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均」才是肥胖最大的問題?

「我今天午餐吃一個蔓越莓麵包,晚上沒胃口,吃兩個椪柑就好了。你看,我這陣子瘦好多。」我媽對於最近穿衣小了一號,十分滿意。我拿可以測量手部、腳底的體脂肪秤,讓她站上去量:「媽,妳流失的是肌肉和水份,體脂高達三八.八%,內臟脂肪十二耶!」她說:「怎麼會?我明明瘦了!」我解釋:「如果內臟脂肪過高,脂肪肝有可能惡化成肝炎,三高和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都會跟著來。」

很多人都認為:「一個人就簡單吃吧!」又常會道聽塗說:「吃肉不好,吃素環保。」一餐只攝取麵包(醣類),或只吃蔬菜水果當一餐,但這種「偏食癖」造成的營養不良,會讓身體缺乏蛋白質,無法合成、修補肌肉組織,影響正常的內分泌,降低免疫力、常感冒,傷口癒合慢,同時也容易「水腫」,使血液中的「白蛋白」濃度下降,但人體為了維持白蛋白濃度,而將細胞內的水份(組織液),排到「細胞間質(不具有細胞型態的物質)」裡,有時外觀呈現肚子大大的,是因為積有腹水,或是造成下肢腫脹。

人體需要的蛋白質,由二十幾種胺基酸組成,其中八種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只能從食物中攝取。而身體所需要的蛋白質,占一天攝取總卡路里的一五%。以一個五十公斤的一般人而言,他所需要的蛋白質克數為:50kg×0.8g=40克,如果是有運動習慣的人,則會需要每公斤一.二至一.四克的量,以雞、豬、牛、羊、魚、海鮮而言,一百克大約一拳頭大小,約有二十克的蛋白質,一百克雞蛋才十二克蛋白質,豆腐一百克也才七克蛋白質,更是少的可憐。所以一個五十公斤的人,如果沒運動,一天也至少要吃到二至三拳頭的蛋白質(豆、魚、肉類含量較多,每一百克約有二十克蛋白質,奶、蛋、次之)才是足夠的。


蛋白質攝取不足 後遺症一大堆

蛋白質會影響荷爾蒙和胰島素,而人體對蛋白質需求,也會隨年齡增長不同。美國南加州大學長壽研究所實驗,《細胞代謝》期刊上發表:「五十歲以上的人,如果蛋白質占攝取熱量五分之一以上,也就是高蛋白飲食(正常為十分之一),不會增加癌症的機率,卻可能增加糖尿病機率,六十六歲以上,高蛋白死於癌症的是四○%,相較低蛋白飲食六○%來得低。」結論是,老人飲食蛋白質占總熱量二○%,壽命較攝取低蛋白的人長,因此營養師建議,老人一天每公斤攝取一.二至一.五克蛋白質,才不會流失肌肉,成為「肌少症」者。

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老人容易體力衰弱、跌倒、關節炎;中年人則容易掉髮禿頭、少年白髮,基礎代謝下降成易胖體質,體脂肪、內臟脂肪快速上升,不易瘦下來,貧血;兒童可能影響身高、骨骼發育、智力成長等。

總之,想保有好身材,一定要同時掌控「食物入口」兩個重點:

一、總卡路里熱量

控制在「與基礎代謝相等」的卡路里,每個人因為年紀、身高、體重、肌肉量不同,而有不同的基礎代謝,也就是一整天維持生命機能所需要的基本熱量,如果吃的剛好一樣,不去計算輕度、中度、重度活動多消耗的熱量,一整天下來,就會比吃進的總熱量少二百至五百,才能沒有身體負擔,又健康的減肥。

二、三大類營養素均衡

人體就像汽車,需要汽油(醣類)、水箱的水(蛋白質)、機油(脂肪),才能正常運作,缺一不可,少了任一項,都會使身體機能衰退,像車子不正常使用,提早報廢一樣,所以真正的「均衡膳食」,才是長壽樂活的關鍵…閱讀完整內容

理財周刊914期_三箭撐台股

本文摘錄自‎

營養不均 是你「肥胖」最大的問題

理財周刊

2018/3月第9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