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吃藥就夠了?釐清降血脂保養五大迷思

高血脂通常不痛不癢,卻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元凶。

雖然大家都知道高血脂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可是仍有不少人對降血脂藥物及相關保養知識存有錯誤的認知。

要全面預防高血脂,平日就應注意飲食、運動,以及戒菸的重要;一旦需要服藥控制,更應聽從醫師與藥師的專業建議,切勿聽信偏方或擅自停藥,以免讓自己的健康蒙上陰影

「飲食配合運動,可以不吃藥?」「健康食品能夠替代藥物?」當民眾被醫師告知需要服用降血脂藥物時,以上幾個問題常見於門診與醫藥諮詢中。
飲食加上運動就能控制血脂?

樣的情況也與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所做的報告相吻合。據該學會指出,在高血脂病人當中,有高達七成的病人認為依靠運動及飲食就能控制血脂、近六成的人表示從未服用過降血脂藥物,而三成的人則認為高血脂病症沒啥大不了,不用服藥也沒關係。為什麼民眾會害怕服用降血脂藥物?其中的問題與迷思是什麼?即使不害怕藥物,乖乖遵照醫囑服藥就能有效控制血脂?我們要怎麼做,才能穩定血脂數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亞東醫院藥學部藥師鄭羽筑在本次專欄,不只告訴讀者正確用藥對控制血脂的重要,更會從飲食保健及生活習慣著手,讓大家多管齊下、面面俱到守護自己的健康。

台灣民眾對於慢性病的藥物治療,常見兩種情形:一是害怕藥物傷身,另一則是自覺無不適就自行停用藥或不接受治療。在治療高血脂的門診案例中,當然也常看到這些情況發生。對於存有「藥物傷身」迷思的民眾來說,即使被醫師確診罹患某種慢性病,需要接受藥物治療,但他們仍堅信只要透過飲食及運動就能控制。對此,鄭羽筑指出,「常常有民眾在門診時詢問醫師及藥師,是否能夠只憑調整生活習慣而不服用藥物來控制血脂指數?

一般而言,若單靠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高血脂情況,其成效會因人而異,而且僅能適用於較輕微的高血脂病患,亦即是我們在評估病患狀況時,會採用一個『未來十年心血管風險』評估量表,當計算出來的風險小於七.五%的病患,且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低、沒有合併心血管疾病者,在這些條件下,才有機會先從飲食和運動著手。」
鄭羽筑為民眾進行藥物諮詢服務。

至於自覺身體沒有不舒服就不接受治療的民眾,鄭羽筑強調,高血脂相對於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壓及糖尿病,比較特別的情況是無法自行量測、且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與不適感,所以很容易就被大家所忽視。她進一步表示,高血脂的危險並不是在高血脂本身,而是其所併發的相關病症:一旦血脂過高,血液中的脂肪就容易堆積在血管壁上,若持續不去控制,當血管壁上的脂肪愈堆愈多、血管變得愈加狹窄,就有可能發生血管阻塞。如果碰上秋冬季節天氣寒冷,更容易造成血管收縮,進而引發高血壓及心肌梗塞等嚴重併發症。為了防範未然,建議民眾除了在平日就要注意生活習慣外,有高血脂傾向的病人更要記得定期抽血追蹤。

只要規律服藥就能控制病情?

與害怕藥物副作用相反的情形,有些民眾雖然已聽從醫囑按時服藥,但卻忽略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同樣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會發現病人在治療高血脂的成效不如預期。鄭羽筑說,「高血脂的治療分為兩大部分,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這兩部分的治療缺一不可,僅就其中一環都很難讓數值的控制達到治療目標值。」所謂的非藥物治療,亦即是針對病人在規律用藥的同時,再搭配調整生活習慣如飲食、運動、體重控制及戒菸,讓血脂降得更好更健康。
就飲食層面來說,鄭羽筑表示飽和脂肪酸是造成高血脂的主因之一,因此,飲食治療的目的即是去除這些危險因子,協助病人養成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並經由長久持續的飲食調整,讓他們逐漸遠離高血脂的威脅。對此,鄭羽筑提供一套教戰守則:

( 一)選擇好油烹調食物。因為飽和脂肪酸是引發高血脂的因素之一,所以在烹調料理食物時要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如芥花油、橄欖油、葡萄籽油等。

(二)少吃飽和脂肪酸高的食物及食品。既然飽和脂肪酸會增加高血脂的機率,那就得少吃或避免,如紅肉、零食及油炸食物等。另外,許多人愛吃的甜點糕餅等加工食品,其中所含的油脂即是反式脂肪。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為氫化植物油,這對人體心臟及血管的危害較飽和脂肪來得高。因此,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加工食品也建議民眾少吃為宜。

(三)避免飲酒,若不得已需要飲酒時,適量即可;有抽菸習慣的民眾,則一定要戒菸。

(四)多吃不同種類的蔬果,並多攝取高纖維的食品,以促進腸道膽固醇的排除。

( 五)每週規律進行三到四次、每次四十分鐘的適量運動,這對促進心肺功能及人體健康都有助益。

聽說服用降血脂藥會有嚴重副作用?

談 到降血脂藥物的分類,鄭羽 筑表示,目前主要有他汀類(Statins)、 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纖維酸鹽衍生物(fibric acidderivatives)、 菸鹼酸類(Niacin)、PCSK9 抑制劑注射型藥品,以及魚油。這其中,他汀類是口服降血脂藥品中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效果最好,也是最被廣泛使用的藥物。以亞東醫院使用的藥品為例,即有:立普妥膜衣 錠(atorvastatin)、 冠脂妥膜衣錠(rosuvastatin),及益脂可長效緩釋膜衣錠(fluvastatin)。一般來說,他汀類不只在使用上最普遍、安全性也較高,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民眾在整段服藥期間務必要避開食用葡萄柚、柚子、紅麴等,以免發生藥物及食物嚴重交互副作用。雖然柚子類是無法食用的,但是民眾還是可以在此期間吃柳丁、橘子。
有關藥物副作用,許多人擔心服藥後會導致肌肉痠疼、甚或發生肌肉溶解症,她則說明,降血脂藥品常見的副作用除了肌肉痠痛之外,還有感覺疲勞、腸胃不適、腹瀉、紅疹搔癢等。若只是短暫不適,其實並無大礙,但如果有肌肉持續疼痛、黃疸、深色尿、發燒等現象,則要立即回診就醫。至於令人聞之喪膽的肌肉溶解症,鄭羽筑解釋,「橫紋肌溶解症聽起來很可怕,實際上發生率還不到一%,但有這三種情形仍要多加注意:服用高劑量降血脂藥品、肝腎功能異常或合併感染外傷,以及同時有在服用其他科別的藥品。在這之中,尤需留意合併用藥問題,如已在服用血脂藥物的病人,因臨時腸胃不適而去看肝膽腸胃科,倘若醫師開立幽門桿菌感染三合一用藥,就有可能和原本的血脂用藥發生交互副作用。為了保障自己的健康,當民眾在看不同科別的醫師時,謹記要主動告知自己的病史及正在使用的藥品。」

健康食品可以代替藥品?

針對坊間不少健康食品業者宣稱,其所開發的產品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濃度。鄭羽筑提醒民眾,雖然業者表示產品的開發及功效都經過實驗證實,但啟人疑竇的是:實驗的進行到底是在動物、人體、體內、或體外,全都沒有清楚說明。更何況不少健康食品並未把所有成分詳細列出,民眾吃下肚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恐怕也沒有人知道。

相較於成分不明的健康食品,台灣人所熟知的紅麴、魚油,是否也能降低血脂濃度?鄭羽筑認為,若只想單靠吃紅麴就達到治療目標值,其成效是十分有限的;再者,紅麴不能與降血脂藥物併用,否則會產生加倍加乘的可怕副作用。另方面,就魚油降血脂的功效來說,主要的作用還是在降低三酸甘油脂;但最重要的一點,民眾在市面上所買到的魚油與醫院所使用的「醫藥級」魚油,兩者的功效是無法相提並論的。所以,健康食品無法有效降低血脂,更不能替代藥品。民眾想要有效降低血脂,還是得遵照醫囑服藥,並配合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才能真正達到治療效果。

若已達到治療目標值就可以停藥?

當病人開始服用降血脂藥物後,最常問的不外乎是:「究竟還要吃多久?」一旦達到預期目標值後,最關心的問題就會是:「可以停藥嗎?」鄭羽筑認為,對步入熟年階段的長者們來說,血脂的控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這不只關係到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若原本就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更得要嚴格控制自己的血脂及低密度脂蛋白標準。所以,高血脂用藥就如同其他慢性病用藥,即使已達到治療目標值,也不可以就此停藥,而是應持續接受治療、定期抽血檢查,並與醫師討論是否可逐漸降低藥物劑量。

閱讀完整內容
Life Plus 熟年誌2019年5月號

本文摘錄自‎

釐清降血脂保養五大迷思

Life Plus 熟年誌

2019/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