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陪小孩當享受 樂當神隊友

爸爸共同育兒

黃瑽寧把陪小孩當享受 樂當神隊友


人氣醫師黃瑽寧平時工作忙碌,但他選擇放棄自己的嗜好,把時間留下來給孩子,從唸繪本、玩桌遊、做手作、聊籃球,他都樂在其中。

文/林胤斈 攝影/黃建賓

當孩子長到十歲,仍能記得他baby時一顰一笑的多是媽媽,然而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憶起兒子的嬰幼兒期卻是如數家珍。採訪當天,他拿出手機查詢一個西班牙文單字,並播放給記者聽,他說這是當年陪孩子親密互動時,所認識的搞笑單字。

要看診、做研究、寫專欄、寫書、主持節目,孩子出生後這段期間,還拿了個博士學位,黃瑽寧哪來的時間陪伴孩子?「我的忙碌跟其他父親相比,其實沒有差很多,只是有了孩子後,我捨棄了自己的嗜好,」黃瑽寧說,他原本就不太應酬,也不玩手遊,待大兒子出生後,他更是和許多父母一樣,放棄看小說、看電影、打球等喜好,只為了爭取更多陪孩子的時間。

如今,兩個寶貝一個快十歲、一個八歲,他每週除了兩天無法陪睡,其他日子都盡可能早點回家陪孩子說話。黃瑽寧笑說,有時候不是他忙,而是孩子們忙,但等他們回家後,「要講故事什麼的,我都努力存在著。」

為了陪兒子,主動要求值大夜班

陪小孩對黃瑽寧來說,從來不是一件勉強的事,直到現在,他都說自己很「享受」親子互動的過程。當孩子仍是baby,還無法說話時,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自娛娛人,設計一些情境照,放在社群軟體上散播歡樂,比如在嬰兒面前放一本醫學雜誌,假裝他在認真閱讀之類的。他也為孩子讀繪本、模仿玩具發出來的聲音,「哪個字開啟他的笑點,我就一直講,」到現在他還記得當時兒童玩具所發出的西班牙文單字,因為他每天都唱這個單字逗孩子開心,可見陪伴之用心。

為了和兒子多相處,他曾主動要求值大夜班,午休就回家逗寶寶,「我以前是很瘋狂的,會為了那半小時、一小時跟小孩玩的時間,就跑回家,」即使家人心疼他大夜班的辛苦,他依然堅持,「我選擇其他的班,也許比較輕鬆、不影響作息,可是一定會占掉我跟小孩相處的時間。」

如此以孩子為重,除了身為醫生的專業,讓他明白陪伴的重要,也希望減輕老婆的負擔,「雖然老婆並不覺得我有實質上幫到忙(笑),反正我盡力而為,」另一個原因是,當時他就敏感的發現,如果一天沒看見寶寶,孩子似乎就不太認得他,「我還要再花五分鐘、十分鐘才能讓他想起我,我覺得這個感覺很不好。」



黃瑽寧樂於參與孩子每個成長的過程,「直到現在我都很享受!」他說。(圖片提供/黃瑽寧) 兒醫也會有過育兒失敗經驗

身為媽媽們夢寐以求的神隊友,黃瑽寧坦承,自己不是一開始就懂育兒,也曾和每位新手爸爸一樣手足無措。「我之所以開始讀這麼多育兒書,就是從育兒失敗的經驗開始。」

兒子七、八個月大時,原本可以自己睡,卻突然哭鬧著要跟爸媽睡,還開始討夜奶,「他就一直哭,同時比ㄋㄟㄋㄟ(嬰兒手語)的手勢。」當時的黃瑽寧,只覺得兒子都已經戒夜奶,就不要再走回頭路,決定讓孩子哭一哭就好。「我老婆卻很生氣的說:『我們學嬰兒手語,就是希望孩子能表達他的內心,他現在表達得那麼明確,但是你不理他,那我們學嬰兒手語做什麼?』」

他大夢初醒,決定聽老婆的話,「我相信媽媽的直覺,拋去理科男的死板思維。那時候我只是兒科醫師、只會看病,並不了解兒童心理。幸好我相信老婆,後來兒子的轉變,讓我相信那個時候的決定是對的。」

這不是他唯一鬧過的笑話。老大三歲時,他也曾為了營造雙語環境,規定全家一、三、五講英文,二、四、六講中文,「那時候每週一、三、五,全家都好安靜,不只是你跟小孩沒話講,大人自己也懶得用英文溝通。」育兒過程有失敗、有學習,但每次的經驗都幫助他更了解孩子,夫妻倆也常交流彼此對孩子的認識。

開放式對話引導孩子說真心話

「孩子愈大愈有趣!」他說,如果經常和孩子對話就會發現,孩子的成長值得等待,只要父母持續的引導、陪伴與對話。

要讓孩子說出心裡話,在華人社會尤其不易,他是個開明的爸爸,教導兒子功課時,重視的是孩子要有自己的想法,也時常反問:「你覺得呢?」「你怎麼想?」即使如此,較敏感的兒子仍感受到社會「有標準答案」,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敞開心表達真實的看法。


黃瑽寧說他持續以開放式對話引導,兒子明白他一貫的態度,才逐漸吐露真心話。「如果他的回答真的surprise me,我就會很高興,而且這份高興我一定會讓他知道,不管答案對或錯。所以我非常喜歡陪孩子寫功課,看著他們的小腦袋愈來愈茁壯,今天比昨天懂得更多,真的超級有成就感!」

現在兒子進入中高年級,父子會聊籃球或校園生活,跟女兒則更多一起做手作與玩桌遊。能有這麼多話可講,黃瑽寧要感謝太太,因為陪伴孩子時間更多的太太,會每天跟他「更新」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讓他能和孩子無縫接軌的溝通。

雖然現代父親參與育兒的比例漸增,但在夫妻共親職的過程中,黃瑽寧觀察到,媽媽有相當大的發話權,反之,少有人在聊爸爸經,也幾乎不見有「爸爸群組」。「我想讓爸爸們知道,第一,育兒是我們的責任,第二,育兒是可以很快樂的,第三,要認識另一半的想法,也讓另外一半認識我們的想法。」

當社群常以「豬隊友」形容爸爸育兒,他也為爸爸發聲:「如果你希望另一半變成你的隊友、好隊友,第一步就是接納他。」他表示,做一個參與家庭的父親有很多方式,很多父親可能不太介入孩子的教養,甚至也不常做家事,但家裡有困難的時候,父親都「在身邊」,而且願意一肩扛起重擔,這也是一種身教,成為孩子最好的示範。「就像我自己的父親,雖然工作忙碌,然而在我心中,他的形象一直都是好的、存在的,讓我有安全感。」

他認為,一個男人能成為好爸爸,是因為家人願意接納他的特質。「只要你願意接納你的老公,他就會變成隊友,你不願意接納,他再厲害也沒有用。『好爸爸』沒有標準答案,男人可以有一百種扮演好爸爸的方式,而老婆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藉由肯定與接納,讓男人將那份美好的特質,發揮到極致。」

 

閱讀完整內容

親子天下第106期

本文摘錄自‎

把陪小孩當享受 樂當神隊友

親子天下

2019/第1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