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為孩子好」是為自己的需求嗎?

許多父母把對孩子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有些時候可能落入「以孩子為藉口」而不自知,需要覺察與解開。
▲與孩子有健康的依附關係,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好事。

當我們在探討,為何不少女性成為母親之後,眼中只有小孩,忘了好好照顧自己,背後其實有著更深一層的意義需要釐清。

舉個例子,A媽媽希望小孩跟她很親近,但是兒子生性內斂,不大向人撒嬌,只有碰到阿嬤時會特別主動討抱、表現親暱,讓媽媽很吃味。尤其她很在意,當孩子第一次開口說「我愛○○」,答案是「我愛阿嬤」,從未聽他說過一次「我愛媽媽」。

於是A媽媽決定辭去工作,想花更多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儘管她說,這是因為孩子處在學習關鍵期,希望能有更好的照顧品質,但追根究柢,這所有的努力其實是源於她希望孩子最愛她,藉以換得小孩心中比阿嬤更前面的排名。

這真的是孩子的需要嗎?

辭去工作、專職回家陪伴孩子就代表「為了孩子」嗎?究竟這是「眼裡都是孩子」還是「眼裡都是自己的需求」?看到這裡,可能很多讀者會很震驚,我是在挑戰「媽媽想要孩子愛自己」是自私的嗎?沒錯,當中還真的有自私的成分,如果沒有仔細察覺與拆解,很容易感到疑惑。

再來講另一位B媽媽。她同樣希望能有多點時間和孩子相處,但她知道,無論多花幾倍的時間,小孩就是跟長輩個性比較合、比較喜歡阿嬤。她也很感恩,老人家現在還有體力,可以用愛滋潤自己的孩子,對她來說,孩子是不是自己照顧,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你能說這樣的選擇就比較自私、比較在乎自己的工作,而不在乎小孩嗎?
今天不是在討論孩子是要找長輩照顧,還是自己照顧比較好,而是想提醒習慣「為孩子」犧牲奉獻的父母們深思:你為孩子做的事情,有多少是出於自己想像做父母應該要怎樣?有多少是看見孩子真正的需求?你眼裡是真的有小孩,還是充斥著你對小孩的想像?有些時候,我們會無意識的照顧自己的需求,然後拿小孩當藉口,這是需要覺察、解開的。

在婚姻諮商中經常會見到,先生反覆外遇,家裡每天為此吵鬧,旁人勸太太趕快設下底線,先生再外遇就離婚,她卻說:「我的小孩不能承受父母分開。」但小孩已經上大學,一問之下,小孩都說:「拜託!請媽媽好好過日子,再找個男的也行,不要整天讓我們看到家裡世界大戰。」另外,很多人升遷無望,也推託是為了小孩離開職場,實則是逃避自己的問題。

我有好多個案最害怕聽到父母對他們說:「當年我為了你所以沒有︙︙現在我才會沒辦法︙︙所以你不是應該︙︙」這個公式可以套用各種情境:「當年我為了照顧你,沒有去工作,現在我沒有錢,你一個月收入四、五萬元,不用拿兩萬給媽媽嗎?」「我當年都沒有請保母照顧你,現在我身體不好,你居然要請傭人照顧我,這樣良心過得去嗎?」

父母要先學會照顧自己

當父母將自己的需求過度投入在孩子身上,等於過度提領自己的心力給小孩花用,就得小心日後「債留子孫、事後提領」。當然,如果你提領的心力、為孩子的付出是在可負荷的範圍,自己健健康康、身心愉快,能給愈多當然愈好;但是,如果這樣的付出已經超過你的底線,就等於是「超貸」,日後一定會要孩子來還這個洞。

我們看到好多受傷的孩子長大後卡在這裡,因為成長的路途被父母過度的需求牽絆住,以至於要獨立過自己的人生時,對於離開母親有很大的罪惡感,但是面對成長的需要,他們又必須衝出父母的保護網,因此經常會採取戲劇性的切割。在我們文化中,最典型的就是找一個跟他媽媽絕對合不來的老婆,變成婆媳問題,因為,如果找一個跟媽媽合得來的女人,他跟母親的切割永遠斷不開。

所以,親愛的媽媽,如果不想養出這樣的小孩,或是不想日後碰到無法跟你共存的媳婦,請現在就讓小孩與你之間有健康的依附,也務必好好學會照顧自己,以免日後成為孩子的負擔。(採訪整理/邱紹雯)

閱讀完整內容
親子天下第105期

本文摘錄自‎

你的「為孩子好」是為自己的需求嗎?

親子天下

2019/3月第1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