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與自然之間情緒交換的載體【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封面故事】

《給設計者與生活家的生活美學基礎wabi-sabi》書中提到,真理與美的來源就是wabi-sabi的精神價值,這個價值追尋在觀察大自然中可以得到真相。植物藝術創作者廖浩哲,從在自然的場域裡成長蒙受啟發,一路上的創作脈絡呈現的都是他觀察的階段結論,人與植物之間幽微卻緊密的連結,也是他不斷地對生命、社會、環境做出提問的媒介。

與植物戀愛的生活


造訪植物創作者L&F浩哲的靈感之山

珍奇植物藏家Marc的綠色告白

鹿森林實驗花廊的自然哲學

肯園溫佑君談氣味療癒觀

香草入菜的自然之味食單

逗留在有植物相伴的場所

世界的自然系保養推薦

專訪植物創作者廖浩哲


這天跟著植物創作者廖浩哲的腳步,我們回到他的家鄉東勢,車子緩緩開進鎮上,浩哲說起小時候在花店學習的回憶,他手中指著的花坊,模樣與都市裡的花店有點不同,店門口堆滿各式的綠色植栽,跟剛剛車程中從窗外眺望的東勢色調很像,是座各種層次的綠所堆疊出來的山城。接著,回到老家鑽進梨園菜畦,一旁的野叢開著小花招來飛舞的粉蝶,浩哲說起小時候的往事,有一回他費勁抓了好多粉蝶回家準備佈置聖誕樹,但又怕蝴蝶飛走也不想把牠們弄死,因此暫時把蝴蝶關在房裡,從田裡忙完農事回來的祖母,推開門後的吃驚模樣,他到現在還記得。在鄉野間穿梭的身體記憶,都成了他創作路上的啟蒙。

大學時代他在台南念都市計畫,開始在網路上接單製作花束,隨後的替代役期間,回到台中市,進入國美館協助展覽佈置,退伍後,接連獲得在台北與香港、上海的各種展演空間花藝創作機會,這一路在不同的城市中生活,他觀察到同一片土地,因為地形山水的關係,居住的族群人文生活等習慣不同,塑造出完全不同的風土樣貌,他不斷地在「人與自然」的連結關係中,拓展出創作內涵裡的世界觀,同時,也持續在這關係中尋找創作的靈感。

午後,大雪山林道罩下濃霧,卻在轉過前面的彎道後,天空瞬時清朗撒下陽光,浩哲對這樣的千變萬化的山中風景,即使再熟悉不過卻一樣發出讚嘆,「從小,山不是很遠,隨時都能上山,但山還是對我很有吸引力。」2016年他駐點在陽明山上的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把自己又丟回山林裡,身體去感覺自然裡的一切,空氣裡的濕度,周遭的鳥蟲,他們都是提供感官的能量。」他更進一步察覺到人與植物之間的介面關係一體兩面;例如,颱風一來,很多破壞會從人跟大自然交接的地方開始,像是開墾過的山坡地,山裡的道路坡崁總是先坍方等,這些都是來自土地的訊息,但因果關係相當龐大,目前或許無法下定論,但這關係引起他的興趣。他繼續描述他的觀察,現代人從生活基本的需求,反應出對自然與美學的想望,透過植物得到一種「情緒交換」的慰藉,或顯或隱的滿足人們的需要,例如,從小在家鄉的花坊裡學習,他對民間通俗的百合花、萬年青等花材植物很熟悉,人們賦予這些植物吉祥的意義而與人的生活產生連結,卻丟棄百合花的黃色花蕊,也會刻意塑造萬年青具有彎曲姿態等,這些反映著當代的社會紋理的人與植物之間的關係,在他眼裡閃閃發亮。以此為企圖,引導人們去感受這些訊息,他認為每種獲得與詮釋,都是很珍貴的回應,透過創作試圖詮釋,辯證中又再更深入的發現。

「花藝對我來說,是能讓想像落實的方式,或者是一種讓我更大膽去想像的能力。」舉辦完兩次植物創作個展後,浩哲所要展現的已經不是單純植物姿態的美感而已,他接著說,「當東西事情不是最完美的時候,想說的話自然會跳出來。從小一直在學習怎麼把創作弄的很美這樣,現在我反而想突破那條線,讓自己把一些議題看出來。」自認為他做出來的東西仍然美,但他希望想讓大家看到美好的背後的故事。

此時,濃霧散去後的大雪山林道,長滿青苔野蕨的山壁山窪讓他屏息,到山裡來不見得是為了撿拾材料,或許,這裡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讓創作思想沈澱,也是一座可以汲取靈感的寶山。



Seasonal Plants’ Notes 台灣常見野地植物


本次浩哲將為讀者介紹台灣常見的八種野生植物。有些外型看起來很有印象但卻總是叫不出名字、有些常在都市中的水泥縫裡撇見、有些則要深入山林才有機會巧遇。從平地到山區,簡單扼要介紹每株花草特點與可以食用的方式,像黑嘉麗軟糖的台灣野牡丹果實,下次遇見一定要摘來試試!

1 台灣野牡丹 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野牡丹又稱山石榴,因花朵豔麗如同野地的牡丹,因此得名(不過與溫帶植物牡丹花沒有親緣的關係。)在花市與城市的花圃中多見紫色的巴西野牡丹,台灣野牡丹花朵則為淺粉色,分佈於低海拔地區,在金門或蘭嶼能夠看到成群的野牡丹開滿粉色花朵。佈滿金色粗毛的蒴果在花市也能常見到,成熟的蒴果剝開後能看見如黑嘉麗軟糖的果實(浩哲形容),有機會可以嚐看看。

2 黃鵪菜 Youngia japonica



黃鵪菜很容易在城市、野外、安全島、水泥縫隙中都能找到它的蹤跡。黃鵪菜與同為菊科的兔兒草在形態上與功效上都相當相似,在浩哲的記憶中奶奶總是豪邁地拔起老家一旁地上縫隙中開著黃花的黃鵪菜與兔兒草,然後曬乾煮水喝,清涼解熱還有消炎的效果,也是苦茶的配方的重要角色。

3 台灣堇菜 Viola formosana



台灣堇菜為本地特有植物,多分佈於中海拔山區。很容易在較潮濕的山壁上發現她,台灣堇菜具有走莖,通常能夠蔓延成一群,也常與各種較低矮的苔蘚、海棠、蕨交織生長成一片微觀森林。淺紫色成群的小花優雅內斂,在野餐很適合摘幾朵來拌沙拉。

4 薄瓣懸鉤子(虎婆刺) Rubus croceacanthus



薄瓣懸鉤子從花朵到葉片的型態、多刺的枝幹和野生薔薇相當相似,懸勾子、薔薇、玫瑰都是同屬薔薇科的植物。懸勾子在台灣的低海拔到中高海拔皆有相當多種型態相似的種類,然而成熟的果實皆與蔓越梅相似,在過去是許多小孩子最愛的零食。在一般花市中能夠買到一種葉形與葡萄類似,花商取作山葡萄(與真正山葡萄不同)、無刺、葉背銀色的葉材也是一種懸鉤子(台灣懸鉤子)。

5 小白頭翁 Anemone vitifolia Buch.



在日本的街道與庭院常見白色與粉色的秋明菊,而在台灣也有親緣接近、花朵較小的原生小白頭翁。她們與花市中常見的白頭翁都是毛茛科、銀蓮花屬的近親。小白頭翁果實很像一顆顆的楊梅,成熟後會爆出白色的棉絮,像是野地裡的朵朵棉花球。

6 假人蔘 Talinum triangulare Willd.



假人蔘可以常常在城市或鄉野路邊或是狹小的水泥縫中發現,被引進台灣之後已經廣泛歸化於台灣的低海拔原野與荒地。粉色花朵型態很像滿天星,花朵旁同時有橘紅色的果實,以及具有光澤且柔嫩的葉片也是她的特徵。拔起假人蔘,可發現如人蔘粗壯的主根,雖然並不是真的人蔘,但味道也有幾分相似,葉片能煮食、根部也能料理燉湯。

7 冇骨消 Sambucus formosana Nakai



冇(讀音:ㄇㄡ)骨消,又稱接骨草。在陽明山的路旁就很容易見到大叢的接骨草,開滿白色細碎的小花及艷紅色的果實,視覺上輕盈而又有重量感,非常引人注意。花序中帶著特殊的密杯構造吸引昆蟲,是相當重要的本土蜜源植物,開花期很容易看到蝴蝶在周遭飛舞。

8 假刺莧 Amaranthus dubius



野莧、刺莧、假刺莧皆為飄洋過海來台灣的歸化植物,外觀型態皆相似,很容易在田間、路旁發現。野莧的花序由眾多的小花組成,與我們熟悉的雞冠花親緣相近也相似,只是形狀與我們印象中的花朵不太一樣。野莧、刺莧與我們熟悉的莧菜從幼苗、嫩芽、嫩莖葉,甚至花序、種子等都是可以食用的,大家熟悉的雞冠花也能炸食…閱讀更多
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2017年4月號

本文摘錄自‎

植物,人與自然之間情緒交換的載體

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

2017/4月 第1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