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蔡璧名

莊子說:「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人有形的軀體生命,就好比薪柴,有老舊腐壞、燃燒殆盡的一天;但無形的靈魂生命,卻可以像火苗般繼續傳遞下去,不知道有滅絕的一天。基於此對生命實相的認知,在那世人重視「事親」、「事君」,孝順爹娘、忠愛君主的時代,莊子提出重省生命價值序位的反思,強調「自事其心」、將注意力歸返於「心」,才是人人都該前置於生命清單中的首選項目、視為人生首要功課,勝於或至少不亞於對情愛、家庭、事業、財富的追求。
於是主張在人生的順、逆境中,實習、錘鍊此「心」能「安」,不再放任悲傷、狂喜攪擾於心(畢竟皆緣自對心外之人、事、物的過度在意與執著),解消身繫俗世的種種束縛,達到人生於世原本即能擁有的最大鬆綁與解脫。

兩千三百多年前,莊子行走於中國,向世人揭示一種即便置身荊棘叢中,雙足仍能不為荊棘所傷的用心、治身、用情方式。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菩提樹下的座中悟道。

而佛陀悟道、莊子體道的緣起,皆是生命中難以迴避的「生/老/病/死」、「苦/患/害/傷」。

身為文化經典《莊子》的愛好者、傳播者,初閱《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內心有難以言喻的感動與敬意。

生命清單首選:此生最重要的功課

作者曾寶儀,一位自三歲起「時常有被遺棄的感覺」的女孩,一朝「如父如母的爺爺離世」,在淚眼迷茫的辛苦遭逢裏,她的「心」,並非「選擇」陷溺在苦楚艱難的處境中,反是因痛失所愛而「選擇」入道。

小寒之夜展讀,覺察到作者不時以「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王國維〈浣溪沙〉)的高度,「透過人生的經歷」,不斷地「思考自己有沒有『好好成為自己』」。流暢生動的敘述,讓讀者不禁時而隨之置身紅塵泥淖,時而飛昇雲端「照之於天」、「偶開天眼」。在閱讀曾寶儀的同時,不禁叩問自身:我有好好成為我自己嗎?這也正是作者著作的初衷。

「此生最重要的一個功課,就是好好的成為自己。」

隨著作者走筆而行,得見其行迹走出教人驚豔的轉向,作者意識到:

「對我來說,我就好像旋轉木馬一樣的生活,我一直繞……一直繞……好像一直在動,卻又哪裡都沒去。」

「電影裡說的那些目標清單,根本就不是我真正的目標清單」

「我真的要用這一切,只為了換那一山接著一山高的存款目標嗎?」

「成功了、得到掌聲了,然後呢?」「死了,然後呢?」「我想要找到一個終極性的答案,一個不是為了暫時填補空白的階段性答案。」

「一直以來,我努力地做一個很好的女朋友,但卻忽略了一件事如果我沒有成為我自己,我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最好的女朋友,或許該說我根本不需要成為一個最好的女朋友,我只要成為我自己就好。……真正愛我的人,不會想要我做那個『最好的女朋友』,他只會想要我成為『最好的我自己』。」

「當我們定義出生活中的優先順序,那是一種釐清,而不是委屈或犧牲。」

對生命「終極答案」的探尋,是宗教家的、哲學家的,卻也是曾寶儀的。我不禁聯想起當代正向心理學名家班夏哈(Tal Ben-Shahar)對於人生「終極貨幣」的追問。作者並將自我追問的答案付諸實踐,以致二○一六年在美食旅遊節目《吃光全宇宙》的共同主持夥伴,對「有工作還挑著做」、「堅持要好好休息、要能睡飽」(頁一二五)的作者,便用「懶」字來形容。──閱讀至此我暗自心驚:殊不知「懶」字正是習武之人,欲鍊就上乘功夫的至要關鍵!

由向外而向內:心迹有意識的轉向

注意力由向外,轉而向內,萬法歸一,一歸此心。

「我的心有一個地方被打開了,在那之後,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樣了。」

「感恩是一種看待事情的角度,能看見生命的禮物無處不在。」

把「在意」從「向外」轉而「向內」之後的人生路上,作者引領我們看到把心向內之後的世界,絕非與世界的隔絕、疏離;而是感知、感恩能力的不斷推擴與展開!於是見證了一八○度改變的綺麗世界,結交了迥異以往的知交摯友,無論是大自然、是人、是工作、身體或自身居住的房舍。

由衷感激驚覺:巨大的愛一直都在

夕陽、草地、樹、月蝕等,作者驚覺大自然給予的巨大之愛,一直都在:

「對我來說,這件事情意義非凡。從此我能感覺自己不孤單,也不再需要執著於世俗的肯定或讚美。別人的稱讚與肯定,保鮮期不過一天,那場夕陽給予我巨大的愛,卻停留在我心中一輩子。」

「我喜歡接觸大自然。每當我踩在草地上,我總是非常感恩,這世界上有草地的存在,是多麼美好的事!樹對我來說也是很特別的存在,我會去抱樹,會和它們分享我的開心與不開心。樹一直都在那裡,無論高低起伏,都接納著我,這讓我由衷地感激。」

「大自然就是上天贈與我們最棒的療癒禮物。」

「我反而是認為那份愛,好像一直都在;只是我不知道為什麼在那一年的那一刻,才突然驚覺,祂其實一直都在。」

心轉向後,知交好友除大自然之外,自然也含括人:

「如果身邊熟悉的人同時有細緻的覺察能力,他們也將協助我們看見自己未能意識到的模式。」

「你要好好的跟你身邊神奇的人相處,你有把時間留給他們嗎?當他們來到的時候,你有認出他來嗎?你有感受到他的珍貴之處嗎?

而我跟大家分享所謂的『天、地、人』這三個體驗後,我很想跟大家講──不需要去峇里島,也不需要去菩提迦耶和大溪地。

問題是,當那個『時刻』到來時,你認得出他們來嗎?」

包括好的工作,會為你帶來正面能量交流:

「一份好的工作,會能帶給你養分、讓你感覺受到支持,好的工作會帶來一種能量交流的感覺,讓你有成長、有學習。」
尤其身體,它才是陪你走完人生全程的超級好朋友:

「每當我覺得有什麼不太對的時候,通常我的身體會有反應,或許是肌肉的緊繃、呼吸的急促,或是心中升起一股煩躁感,就是不平靜。這時我會知道,內在的警鐘似乎響起,我需要去看看哪裡出了問題。」

「而如果你看到了,那就是生命轉捩點。而且身體不離不棄陪伴你,最終,能陪你走完人生全程的,不是父母子女伴侶,而是你的身體啊!」

甚至由衷感謝供自身居住的房舍:

「每天回家,我都對我的房子由衷感謝。當我帶著這個心念去生活,我會和我的房子有更多的連結,我會有意識地好好安排、打點我的家,那麼當然,它就真的能成為一個滋養我、療癒我的空間。」

知交好友也包括值得一讀再讀的任何經典:

「無論是佛經、聖經或任何經典,當你專心誦唸的時候,其實就是讓整個人與經文的頻率同步。」

透過作者的筆端,與讀者照面的是個「好學」的生命。她的學習並未停格於書本中、學院裏、旅途上,一如作者所言:

「能夠被活出來的,才是真正的學習。」

如果美國哈佛大學格蘭特研究歷時七十六年的研究成果屬實:在紅塵俗世裏決定人生幸福的主要關鍵並非財富、名位、學經歷,而是生命中是否得以遇見「真愛」,那麼,好學如斯的作者,卻能在天倫之樂源泉稀薄的命途中,用「心」翻轉人生,從此幸福之感便在日月推移中無所不在:

「如果生命是由外在世界和內心世界所構成,我們時時可以選擇,將注意力放在外在世界,或是內心世界。當我們選擇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外界,就會忘了『向內看』。」

「當我帶著覺察去料理,那麼煮飯也是在靜心。我投入在每一個當下,從食材的挑選、處理,到爐火上的調味、拌炒、熬煮、裝盤……上桌時我用心品嘗、細細咀嚼,這無疑就是一趟完整的靜心過程。」

返本歸根內心:少女莊子心情身影

作者的求道之路教我不時驚豔的原因,許因書頁間時而有如少女莊子的心情、身影映入眼瞼。莊子說「神凝」,寶儀說「當我觀照著內心去說話,我說話的時候就是在靜心。」莊子說「逍遙」、「安之若命」、「哀樂不入」,寶儀則為讀者辨析「快樂」不等於「心安」:

「我不能執著於追求快樂,因為當我一心追求快樂,那就是一種貪。當我得不到,就會有苦。就像在京都旅行中,我一心想著要去手作市集,當我執著於它必須發生,就會因為無法實現、尚未實現而被困住,進而受苦。」
就連談及靜心的身體姿勢:「姿勢舒服就好,但唯一的要求是背要挺直。」也與莊子的身體技術「緣督以為經」出而合轍。且求道旅程的終極目的,都不在遙遠的彼岸、天堂或西方極樂世界,莊子就在「乘正御變」的當下、覺知「無成與毀」(作者說「讓你的限制成為優勢」)的每刻,而寶儀讓讀者明白:目的就在生命中的每一途次、每個當下:

「我想成為一個自由的人。如果我太過於執著,一定要發生某些事情才能帶來快樂,這樣的想法就會成為我的限制,我也會因此不自由。尤其,當事情沒有如願發生,我就會不快樂。」

「每個人的路徑都沒有對錯好壞,該走到的都會走到,無論過程為何,那都是人生給予我們獨特的禮物。」

簡括言之,都是致力返本歸根:

「問題永遠不在外界的東西或人,而是我們自己。」

「所以,無論遇到什麼事,永遠要回到內心去尋找答案。」

「我漸漸明白,真正的、持久的快樂,從來都是來自內心。好吃的美食、溫暖的安慰,當然都會讓我感到快樂,但如果我能時時保持在一個愉悅的頻率,那麼就算沒有人來給我安慰、沒有吃到超級美味的食物,我也可以是快樂的。」

且都是鑿掉多餘的石塊,留下並擴充自我生命中原本存有的美好潛質:

「我總是從什麼『不是』什麼,看見什麼『是』什麼。我從什麼不是愛,慢慢明白什麼是愛,也從什麼不是我,逐漸釐清什麼是我。這幾年發生在我身上很大的學習,就是不斷地和所有『不是我』的事物告別。只要我不要再背負著這些『不是我』的事物,我就能更加和自己靠近。我就能成為一個更加自由的我。如果『自由』對我來說是某個人生的目標的話,我現在開始『有意識』地,想朝這個目標邁進。」

慎選可以選擇:心情、微笑、感恩、天堂

值得品味再三的是,全書得見作者反覆致意的叮嚀,像極了莊子說的「咸其自取」──你是自由的,你是可以選擇的,親愛的讀者別忘了自己的的確確是可以自由選擇的呀!──溫柔的呼喚迴響於已然闔頁的耳邊:

「每一個選擇,都定義著你的生命,決定你要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重點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用什麼樣的心情做;你用什麼樣的心情做,取決了你做事情的成果。」

「就我而言,我清楚知道,我選擇喜悅、我選擇想要得到微笑,因此我選擇去感恩。」

「我們可以執著地認定那是我的缺陷,也可以選擇,把缺陷變成我的優勢。」

「只要每一次做選擇的時候,都選擇靠近愛的頻率,那麼我們就能時時活在愛裡,而不是被恐懼侵襲,你我都是有選擇的。每一個當下,我們都在做選擇。」

「請慎選你靠近的能量、慎選你的閱讀,當然,也要慎選你的老師。」

至於人生可以千差萬別的選擇,何以至要的樞紐,會是凡人必須歸根返本的「心」?作者說:

「如果人生都是有選擇的,我會選擇沒有地獄的那一個;因為如果我選擇有地獄的那個,我就會每一天都活在地獄裡,當我心裡有地獄,我就是地獄。」

「當你選擇某一種信念,你可以立刻活在天堂;當你選擇另一種信念,即使尚未死去,也可能置身地獄。」

原來這位童稚時期、少女時代一路跌跌撞撞、淚目走來的女子,想要帶領更多坎坷中、淚目中的人兒通往的道路是:心天堂,世界就天堂。

至於書中閃爍如星子、極富文學性的金句,如:

「那晚的月光是如此明亮,再設路燈也只是多餘。」

請讀者於書頁間隨手揀拾,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子夜璧名書於孺慕堂

閱讀完整內容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本文摘錄自‎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曾寶儀

由 天下生活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