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毓繡,邂逅一個自由的美術館【封面故事-設計採買誌】

隨著計程車駛上坡,路旁的綠意和湛藍天空讓我們一度以為是踏青旅行。開著開著車就過了大門,到達隱沒於樹林田野間的美術館建築。很難一眼就從路上看到,也沒有高聳的門廳張揚著「這裡是藝術殿堂」,穿越竹林小徑,水泥地坪上留著狗兒的爪痕,蜿蜒之間,我們從都市帶來的塵囂也被洗滌。隱匿山中以當代寫實為經營主軸的毓繡美術館是個驚喜:大自然環繞,隨眼可及都美得像幅畫。在這裡,人、自然與藝術作品的呈現,重新展現截然不同的趣味與樣貌。

毓繡不只是個展覽藝術品的空間,也像一張畫布,而畫布內外所有的人事物,彷彿都是藝術;從內到外到自然,毓繡都讓人深刻感受到「有一種美,叫做自由。」

文字=胡忻儀 攝影=PJ WANG
ShoppingDesign107_自由美術館
▲陽光透過玻璃帷幕撒入毓繡美術館,上下不同展間之際,在藝術品與自然美景間呼吸。

葉毓繡_左

毓繡美術館創辦人。

成長於藝文氣息濃厚的家庭,6歲開始學習芭蕾和音樂,50歲開始跟著清華大學李足新教授學畫,學畫讓她體驗了創作的過程,也間接了解年輕創作者處境,進一步展開了藝術家資助計畫,提昇青年藝術家的國際視野和能見度。

李足新_右

1966年出生於新北市,現任毓繡美術館館長。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擅長寫實繪畫,戲劇性的幽深意識透過繪畫題材直接探討物象存在的處境,畫作表現真實與幻覺襯托的微妙關係,耐人尋味。多次受邀國內外展覽,作品典藏於北美館、國美館等。
ShoppingDesign107_自由美術館
▲隨著山勢而建的美術館,保留一大塊綠地,有生態池,有葡萄園,連戶外雕塑的選擇也無違和。

前所未見,竟來自一張A4紙畫出來的夢

德國行為藝術家博伊斯(Joseph Beuys)曾說「解放人類是藝術的目標,因此對我來說藝術就是一門關乎自由的科學。 (To make people free is the aim of art, therefore art for me is the science of freedom.)」近年也能發現越來越多的藝術活動與空間正致力轉變,讓藝術與人、環境和生活產生更親密的對話。在藝術空間形式還稍嫌僵化的台灣,坐落於南投山裡的毓繡美術館,完全顛覆人們對美術館拘謹嚴肅的印象,從空間到展品呈現,都有種大方鼓舞每個人自由探索的個性。

毓繡的創辦人葉毓繡女士與李足新館長早在17、18年前就因習畫而認識,兩人有著希望台灣藝術環境更好的共同初衷,也合作了多年的藝術資助計畫。「就這樣做了幾年後,董事長問我,怎樣能做得更好?那就蓋一座美術館吧。」於是李館長大膽提出這個想法,即便從零開始的毫無頭緒,讓他只以一紙A4用鉛筆又畫又寫的「企劃書」向創辦人報告。這個聽起來不可思議的計畫,讓朋友都笑他們兩人是瘋子,但身體裡的實業家血液驅動著他們照著步驟慢慢來。從找土地、思考建築與空間規劃到執行⋯⋯在一次意外邂逅了霧氣繚繞的九九峰,兩人傾心,決定毓繡落腳平林,也決定將這難得的私人美術館興建計畫交給台灣建築師廖偉立。「如何讓美術館平民化」是設計溝通上最大的重點:不要龐大建築,並與環境融合,讓我們看到現在以人為度,並讓藝術以謙卑姿態面對大自然的毓繡美術館。

讓整個平林變成一個自由的美術館

毓繡的格局不僅很自由,同時也很特別。

早在2010年開始進行建築設計的同時,美術館籌備處也忙著和社區鄰里交陪感情:在好山美景裡辦小學獎學金,以巷弄美學把平林弄漂亮,凝聚社區對於美術館的期待,更自由地把自身對於藝術的喜好傳遞給社區。並從開幕起,每年都有一天「平林人限定」,也成為社區居民引頸期待的日子,李足新更大方地向平林國小校長說「毓繡就是你們的美術教室。」進到平林,不管後面的森林或是前面的聚落,即是一個完整的美術館的概念。畫家出身的李足新也從藝術家的角度出發,思考「身為一個創作者」對美術館展覽空間的期待與使用方式,創造出對人、藝術與環境都很親近的所在,也讓這些要素在毓繡裡,呈現一種全新的關係,人與藝術創作彷彿都獲得一種自由。也因為這種把自己當作是平林一份子的心意,化解了在地居民對於20多年前原被規劃為國家藝術園區,卻因為921地震而停滯開發的心結。現在毓繡美術館落地在此,對社區來說有著一種把藝術園區還給他們的意義,原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也在毓繡美術館的巧手改造下,成為美術館思空間,在群山圍繞中閱讀滿室難得一見的藝術書籍,讓人更捨不得離開。

藝術創作的初衷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不可理解,這也是毓繡以當代寫實作為美術館定位的重點,李足新強調「寫實是藝術欣賞的入門,讓更多民眾更容易親近、理解藝術」。不侷限於架上繪畫,錄像藝術、攝影藝術、雕塑裝置,也都是討論範疇,就像訪問期間展出的台灣藝術家顧何忠與日本藝術家須田悅弘的雙個展,再熟悉不過的生活場景與花草,卻是隱露著時間與技法的極致。山林鄉間的景色,讓我們卸下了心防,更自在地面對藝術,想像也從日常中隨之解放。
ShoppingDesign107_自由美術館
▲左上_建築師刻意在閣樓留下的開窗,成為眺望九九峰最佳的位置。右上_日本藝術家須田悅弘的個展《花·非花》在展場中不經意的角落,留下擬真的花朵。左下_穿過竹林廊道,洗滌塵囂,自由的美術館就在眼前。右下_台灣藝術家盧嬿宇的創作優雅佇立於庭院中。
ShoppingDesign107_自由美術館

《Shopping Design》葉毓繡李足新


SD:最喜歡的美術館?

葉、李:千住博美術館、原美術館。很多人都說毓繡美術館很像日本山林裡的美術館的感覺,我們希望能做出自己的特色,但在質感上日本的美術館的確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去年員工旅行也和同仁們到日本拜訪這些私人美術館,除了看建築、看展覽,也從中找到未來美術館營運的參考方式。

SD:什麼是自由的美術館?

葉:讓人心靈自由的美術館。我們經營美術館的目標也是提供自由又開放的氛圍。毓繡美術館以預約參觀的方式,也是希望能夠讓觀眾在這裡充分感受從戶外空間到室內展覽的每個細節,體驗最佳的參觀品質,我相信這樣才能自在、不嚴肅地去親近藝術。

李:我希望美術館像廟一樣多,民眾才能養成上美術館的習慣。除了美術館,試想,如果每個藝術家個人工作室open studio讓民眾參觀,全台灣那麼多的藝術家,就像土地公廟一樣散落每個街角。當藝術變成信仰,才能真正落實美感的培養。

SD:毓繡美術館的下一步?

李:毓繡美術館是一個小型的美術館,鄰近的台中又有國立台灣美術館,當初設定美術館以當代寫實為主軸,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以主題明確化我們的策展方向,同時國際上也沒有專以當代寫實為主的美術館,希望能藉此「以小搏大」做出特色。

葉:開館一年八個月以來,不管是在參觀人次上或是展覽口碑上,已經遠遠超過我們的期待。我們發掘台灣優秀的藝術家,也將好的創作引進國內,預計2019年有一場與法國藝術基金會合作的展出,未來希望能透過美術館的力量將台灣當代藝術推向國際。

歡迎光臨藝術銀行

專事美感流通、品味租賃與藝術財產管理的奇妙生意!

文字=陳昭恩 圖片提供=藝術銀行

這裡的庫房裝的不是鈔票金幣,業務大廳就是藝廊lobby,以藝術推廣為目的,藝術銀行讓藝術品透過租借,不需要花大錢買下,就能穿越美術館或藝廊的藩籬,自由地去到各種空間!
關於藝術銀行
是2013年起文化部推動的計畫,由台中的國立台灣美術館作為執行單位,利用「藝術品租借」的方式,讓藝術家的原作可以在大眾空間中流通。一來可增加藝術家與作品的曝光度,提升後續創作意願與能量,二來讓民眾有更多機會接觸藝術創作,無形中累積藝術鑑賞力,提升生活美學等理念。

台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150號
(04)22232220
09:00~17:00(週六至週日休)
artbank.ntmofa.gov.tw

走進銀行之前,先來個專業術語Get!


作品徵件
─每年都會公開徵件購入國內優秀藝術家的作品,扶植藝術新秀。

藝術出租
─針對承租人的需求及空間條件,提供客製化服務,協助選件、空間評估與展覽布置,讓作品以最適合的方式走進大眾生活。

藝術品修復
─藝術品租賃以一個月為最少租用期限,因此租賃後歸還的藝術品會委由藝術銀行內專業的藝術品修復員,進行藝術品的檢修與保養後再次入庫。
ShoppingDesign107_自由美術館

Q1 藝術銀行是如何運作的呢?


其實藝術品的租賃,在國際間已經行之有年,「藝術銀行」每年舉辦藝術品的徵件,徵選並購買台灣在地藝術家的優秀創作。有點像是銀行的「存入行庫」;當一般民眾或機關團體的空間,有藝術品需求時,無論是空間美化或是藝術策展等活動,都可以透過租賃的手續,「從行庫提領」藝術品,進行各種展示使用。

Q2 藝術品庫存是任何人都可以借嗎?


為了讓藝術品能自由流通,藝術銀行裡的作品,只要民眾或是機關團體提出租用需求,藝術銀行會委派「空間規劃」專人到預定安置藝術品的場所進行評估,確保藝術品在租用期間能得到妥善的空間進行展示,簡單說就是合適的空間都能租用。

Q3 藝術銀行的庫存都是什麼樣的作品?


國內有許多藝術家或許還沒被藝廊挖掘,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也還沒到進入美術館典藏的等級,但這些作品已具有一定的水準,只要經過作品徵選、進入「藝術銀行」的租賃系統後,就可以透過流通展示,讓這些藝術家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見。無論是有形無形的資源與鼓勵,回饋到藝術創作上,形成好的循環後,國內的藝術創作才能生生不息。

Q4 哪裡可以看到藝術銀行的收藏呢?


藝術銀行在台中自由路上的藝廊空間,定期舉辦有藝術品展覽,民眾可以利用開館時間前來欣賞,當然在藝術品租借後也有機會進到庫房洽談作品選用的細節。四年來,在全台許多政府機關、學校、醫院、企業辦公室、飯店餐廳等商業空間都能看見租借在外的藝術品。在藝術銀行的網站上也可以透過案例欄位,找到承租單位以及使用中的作品清單。

Q5 出借藝術品有什麼眉角?


藝術品離開專業的美術館或藝廊空間後,藝術銀行仍希望空間條件能盡可能滿足藝術品的需要。例如戶外空間、會西曬的客廳、潮濕的浴廁、或是鄰近廚房的空間、營業餐廳等環境對藝術品來說都是相對嚴苛的環境。基於保護藝術品的前提,在租賃時銀行會有諸多考量,不適合展出作品的空間甚至會婉拒,像是廚房的空氣中容易夾帶油煙,雖然肉眼看不見,但時間一長,作品很可能會積累一層薄薄的油漬,需要透過藝術修復師檢測才能察覺。

因此租借確立後,必要時銀行也會針對空間或使用需要,替藝術品進行保護措施,如果是日照過長的空間,就會加上抗UV膜或建議租用者加裝窗簾。有油煙或走動頻繁的空間,則加上壓克力防護。

租賃也可以讓租用者建立藝術品管理的觀念,像是油畫作品旁邊不建議擺放盆栽,因為會影響臨近範圍的濕度,而且栽種的土壤裡可能有蟲卵,畢竟油畫顏料對蟲來說可是難得的美食啊!

當然也有因為藝術品受到租用者的青睞後,而願意主動調整空間甚至犧牲坪效,來安置藝術品,對藝術創作尊重的態度,這也是藝術銀行所樂見的!
ShoppingDesign107_自由美術館

Q6 藝術銀行也搞策展跟跨界?


除了美化空間的藝術品外,也會利用藝術策展、活動策劃與藝術家直接合作,讓藝術更有效介入公共空間與日常生活。例如企業機關租賃後,銀行會派員對於租用者進行作品解說與導覽。這樣一來,當民眾到機關團體洽公,工作人員就能輕易向民眾進行介紹,拉近大眾與藝術的距離。而且租用者也可邀請藝術家進行講座,深入理解藝術創作背後的意涵,更加理解當代藝術。因為藝術品的存在,現場也無形中形成人與人之間的話題,茶餘飯後的討論更連結了彼此的關係。

另外,醫院也是很特別的租用者。如同國外也有許多藝術治療的案例,藝術銀行在進行藝術活動策劃時,除了建構展覽,也會進行藝術活動。例如邀請院裡的病童參加工作坊,將他們創作的成果,布置在醫院的落地窗上,孩童透過創作,得到成就感的心境與正向鼓勵,對於病情恢復也會所幫助。

銀行還會邀請藝術家現地創作,轉化孩童們的創作成果,並且應用在醫院牆面彩繪上。看病的小朋友受到插畫家繪製牆面的吸引,放下緊張感、停止哭泣,甚至引發興趣等行為,其實我們可以發現,藝術不該只是結果論,創作參與的過程,更是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最可貴的一部分。

白盒子以外的藝術

不一樣的美術館 藝術季入門

自19世紀以來,美術館以其純粹、明亮、中性的空間確立了一種受規範的展示場域—— 高聳白牆四立的白盒子(White Cube),如同聖殿一般地崇高化了藝術作品,也成了當代藝術家衝撞、出走的對象。實驗性批判主題或跨媒材的藝術創作,開始進入日常空間,老舊廠房或巷口櫥窗成為藝術家的發聲筒,甚至以光為畫筆點綴夜晚的草坪,當美術館不再成為唯一的展示場域,藝術將以更自由的姿態親近我們。

文字 = 胡忻儀‧ 葉承享 圖片提供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映像節Parallax 2017、小步Biblio、鳳甲美術館 攝影=侯俊偉

1 關渡光藝術節

用科技抹去距離,純粹體感限定

ShoppingDesign107_自由美術館
當地景藝術節與燈節以鋪天蓋地之姿遍布台灣各大城鎮之際,以「光」為主題的戶外展覽還能有什麼更多的想像?坐擁關渡平原景觀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每年10月的校慶月以關渡藝術節的方式統整校內不同藝術院系,其中培養出無數優秀創作者的新媒體藝術學系,由師生校友們共同催生了《關渡光藝術節》,今年將舉辦第二屆,由戴嘉明與袁廣鳴策展,邀請8位藝術家:高德亮、蔡奇宏、林靖祐、許巽翔、林書瑜、陳威諭、三吉体飯團,以及甫以世大運聖火台驚艷全球的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成員之一的陳志建。《關渡光藝術節》強調科技媒體的藝術性與空間性,校園化身為夜間地景藝術的表現場域,點亮山頭奇景。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10/6(五)~10/31(二)
kdlaf.tnua.edu.tw

2 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

在廢墟感受原生藝術力

ShoppingDesign107_自由美術館
閒置空間再利用近年來成為一股顯學,如果吃膩了華山與松菸的「文創」口味,離台北只要一小時車程的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今年七月底開幕,前身為中興紙廠,是台灣現今最完善也是最大型的紙工業區,日治時期工業遺構轉型成為大型文創園區。

進入園區後的高聳水泥建築,玻璃窗早已不見蹤影,反倒竄出濃密植物,目前僅開放部分倉庫、廠房。將於11月所進行的藝術項目《映像節Parallax 2017》邀請日本、法國、波蘭、香港及台灣等藝術家在園區中探勘及創作,以「破壞控制」為主題透過影像、聲音、裝置、行為等藝術型態,激發空間的場所精神,為民眾開啟另一種想像的途徑和觀看方式。

● 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宜蘭縣五結鄉中正路二段6-8號)
chccp.e-land.gov.tw
● 近期展覽:映像節2017 Parallax 11/18(六)~12/10(日)

3 小步Biblio

靈感滿屋的繪本美術館

ShoppingDesign107_自由美術館
回顧繪本發展的歷史,原本是作為兒童認知學習的故事書,在二次大戰後,透過親子共讀,卻也意外撫慰了經歷戰爭身心受創的大人們。繪本充滿著難以言喻的魔力,圖文共鳴譜出的故事情節更是引人著迷於想像的世界裡。每一本圖畫書都是一座美術館,每一頁都是精心構思的藝術畫作,沒有白盒子的侷限,一本繪本在手,隨處都是你的美術館。

繪本收藏家蘇蘇,於2015年和友人依玲在大稻埕的巷弄內成立了「小步Biblio」,多年累積收集近4000本的國外繪本館藏,有許多早已絕版或是未被翻譯引進的珍貴收藏,不同於坊間的繪本館,小步以成人為目標客群,收費制的私人繪本圖書館,不定期舉辦的展覽與講座主題,總是令人想要一探究竟。當你需要靈感的時候,這裡就是你的靈感聚集地。

● 小步Biblio(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135巷20號)
www.facebook.com/LittleStepBiblio
● 近期展覽:恐嚇兒童二百年:我們是如何被嚇大的10/13(五)~ 11/18(六)

4 第六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離線瀏覽

離線慢活,逃離科技時代的無垠想象

ShoppingDesign107_自由美術館
錄像藝術的發展隨著數位科技的普遍,也成為許多藝術家創作的主要媒材,台灣錄像藝術家更不斷在國際上發聲並獲得高度重視,由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創辦的《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自2008年起以雙年展的方式舉行,邀請與國際徵件並行,由國內知名策展人與新銳策展人雙軌策劃的方式,呈現多元視野,除了在鳳甲美術館的固定展出外,也以外掛方式與其他館舍合作。以民間力量,透過錄像藝術的語彙,鳳甲美術館搭建起台灣與國際當代藝術交流的平台。

第六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離線瀏覽」將於2018年10月展出,策展人許家維、許峰瑞探討數位生活中的離線定義與個體關係,透過不同影像行動方案的徵集,重新思考科技與生活之間的關係,重拾個體於網絡化社會中具備能動性的調節力量。

● 鳳甲美術館(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166號11樓)
● 2018/10(待訂)
www.hong-gah.org.tw

5 X by Bluerider

是藝廊,也是藝術計劃

ShoppingDesign107_自由美術館
X by Bluerider其實是專營歐美當代藝術的藝廊Bluerider ART的分支。原本以高藝術為定位的Bluerider ART觀察到當代有越來越多藝術、設計與品牌的跨界合作。藝廊也開始思考,藝術還可以用什麼樣的面向,再更接近生活?

問題的答案,便是以零售店的方式,提供大眾日常需要,同時帶有收藏價值的器物。X by Bluerider以選物的方式,讓藝術走入尋常生活。高藝術也因此從「無目的性」的裝飾收藏,與「合目的性」的實用物件相結合。

除了選物,X by Bluerider也定期策劃不同主題展覽。許多來此選逛日常器物的觀眾,也因此認識到不同風格的創作,並將藝術的風格,延伸到生活中可以應用的物件。這裡除了販賣藝術家的作品,還有服裝、包款、手錶、公仔、理容保養用品。

X by Bluerider結合藝術與選物的概念,在台灣尚未出現類似的經營定位,用空間玩一場藝術的生活實踐,X by Bluerider想說的,其實是藝術也可以很生活。

● X by Bluerider (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01巷10號1樓)
www.xbybluerider.com ···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ShoppingDesign107_自由美術館

本文摘錄自‎

在毓繡,邂逅一個自由的美術館

Shopping Design

2017/10月 第1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