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衝刺成功搶高分的「快憶術」

打呵欠、伸懶腰,有助提升記憶


在東方文化中,與人談話溝通時,當著別人面前打呵欠,是一種非常輕浮失禮的舉動,表示聽膩了對方說話。不過,我在美國參加許多正式會議裡,卻很常見到打著呵欠的美國學者。
或許在西方文化習慣,當眾打哈欠並非是沒有禮貌的表現,但不知道這些學者們是否有意識到,其實打呵欠或伸懶腰的確能達到讓頭腦舒暢的效果。

打呵欠或伸懶腰會暫時讓肌肉緊張、帶給網狀結構適度的刺激,進而活化頭腦的活動。而位於腦幹處被稱為網狀結構的部分,就是負責控制讓頭腦變得模糊或清醒的功能。

在會議裡打呵欠或伸懶腰,或者應該當成是在傳達著一種「要努力讓頭腦變得清楚」的信息。動物在睡醒之時,會拱起背、打個大大的呵欠,也是因為同樣的理由。

念書時,若覺得記憶的速度減慢、或是容易出錯,不妨打個大呵欠、伸展一下背部,反正在唸書的房間裡,完全沒必要顧慮別人的目光。

如此看似簡單的小動作,從科學的角度上看來,確實可以十分有效率地促進記憶力。

「手寫」能強化記憶,更容易回想


我在大學教書時,會將英文的專有名詞寫在黑板上,曾經發生過已經寫了數十次的單字詞語,卻怎麼都想不起來該怎麼拼的情況。當時我先離開黑板前,用筆在講桌的紙上拼寫出那個詞來,然後轉身寫在黑板上,這時手就像恢復記憶般地,可以很順利地在黑板上拼寫出正確的語詞。

記憶會運用到所有的感覺,不只視覺或聽覺,像觸覺、味覺、嗅覺或是運動感覺、按壓感覺、痛覺等等,所有的感覺都可以成為記憶的助力。

其中關於手的部分,像指尖的按壓感覺、運動感覺、指頭的動作等都包含在內。唸書時,透過書寫用具將要記憶的事物與手之間相連接起來,對記憶來說,是很重要的感覺機制。

像我這樣能藉著講桌上的紙筆來想起詞語該怎麼拼寫,應該就是當初在記單字時,透過手指在紙上按著字母順序一遍遍拼寫後,對這單字的記憶已經留在手上,回想起來就很容易了。

不僅是按字母拼寫的外文單字,在記中文字時也一樣,別光靠著頭腦記,更要在紙上多寫幾遍,「用手記下來」。當突然忘記寫不出來的時候,運用「手寫感」去回想,肯定能派上大用場。

利用「節奏感」,聽覺也能幫助記憶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小時候,經常在深夜背誦拉丁文的語尾變化及希臘文文法,他會在桌子與牆壁間走著,且規律地敲著牆壁邊背誦,靠著這樣的律動節拍背記語文。

這種邊走邊敲打的方式或許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它是「運用節奏感來記憶」的很好的例子。為了讓意識集中,一邊走動一邊敲著牆壁,這樣的節奏感會讓記憶變得更容易。

當我們在思考時,偶爾會無意識地用手指在桌子或椅子扶手上咚咚地敲著。一旦成了習慣,甚至有些人聽不到咚咚聲還會變得無法思考呢。

像這樣以一定間隔且反覆的節奏,有助於讓神經變得專注。上述弗洛伊德的例子裡,記憶作用與規律的節奏間,就產生了相乘的效果。

許多人認為當今已經進入了「聽視覺的時代」,意指的是聽覺與視覺會一起感受並記憶,不只是用眼睛看來記憶,會有更多以聽覺節奏感為基礎,配合視覺效果,使兩者交互影響。

許多人喜歡在深夜裡邊聽著廣播音樂邊讀書背單字,正也是驗證這個聽視覺時代的有效記憶方法。伴隨著輕快的節奏,沉浸在愉悅感裡進行著記憶,也是很有效率的記憶法。

發出聲音讀出來,人的嘴巴能記憶


我們常會說:「那人的眼睛會說話。」其實從記憶法的觀點來看,卻可以這麼形容:「人的嘴巴會記憶」。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在說話的時候聲音從舌頭、喉嚨開始發聲,這些聲音再傳回自己的耳朵,過程中所有聲音的音量大小或抑揚頓挫,都能成為記憶的助力。

捷運上經常能看見手裡拿著外語課本、口中喃喃自語著的學生,雖然礙於在公共場所無法大聲唸出來,但這樣開口小小聲背誦,也能幫助記憶。

比起不出聲地硬背,唸出聲音來才是更好的記憶方法。或許有人會覺得,若自己處在人群裡卻發出聲音是很丟臉的事,但其實旁人對這種小小的呢喃聲是不會太在意的。

我有位在鄉下長大的朋友,他在唸書時每當有需要記誦的內容時,都會跑到附近的山上大聲地唸出來。因為有著很好的回音效果,所以能夠提升記憶的效率。雖然不是人人都有這種可以大聲唸出來的環境條件,但在我們周遭還是有著適合唸出聲音來記憶的場所,例如:公園裡、河堤邊或廟埕等處,不妨試著利用這些場所來進行「唸出來」的記憶法。

閱讀完整內容
滾雪球增強記憶術

本文摘錄自‎

滾雪球增強記憶術

竹谷內康修

由 方言文化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