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熱門營養保健品你吃對了嗎?

9大熱門營養保健品你吃對了嗎?


護眼、提升免疫力、抗過敏、顧關節、抗老、提神

現代人很難好好吃頓飯,更別說自己煮,環境污染、外食生活形態加上工作壓力,讓健康拉警報,這時有些人會吃營養保健品,但產品百百種,常讓人眼花撩亂……

B群家族有8個成員,想提神和助眠需要的營養素和劑量,一樣嗎?磷蝦油比魚油有效?過敏吃益生菌真的有用?沒時間把多種營養品分時段吃,可以一把吃進肚嗎?

《康健》整理9種熱門營養品,歸納常見問題與迷思,專家一次解惑。讓你走進藥局,不再像誤闖叢林的小白兔,選對適合自己的產品,避免人云亦云胡亂吃。


文.陳蔚承 攝影.林后駿
天然食物是攝取營養最好的方式,在台灣,填飽肚子已經不是問題,但吃得飽、吃得精緻,不等於吃得均衡營養。

依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台灣19~64歲成人每日平均乳品攝取不足者高達99.8%;堅果種子不足為91%;蔬菜攝取量不足為86%;水果則為86%。代表飲食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和好油,蛋白質、脂肪、澱粉卻吃太多,這就是典型的「有吃卻吃不夠,而且不均衡」。

為了應付生活和工作壓力,身體需要更多營養。功能醫學營養師呂美寶指出,面臨壓力時身體會分泌抗壓荷爾蒙,特別需要好的脂肪酸(Omega3及Omega9)、維生素B群、C及D,可幫助製造荷爾蒙與平衡壓力反應。

環境污染也會讓人體欠缺或需要更多營養。例如塑化劑,導致荷爾蒙和新陳代謝異常,且是脂溶性,會存在脂肪細胞和大腦中,「有些人想瘦卻瘦不下來,很可能就是塑化劑的影響,」呂美寶說。因此人體需要更多好油和維生素來減少毒素進入身體,並幫助肝臟代謝毒素。

另一個例子是空氣污染。根據2017年波士頓大學和德黑蘭大學的研究指出,空氣的粒狀污染物(如PM2.5)會阻擋皮膚合成維生素D所需的中波長紫外線(UVB),所以即使照陽光仍可能造成維生素D不足。這個研究或許可以說明,為何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陽光充足,卻有高達七成國人血液中的維生素D濃度低於標準(30ng/mL)。

維生素D不足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新陳代謝問題、骨質疏鬆和失智的風險,長期不明原因的疼痛、失眠都可能跟缺乏維生素D有關。

另外2017年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篇文章指出,多攝取維生素B群能降低28~76%PM2.5對肺部的傷害。雖然研究者強調這只是小型實驗,但也相信如果有更多臨床實證,B群能成為對抗空污的利器。

外食比例高,營養素攝取難均衡

外食比例高,除了導致3大營養素吃太多、維生素和礦物質吃不夠,油的攝取也失衡。一般外食的食用油大多是Omega6,Omega3及Omega9攝取不足,這讓身體容易發炎,甚至增加肥胖、癌症、關節炎和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率。油的攝取也講究均衡,因此呂美寶認為,外食族應特別多吃含豐富Omega3及Omega9的堅果、橄欖油和魚肉。

但只靠食物裡的營養素來預防疾病或補足原本就存在的營養缺口,可能要吃相當大量的食物,依現在的生活方式很難達到,加上愈來愈多疾病靠藥物無法根治,所以依照身體需求吃營養保健品是方便且可行的選擇,這也是營養保健品愈來愈受歡迎的原因。
全球和台灣的營養保健品市場持續成長

營養保健品有多受歡迎?《營養產業期刊(Nutrition Business Journal)》統計,2017年全球產值高達435億美元,每年預估以6.1%的幅度增長。

若從商品來看,《美國商業資訊(Business Wire)》提到,維他命營養保健品穩定成長,而脂肪酸產品如Omega3成長最快。國際市場調查公司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也預估,2020年前三大受歡迎的營養保健品是益生菌、葡萄糖胺和維他命產品。今年9月舉辦的第8屆亞洲國際營養保健食品展(Vitafoods Asia)新聞稿則指出,魚油、益生菌仍是未來保健食品受注目的焦點。
全球知名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認為,營養保健品市場不斷膨脹有以下可能原因:

●高齡人口增加

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口如今成為高齡族群,加上醫療進步、壽命延長,讓銀髮族特別注重健康及保健。

●注重疾病預防的人增加

經濟發展及可支配所得增加,加上生物科技和媒體推波助瀾,讓人們愈來愈重視個人健康。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鄭斐文在〈科技食品的社會學:台灣保健食品的科技與社會分析〉一文中,引用加州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教授克拉克(Adele Clarke)的說法,現在是「醫療化」的時代,健康成為一種不斷「需要努力的工作」,也成為個人與社會的「道德義務」。

●自我照護

當醫生沒辦法完全解答所有疾病或健康的問題,人們就會從其他替代管道找尋答案。這也跟媒體興起有關,愈來愈多人上網或購買書籍搜尋健康資訊,當作自我診斷、保健的方針,這時保健食品業者就提供各式產品給消費者。

●取得產品的管道多元

以往營養保健品只能在實體店面或品牌專門店購買,現在透過網路就能取得。從另一個角度看,網路的便利性成為業者利基,根據《營養產業期刊》對55個品牌的調查,發現未來5年內實體店面會萎縮,網路電商日益重要,佔了60%。
9大營養保健品在台灣最熱門

由於步入高齡社會及健康意識提升,國人日益重視預防保健,讓營養保健品需求增加。

從商品來看,2017~2018年上半年,兩大實體通路康是美和屈臣氏,及網路購物平台「momo購物網」、「東森購物網」的營養保健品銷售排行榜可以歸納出9種產品:維他命C、維他命B群、葉黃素/蝦紅素、葡萄糖胺、第二型膠原蛋白(UC-2)、益生菌、魚油/磷蝦油、膠原蛋白,維他命D雖不在榜上,但因新聞及醫師推廣掀起諮詢熱潮,因此列入。

綜合各通路的分析,營養保健品選購也跟環境和生活方式有關。屈臣氏表示,由於空污環境增加過敏症狀,且生活工作壓力大導致腸胃問題,益生菌成為近年國民流行的保健食品。此外,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骨骼保健食品」符合樂齡族所需,也是熱銷品項。另外東森購物觀察,因為長時間用眼過度、關節痠痛等問題,國人也開始逐漸接受磷蝦油、葉黃素、蝦紅素及護關節等營養保健品。估計2017~2018上半年南極磷蝦油銷售約為1萬8千件,葉黃素類護眼產品總計約為18萬件。

康是美也指出,保健以免疫力、視力保健、關節保養品持續熱銷,年成長率超過10%,但維他命B群、維他命C仍為選購基本品項。

正確買、正確吃,別把身體當實驗室

這些熱門營養保健品都不陌生,或平常就有在吃,但若選錯時間吃、想到才吃或同時吃了好幾種卻不知道有些營養素會相互制衡、效果差;一旦吃了一段時間發現沒效就放棄,不僅花錢,想改善症狀的期待也落空。

營養保健品如何正確吃、怎麼買、生活中有哪些小症狀能藉此改善,都有學問,現在就開始了解,別再自己當神農氏,把身體當實驗室!
閱讀完整內容
康健雜誌第239期

本文摘錄自‎

9大熱門營養保健品你吃對了嗎?

康健雜誌

2018/10月號第2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