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搶購筆電潮動搖PC生態 微軟、英特爾主宰時代結束

品牌廠獲利將更甜,聯發科、高通撈過界

家長搶購筆電潮動搖PC生態 微軟、英特爾主宰時代結束


文●侯良儒 攝影●陳宗怡


▲圖中2位小朋友使用的就是教育筆電Chromebook。未來可能到3C賣場買筆電,商家不再用品牌區分,而是以學生、玩家、創作者分門別類。

「我家有兩個小朋友, 我要買兩台筆電!」五月十八日,十一點,台北光華商場才剛開門營業,竟湧現晚上才會有的人潮。這天,不是新遊戲發售日,而是雙北因疫情的第一個停課日; 這群人不是科技宅男,是一群急著幫小孩買筆電的家長。

其實同樣場景,從去年四月歐美疫情爆發,就在全球各地輪番上演。

筆電,這個從九年前就需求停滯的產品,瞬間成為人們遠距工作、遠距學習的「戰略物資」。

根據國際研調機構顧能(Gartner)統計,二○二○年全球筆電出貨量衝破兩億台,成長逾二○%,是十年來罕見的奇蹟。「很多從沒用過筆電的年輕人,第一次接觸筆電,尤其新興國家,」全球最大筆電品牌聯想資深副總裁杜哲民觀察,疫情和遠距潮,正讓市場的餅變大。

去年一整年到今年第一季,像宏碁, 就因為在教育筆電Chromebook奪得市占龍頭,幫助該公司去年PC出貨量大增二三%,僅次蘋果,淨利更創十年新高。

面對如此榮景,電腦處理器巨人英特爾、作業系統龍頭微軟,卻可能是憂愁大過於開心。

過去換機潮由Wintel發動 如今Google、高通都來競逐

因為,這個看似只是因疫情而起的教育筆電潮,背後,其實藏著一個PC產業將天翻地覆的大改變。

過去三十年,微軟跟英特爾組成宰制著整個PC生態的「Wintel」(指微軟+英特爾)陣營,很可能被瓦解!

一直以來,這兩家公司分別在軟體和硬體端擁有獨占地位,市占率超過九成,更能主導筆電的設計與推出,譬如當微軟的Win10、或是英特爾的新世代處理器推出,宏碁、華碩等品牌,就會一窩蜂推出相對應的筆電。

這個「由上而下」的控制力有多深?以英特爾為例,每次該公司推出新的處理器時,就會同時規範,一台筆電如果要搭配這個處理器,裡頭的主機板、電源、連接器等零組件,又該採取什麼規格。品牌、代工到零組件廠就會依此設計、生產筆電。
「基本上,過去PC產業的換機潮,都是因為Wintel有新世代產品推出,」MIC資深分析師魏傳虔指出,由於微軟、英特爾在規格與價格的主導性太強、地位太壟斷,導致整個PC產業有四成至五成獲利,都被這兩家企業賺走。

如今,AMD、Google, 甚至過去鮮少跨足PC領域的手機晶片巨頭高通、聯發科等挑戰者,正逐鹿中原,挑戰過往被微軟跟英特爾宰制的領域。

例如軟體,疫情引發的教育筆電熱, 使得Google主導的Chromebook, 在全球筆電的出貨量占比將挑戰二○%,鬆動微軟的獨霸地位。「而且,Chrome OS(即Google電腦作業系統)是免費的,這讓品牌廠很願意去開案(生產該類筆電),」一名筆電代工廠副總經理指出。

同時,在硬體端,由於過去三年英特爾出現製造瓶頸,導致其晶片缺貨、製程落後對手AMD,這讓後者乘勢崛起。據IDC統計, 去年,AMD在全球筆電的市占率達到二○%的新高。

不僅如此,更有過去專精於手機晶片架構的ARM陣營殺出,讓高通、聯發科這些你沒想過會出現在PC產業的角色,也與之合作,競逐市場。
上游有感市占被瓜分 開始降價、補貼有利品牌廠

尤其去年蘋果推出ARM架構的晶片M1,採用於其新款筆電,「ARM架構+蘋果設計+台積電代工」的組合,帶動該公司電腦事業部門今年第一季營收創歷史新高,讓其他筆電品牌看了既心急、又心癢。

「 你去網路上爬文, 所有人都說搭M1晶片的電腦更好用,請問,傳統PC廠商看到了, 做何感想? 他們會加速還是減速採用ARM陣營的晶片?」一位IC設計公司高階主管表示。

IDC分析師嚴蘭欣觀察,以往,英特爾「鐵板一塊」,處理器幾乎是賣方市場,現在,為了防止市占再被侵蝕,「它會開始降價,或補貼更多行銷獎金給下游。」讓品牌廠獲利得以提升。像華碩今年第一季毛利率,就創近二十年單季新高,宏碁也達五年新高。

「PC產業的獲利,正在從Wintel手中釋放出來!」一名筆電廠高層說,接下來,高通、聯發科等都將增加在筆電市場的布局,Wintel壟斷地位被「裂解」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品牌廠手中的「牌」也將越來越多,越有議價能力。

不過,這代表坐收漁翁之利的品牌廠,將從此「躺著賺」嗎?隨著新的賽局逐步成形,看似一片大好的品牌廠,得重新學起基本的一門課:認識消費者。
緯創林憲銘談未來 將出現一個個中小型生態系

以往,品牌廠習慣被英特爾與微軟「指揮」,未必真的理解終端消費者是誰、要什麼?未來,沒有了上頭的指揮官,將比的是誰能「 由下而上」,從各種分眾的消費者出發,設計出特定族群需要的產品,先前各品牌耕耘的電競族群就是一個例子。「過去,筆電是『生產者』定義,未來,會是『消費者』定義。」魏傳虔觀察。

就連台灣眾多的零組件、組裝廠,也得跟著換思維、學彈性。台灣經濟研究院分析師邱芳指出,過去,產品類別單一且大量,供應鏈追求的是製造「良率」;然而,當產品走向少量多樣,「彈性,也就是轉換產線的速度,就是關鍵競爭力,如果代工廠無法提供相對彈性的製造服務,那它很難跟品牌廠配合。」

有關未來筆電產業的生態,緯創董事長林憲銘是這樣跟商周形容的。

他說,在過去,英特爾與微軟,創造了一個「定於一尊」的生態系,未來,隨著不同分眾消費者的需求,將出現一個又一個的中小型生態系,「這代表未來不會有一個人去主導所有的事情,而是每個分眾市場都有一、兩個頭,然後大家在每個分眾市場裡都有它的位置、有它應該賺的錢。」

這意味,筆電品牌未來不再只有求「量」一途,而是更能求「質」。過程中,業者可能因為放掉不賺錢、量大的產品,導致營收下滑,但,獲利率卻能夠提升。譬如宏碁,過去七年陸續收掉不賺錢的產品、加大對電競的布局後,雖然營收短少近一千億元,但毛利率卻從六%增至一一%,更早轉型深耕電競領域的微星,也是類似故事。

只是,對於資本市場,由於非Wintel陣營的生態系,需要至少再兩到三年才會成熟,因此,國泰期貨協理簡伯儀指出,就短期來看,資本市場對PC族群較偏保守,主因是歐美國家疫苗施打率逐漸普及,遠距商機不會再像這兩年般爆發,今年PC市場成長率將較去年下降。

五年前,誰能想得到筆電市場還能再成長? 又有誰能夠想像,Wintel牢不可破的結構能鬆動? 而且, 這個絕處逢生的變化,居然是在疫情中加速誕生。或許就如同當前的防疫,只要持續往前走,忍住黎明前最漆黑的夜,就有機會迎來光明。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750期

本文摘錄自‎

家長搶購筆電潮動搖PC生態 微軟、英特爾主宰時代結束

商業周刊

2021/第17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