」為題,投書台灣英文媒體Taipei Times。

十月六日, 歐盟對外最高代表(High Representative)莫格里妮(Federica Mogherini)兼執委會(commission)副主席以「連結亞太與歐洲」(Connecting Asia-Pacific andEurope)為題,投書台灣英文媒體TaipeiTimes ,這是歐盟對外最高代表第一次投書台灣媒體,具有高度象徵意涵。如何正確解讀莫格里妮的投書,在歐、美、中權力競逐之際,具有戰略意義。

過去僅對死刑及同婚議題表達意見

歐盟外交政策,對於台灣議題向來空白,除了一再重申一中政策之外,僅在台灣執行死刑時,歐盟前任對外高級代表愛希頓(Catherine Ashton)以及現任最高代表莫格里妮分別表達遺憾;此外,歐盟與其部分會員國就台灣同性戀平權議題,曾投書媒體表達支持之意。

相對於長期以來的低調態度,莫格里妮的投書格外引人注目。莫格里妮的投書原型脫胎於其九月十九日歐盟執委會發布《歐洲取向的連結性──歐盟策略之墊腳石》(The European way to connectivity-Building blocks for an EU strategy )此項策略文件,被視為歐洲版的一帶一路。

《歐洲取向的連結性》強調連結歐亞的重要性,但指出歐洲取向的三大原則:永續、全面以及規則導向。就永續目標而言,歐洲取向的連結性需具備市場效率以及財政可行,同時須秉持環境影響評估促進低碳經濟,且應促進透明性以及良善治理原則。同時歐洲取向的連結性是全面性的,將涵蓋交通網絡、數位網絡以及能源網絡。此外,連結性具有人權面向,個人的權利以及利益須置於連結性政策的核心。最後,歐洲取向的連結性是建立在規則導向的基礎上。為了讓人、貨物、服務以及資金更有效、更公平的運作,法律與規則不可或缺。因此,藉由國際組織的協助,國際規範以及標準的建立,將促進網絡的交互可運作性(interoperability of networks)。在這個意義下,開放與透明的採購環境,以供各國產業得以公平競爭,乃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歐洲取向的連結性》發表的公開記者會,莫格里妮一再被問及該策略的制訂,是否與中國一帶一路有關?歐洲取向的連結性與一帶一路有何差別?何以在一帶一路發表五年後,方發布該策略?

特別強調台灣晶片廠商的可能角色

莫格里妮對此並未正面回覆,認為這項策略的發布是基於連結歐亞的需求,歐盟與中國(以及亞洲國家)均看到了此一需求,然而,如何回應此一需求,歐盟基於前述三原則,採取與中國不同的取向,但將與中國或其他亞洲國家緊密合作。

莫格里妮的投書特別提及願與台灣以及亞洲的區域組織(例如東南亞國協)合作。就企業與創新的合作部分,則特別強調台灣晶片廠商在歐洲主導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伽利略計畫的可能角色。在學術交流部分,莫格里妮提及為數眾多的台灣學生在歐洲留學,以及伊拉斯摩斯(Erasmus Program)以及「居禮計畫」(Marie Sklodowska Curie Action)的價值。

因此,綜觀《歐洲取向的連結性》、莫格里妮的發言與投書,歐洲取向的連結性策略固然有回應中國一帶一路之意涵,但歐盟無意無限擴大中國的影響,反而要強化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連結。在這個脈絡下,台灣在歐盟的亞洲策略中取得一定角色。因此,就整體戰略而言,台灣應積極把握歐盟試圖連結亞洲的契機,並思考在第三國共同合作的可能。就具體伽利略計畫而言,中國已參與其中,若台灣能取得參與機會,對於台灣與歐盟的科技合作,可望進一步推進。在學術交流部分,台灣應積極爭取伊拉斯摩斯以及居禮計畫的制度性參與,成為該計畫的第三夥伴國。

莫格里妮的投書意味著:向來隱形的台灣終於浮現在歐盟的雷達上。長期以來因為一中政策,忌憚中國而刻意低調的歐盟對外最高代表願意在台灣闡述歐盟政策,傳達歐盟立場。當歐盟的亞洲策略試圖淡化中國角色,台灣全球布局亦希望降低中國依賴之際,歐台關係的提升對於彼此均具有戰略意義。

開啟談判是台灣對歐盟短期目標

目前蔡政府將歐盟雙邊投資協定視為歐台關係的最重要目標,此項目標的第一步乃是讓歐盟執委會取得理事會(council)的談判授權,以開啟雙邊投資談判。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台灣駐歐盟辦事處一方面應遊說執委會,積極準備提案,請求理事會賦予談判權限;另一方面,台灣駐歐盟會員國的代表處亦應向會員國政府遊說,透過會員國在理事會的代表,促請執委會主動提案或被動同意執委會的提案。短期目標以開啟談判為目的,這具有象徵意義,更能鼓舞外交及國貿團隊的士氣。(本文作者為中研院歐美所副研員)…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652期

本文摘錄自‎

隱形的台灣終於浮現在歐盟雷達上

新新聞

2018/11月號第1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