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幸福學》五大策略,同時擁有效率和福祉的快意人生

數位幸福學

現代雜耍人生


「科技是人類有史以來干擾幸福最嚴重的因子。」這句話是許多人的結論。事實上,2005年時,身為科技革命中心點之一的《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MIT Tech Review)提出一個問題:「科技進步是否只是無意義的奔跑?若是如此,如果我們停下來,會不會比較幸福?」該文作者指出,阿米許人(Amish)並無汽車及網路等現代科技,然而,他們罹患憂鬱症的比率極低,幸福度很高,而且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堪與「富比士400」(Forbes 400)美國富豪榜單上名列前茅的人相比擬。

我走訪全球,暢談幸福與科技。事實上,寫到這一段時,我才剛剛結束在德國慕尼黑對150位企業家的演說。演講之前,我先和幾位企業家談論最近的趨勢,其中一位靠過來問我:「社交媒體和科技正在摧毀我們的幸福,對吧?」我很喜歡句尾的「對吧?」這兩個字,聽起來像是唯一可能的結論。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有當我們緊抓住正在崩潰的模式不放時,干擾才會造成毀滅。

緬懷智慧型手機出現之前的生活,是很誘人的想法,但事實是,即便在當時,青少年也照樣不理會父母,一天到晚惹麻煩。小孩同樣看太多的電視、吃太少的蔬菜。企業領導者同樣 覺得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夠用。為人父母者同樣心力交瘁地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尋找平衡。我們面對的這些問題由來已久,但如今因應之道大不相同。我們握有的工具太多(而且大都是數位工具),多到幾乎不可能逐一熟悉、再從中找出最高效者。這些工具範圍甚廣,有高價品也有自家手作,有閃閃發亮的也有單調乏味的,有流線俐落的也有麻煩笨重的。但,這些特色都無法定義出工具的用途。

明白科技必會存在之後,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與科技的複雜性共存,而不是逃避。我們需要一套使用科技的策略,激發我們的潛能,而不是造成阻礙。本書的重點,便是要找到一套在現代社會中能發揮作用的平衡算式,以決定如何將不斷流動的科技整合納入日常生活,設法增進我們的成就與幸福,而非變成絆腳石。

現代生活好比雜耍,有時候根本是馬戲團等級了。若有哪一本書給出簡單明瞭的答案來解決幸福與科技的關係,在複雜的世界裡並無用武之地。向前看有時候是一種奢侈,而且會在忽然之間變成一種我們再也負擔不起的奢侈,因為,當我們還在等著世界自動靠上來的同時,卻發現自己早已跟不上下一代以及他們的科技了。若未特意規畫管理,找到真正最有利於生活與事業的科技,我們就會陷入沮喪、遭遇嚴重的挫敗感,以至於無法享受新創帶來的益處。我們需要一套前瞻思考的策略,想一想心之所願的未來在何方,以及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實現預想的願景。

平衡人生的願景


光是過去十五年,美國專利商標局核發的專利數目已經倍增,每年的創新項目超過三十二萬六千項。科技在生活當中無孔不入,速度快到我們來不及消化與評估其中的意義。我們費盡氣力想知道哪些進步最有用,尤其是,每天都有一些報導改變我們對科技的看法。比方說,我們都聽過:

★把裝置放到平視的高度,頸子便可以自然伸直。
★每看二十分鐘要休息二十秒,同時遠望至少二十英尺以外的距離(亦即所謂的20/20/20法則)。
★每一個半小時要站起來動一動。
★在短暫休息的期間裡不要分心做別的事,因為你得花十一分鐘才能再度專心,而且回來之後工作的錯誤率可能倍增。

本書的寫作方針,主要探討數位時代如何平衡生產力與福祉。我花了很多時間閱讀有關科技如何導致慢性死亡的文獻(讓我脊椎退化、頭痛、失眠、視力模糊、出現腕隧道症候群等等),但我仍無意將科技摒除在生活之外。純以寫作本書的這段時間來說,我花在電腦上的時間逾五百個小時,也耗費超過八十個小時用手機研究應用程式,並下載與測試幾十種新的應用 程式,還因為背痛和頸部痠痛去看了六次脊骨神經醫師。我很清楚這其中的諷刺。我收齊數據資訊,但仍自欺欺人,自以為會是規則中的例外。現在的我可能有點懶散,但我晚一點會去跑一跑,這樣就扯平了,對吧?對吧?!事實是,我已經養成了選擇性聽話的模式。我知道科技有其利弊,但我厭倦單方說法,因此常左耳進右耳出。我想要的,是一幅周密、經過衡量的願景,描繪未來的均衡人生是什麼模樣。之後,我想知道如何實現。

正因如此,我過去幾年才投身於研究如何在數位時代平衡生產力與福祉。正因如此,我才親自試用多種健身用穿戴裝置、日誌應用程式、冥想計時器,以及姿態訓練裝置,多到連我自己都數不清。正因如此,我才花下大把時間與身在「數位尖端」的企業合作,例如Google、可塑性實驗室(Plasticity Labs)、腦部健康中心(Center for Brain Health)和實現幸福公司(Happify)等運用科技以提升福祉的機構。透過這些經驗,我獲得寶貴的洞見並聽到發人深省的故事,等不及要分享給各位。在本書第一部,我會處理三個最急迫的問題,這也是我最常聽到與幸福未來有關的問題;在第二部,我則會提出提升生產力及福祉、以達最高水準的五大策略;這些都是我向世界各地的專家和創新人士蒐集而來的祕訣。我的目標,是要透過本書激發出新的思維,創造出一種語言,可以用來思考科技和幸福、同時也用來描述這兩者達成高度平衡的未來美好願景。

本書並非科技人專屬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一本科技人專屬用書。這本書,是寫給所有忙於應付床頭櫃上愈來愈多充電裝置的人;寫給奮力提高生產力,卻發現自己緊盯螢幕好幾個鐘頭、遭致眼睛紅腫與腰痠背痛的高階主管與員工;寫給樂見電子裝置幫助孩子在車子裡或公共場所靜下來,但發現關掉螢幕後必須面對「科技風暴」的所有媽媽;也寫給被自己的數位足跡逼到無路可退,需要巧妙脫身的專業人士。

如果你想跟著我腦子的起承轉合來讀這本書,建議你從頭開始讀到尾。但是,如果你對特定領域感興趣,也歡迎你先看一下目錄,挑出最能引起你共鳴的策略。你很難保持淡定?職場或家中充斥著科技工具讓你深感挫折?你是否正在尋找有趣的新科技以達成健身目標、調整姿勢或更有效管理時間?無論你個人感興趣的是哪一個部分,本書的目標都是要協助你更關注生活中的科技,並能更有意識地主動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融入(或拋棄)科技,以追求最高的生產力和福祉。

數位幸福學
數位幸福學

本文摘錄自‎

數位幸福學

艾美‧布蘭克森

由 天下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