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之路 邁進新興緬甸【封面故事-經貿透視】

緬甸具有絕佳地理位置,為連結大陸、印度及周邊28 億人口市場之樞紐,緬甸亦富含礦產、石油、天然氣、柚木等天然資源,寶石及玉石更是享有盛譽。
緬甸在結束軍政府統治近半世紀後,於2011 年開始改革開放,歐美各國亦陸續解除對緬甸長達20 年的經濟制裁,外資如日本、新加坡等大舉湧入布局,翁山政府在2016 年10月頒布的《新投資法》明確揭示了緬甸歡迎外資加入,近年經濟成長更是東協之冠,各國皆看好新政府即將為緬甸帶來的轉型及商機。

【總論篇】

積極招商引資

力促緬甸經濟向上


緬甸自2011 年登盛總統上任後,實行全面經濟改革,如今則由新翁山政權跟進招商引資腳步;憑著近年強勁的經濟成長,成為吸引外商投資新標的。

緬甸為南亞、東協、大陸亞洲三大經濟體的唯一交集,具有絕佳地理位置,國土面積67 萬平方公里,是中南半島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約為臺灣的19 倍大, 人口5,100 萬人,其中約有300 萬華人,首都為內比都,主要商業活動集中在第一大城仰光、第二大城曼德勒,同時也是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及RCEP 成員國之一。
▲大同家電於仰光的辦公室。

新翁山政權上任 加速改革開放

緬甸曾經是亞洲的富裕國家,卻在軍政府的鎖國政策統治及國際制裁下,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目前仍屬低度開發國家(LDC),是東協十國中最貧窮的國家。2010 年緬甸民主改革,舉行國會大選,結束半世紀的軍政府統治,登盛總統於2011 年上任後,實行全面經濟改革,開放門戶以趕上外面的世界,緬甸也開始成為各國投資熱點,外資蜂擁前來投資與考察。登盛總統就任後致力於民主改革,也確實實現了民主政治。

2015 年國會大選中, 由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獲得壓倒性勝利,此舉也被視為緬甸民主化的重要關鍵。按照緬甸憲法,因翁山蘇姬的已故丈夫為外國人,因此不得出任緬甸總統,由緬甸50 多年來第一位民選的文人總統吳廷覺接掌政權,擔任翁山蘇姬的代理人,而翁山蘇姬則擔任國政顧問。

在翁山政府的帶領下,緬甸的治理水準預期能更上一層樓;在經濟政策方面,新政府表明將繼續實行前政府的決策,因此估計經濟政策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新政府動向備受國際關注,開放的腳步也更快,根據本會實地拜訪緬甸當地業者,業者普遍皆對新政府抱持樂觀態度。

經濟成長快速 同時面臨挑戰

新政府於2016 年上任後,將面對三大要務:1、促進民族融合;2、加速民主改革;3、全力發展經濟。緬甸雖經濟起步較晚,但成長力道強勁,經濟在近年高速成長,根據IMF 統計,2016 年緬甸GDP 為682.77 億美元,經濟成長率高達8.1%,更是東協國家中成長第一快的。

自2011 年緬甸改革開放後,經濟快速成長,成長率節節升高,但就在2015 年舉行國會大選,政權轉移的不確定性導致外資卻步,當年許多開發案紛紛暫停喊卡,致使2015 年的GDP 成長率也略微下滑。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DB 發布的《亞洲2017 經濟展望報告》,2017 年緬甸有望在經濟發展方面有顯著進步,但同時也需要注意通貨膨脹、氣候異常等挑戰。
▲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為仰光地標。

雖經濟成長快速,然緬甸目前人均所得仍低。根據IMF 數據顯示,2016 年緬甸人均所得僅1,306.6 美元,從中可看出緬甸的中產階級尚未形成,購買力仍不足,人民普遍較貧窮。貧富不均的問題更是嚴重,路上可見進口豪華高級轎車穿梭車陣中,然而一般老百姓靠的是沒有冷氣的二手公車;在新開發市鎮可看到一整排興建中的高級別墅,然而在開往工業區的聯外道路上,也可以看到一整排的貧民茅草屋。

因緬甸在東協國家中開放較晚,缺乏投資與發展基金,基礎建設目前仍嚴重不足,工業科技仍屬落後,乾淨用水問題及供電不穩帶來的無預警斷電問題還是存在;近年土地價格更是因被炒作,而不合理地狂飆飛漲。究其原因,因緬甸開放時間太短,導致大量外資過於集中在能源及基礎建設方面。
積極招商引資 吸引外資進入

根據駐緬甸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資料,保守估計,目前臺商來緬甸投資已超過200家,金額超過3.5 億美元,主要投資產業包含農產、光學電子、製衣製鞋、建材、鋼構、餐飲、銀行金融等。

在產業政策的部分,根據我國經濟部資料,緬甸新政府於2016 年7 月頒布首項經濟政策,提出12 項重點,其中強調將支援「農業、工業及基礎建設」發展,並特別指出將促進外商投資以及改善國內經商環境。在未來20 年的國家發展規劃中,列明將增建四個大型工業區、七個衛星都市、邊境貿易城市、旅遊基礎設施、自然資源型城市,及1,180 萬戶公共住宅。為吸引外資進入,緬甸正積極發展基礎建設,努力追趕。

根據經濟部資料,在世界經濟論壇《2015 - 16 全球競爭力報告》中, 緬甸的整體競爭力在140 個經濟體中排名第 131(去年排名134) ,其中基礎建設排名134(去年排名137)、總體經濟環境排名 106(去年排名116)、商品市場效率排名130(去年排名130)、勞動市場效率排名第 73(去年排名72)、市場規模排名 60( 去年排名70)、 商業成熟度排名 135(去年排名140)、創新能力排名第132(去年排名138);在世界銀行經商便利度(EoDB, Ease of Doing Business)中排名第170 名(190 經濟體),經商便利性有待提升,緬甸迫切需要改善投資環境。

改善投資環境 政府另立新法

為提供外國人及當地人一個更公平的經商環境,緬甸政府將2012 年的《外人投資法》(Foreign Investment Law) 及2013 年的《緬甸國民投資法》(Myanmar Citizens Investment Law) 合併, 於去(2016) 年10 月18 日公告《新投資法》(Myanmar Investment Law),並於今(2017) 年3 月30 日公告《緬甸投資法施行細則》(Myanmar Investment Rules)。此一新法為翁山政府上任後最重要的關鍵法令,新法內容也明確揭示緬甸政府歡迎外資挹注的意向。
根據唯一在緬甸開業的臺灣律師,德信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曾勤博表示,緬甸政府的《新投資法》可統整為三個要點:維持管制架構、新增「投資認可」程序、獎勵偏遠發展,下表為《新投資法》簡要說明,《新投資法》中文譯本也可於緬甸投資及工商行政局(DICA)官網下載。
外資紛紛進駐 看好發展潛力

2011 年緬甸改革開放後,外資大量湧入。根據緬甸投資及工商行政局(DICA)統計,最大外資來源為大陸,其次為新加坡、泰國、香港,超過六成的外資集中在石油及天然氣、採礦等能源產業。

如今,電信業如卡達Ooredoo及挪威Telenor 已在緬甸插旗;國際餐飲業如儂特利於2013 年4 月開始在緬甸營運,是率先進緬甸的知名速食連鎖店;肯德基也於2015 年進駐,開幕期間得排隊三小時才能買到;臺灣的連鎖手搖杯貢茶、日出茶太、五十嵐等也已進軍緬甸,一杯要價臺幣近百元,顧客一樣絡繹不絕。日本百元商店大創(DAISO)也在仰光開了五間店,在曼德勒開了一間店,價格設定為緬幣1,800 元(約新臺幣40 元)。

外資的接踵而來再再顯示各國皆看好接下來緬甸的成長潛力,緬甸政府也強調歡迎以創造就業機會、改善基礎設施及促進農業發展相關之外資進入…返回商管雜誌網頁
《經貿透視》雙周刊471期

本文摘錄自‎

新南向之路 邁進新興緬甸

《經貿透視》雙周刊

2017/7月 第4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