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顯示螢幕 投射未來生活

過去僅存在於電影中的透明顯示器被視為一種未來顯示設備,逐漸走進民眾生活中,在透明螢幕出現文字和影像能快速吸引民眾目光,更能將資訊更直觀的傳播。過去隔著玻璃展示的商品,如珠寶首飾、博物館文物、美術館藝術品或零售商品櫥窗,都可用大尺寸透明顯示器來增加傳遞資訊的多元性,甚至可依照消費者或客戶的類型,提供更貼近需求的即時、客製化資訊。

■吳秉洲
除商用展示的應用外,若使用中小尺寸透明顯示器的智慧型手機,不需要額外設計凹槽或開洞,就能將相機鏡頭藏於顯示器下,平常顯示器以不透明狀態呈現,讓影像可全螢幕顯示,待拍照時才讓蓋住相機鏡頭的部分變透明,啟動拍照功能。

以技術面來分類,透明顯示器分為「穿透式」和「投影式」兩大類,穿透式透明顯示技術又可依照顯示介質區分為「被動發光」和「自發光」。

南韓、日本和中國大陸在顯示產業都很發達,以LGD、JDI、天馬微電子為例,LGD發展AMOLED透明顯示技術歷史最久;而JDI為日本顯示大廠,近兩年突破LCD過去的限制,顯著提升透明度;天馬微電子為大陸近期展出最大尺寸Micro LED透明顯示器廠商。

透明顯示市場在2020年估計為6.2億美元,2025年估達37億美元,CAGR為43%,成長動能預期是以擴增實境(AR)和車載市場等需求為主。

從近年各家廠商發表的穿透式透明顯示器可知,透光率需達40%以上始有商業價值,否則透光率不夠,也不能稱為透明顯示器。LGD在各尺寸需求都有發展透明顯示器,其中以透光率40%的4K高解析度大尺寸AMOLED透明顯示器,在應用面涵蓋最廣泛。此外,LGD開發透過率60%的12.3吋車載透明顯示器,但因OLED在陽光下壽命快速縮短,若要實際應用車載,仍需思考環境耐候性的解決方案。

日本JDI主力在中小尺寸發展(4吋和12.3吋),其突破LCD技術限制,以場色序法取代彩色濾光片、散色型液晶取代偏光片,因此擁有超高透光率(87%)。若以透光率為比較基礎,最透明顯示器最有利於強調視線清晰的車載應用市場。
天馬微電子與我國錼創合作的Micro LED透明顯示器,透光率達60%,且Micro LED比LCD有更多優勢,例如亮度(超過1萬尼特)、壽命(超過8萬小時)、耐候性(-100℃至120℃),都優於主流顯示器解決方案,,而且日韓仍在開發Micro LED相關技術,無論是上游材料供應或專利障礙等限制都不多,台廠鎖定發展Micro LED最為適切。

中日韓皆把車用透明顯示納入應用,而歐美日澳等國家之車輛安全法規有明文規範,前擋風玻璃透光率不得低於70%。若要搶攻車載透明顯示市場,建議台廠發展高透光率且不易受環境亮度影響又不會色衰的Micro LED技術;至於自發光技術目前透光率僅維持在60%,若要使擋風玻璃都能成為顯示器,就有需要再研發更高透光率的產品。

透明顯示的應用面首先包含商用展示、博物館文物和美術館藝術展覽櫥窗、大樓外牆、汽車、郵輪、飛機,甚至是大眾運輸等舉凡有玻璃的地方,都是透明顯示器的潛在應用市場。其次,場域是屬於目前不一定是玻璃材質,但也可以用透明顯示器置換的場域,包含百貨公司手扶梯側邊、辦公室或家庭的屏風、以及冰箱、烤箱、微波爐等家電。

透明顯示的應用面,最後要提及是筆記型電腦市場。具有透明顯示器的筆電,將有助於建築師和室內設計師等各種靜態設計圖與實景直接比對,同時標示其差異;煙火秀、燈光秀、水舞等各式動態設計與實景直接融合檢視。

這與平板或手機採用後鏡頭以AR畫面呈現是截然不同,具有透明顯示螢幕的筆電不會有與實景的色差,不會有移動產生的殘像,若再整合觸控功能,讓設計與實際呈現的差異度降到最低。

透明顯示器科技發展建議以智慧顯示為出發點,整合觸控/視覺或手勢辨識等多功能,以擴展應用範疇。AMOLED、LCD及Micro LED各自有其技術限制待突破,而Micro LED自發光技術除是下世代透明顯示技術,也是台灣產業應投入研發的透明顯示技術。

(作者是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

閱讀完整內容
經濟日報 20201122

本文摘錄自‎

透明顯示螢幕 投射未來生活

經濟日報

2020/第11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