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夢工廠 創造嶄新的時代

迎接工業革命 探索機器人產業商機


自動化科技的應用日益增加,在人類與機械間的互動有了新的形態突破,機械人自動化的趨勢隨之而來。未來人類生活中將會出現新的工作夥伴,對於機械人的定義可歸納為:透過程式控制來執行各種多變化的動作設計,完成一連串指定任務。

文/李振麟


▲探索機器人商機。(圖/iStock)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自動化應用技術多元廣泛,在科學與技術革新潮流下,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元與便捷,食、衣、住、行、娛樂,以及教育、通訊、醫療等基本生活條件都深受影響。「文化教育」方面,面對社會文明進展下的推動,自動化科技提升學生對於科學、數學與工程學理的探索興趣。「醫療護理」方面,機械人可以協助醫生們在手術過程中,進行一些複雜精細的工作,尤其是面對護理醫務人員短缺之際,可以協助相關的護理照顧,減輕醫護人員繁忙的工作壓力。

「產業生產線」方面,改由機器人自動化作業, 處理一些簡單重複與勞動性高的獨立工序, 機器人可以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無論是組裝、運輸或倉儲物流,自動化科技減輕了勞務人員沉重的工作壓力,改善現有的就業環境與職位性質,在新興科技文明下,不僅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原本的員工也面臨新的培訓教育機會,為全球商業環境帶來新的革命性影響。

認識機器人打造的新世界

自動化科技的應用日益增加,代表傳統製造業可以得到更精準與迅速的工作效率,在人類與機械間的互動有了新的形態突破,機械人自動化的趨勢隨之而來。對於機械人的定義可歸納為:「透過程式控制來執行各種多變化的動作設計,完成一連串指定任務。機械人的外型構造,或許只是一支機械手臂、或許只是一個四處移動的輪胎、或許如同玩偶或寵物般的外型,所有的外貌與形體設計,均依照工作需求而誕生,從事過去由人類經手的一些簡單又重複性的工作。」

當機器人踏入生產線,並陸續取代簡易繁複的勞務工作,將可提高生產效率與降低成本,本需要勞力密集的輕重工業,受惠於自動化技術發展,可望將海外的生產基地移回母國,進而推動本土性經濟成長,近幾年來,海外台商陸續遷廠回國可視為其一。生成式AI 人工智慧亦同步趨策了智慧科技發展,賦予機械人「自主抓取」、「物件識別」、「靈巧操作」以及人機互動的「智慧頭腦」,智慧工業化的時代因此誕生。


▲機器手臂可從事簡易繁複的勞務工作。(圖/photoAC)

新冠疫情加速工業自動化
機器人成為人類好幫手


新冠疫情期間,在病毒傳染威脅下,醫護人手短缺而逐漸轉由自動化機器取代,經由機械人向肺炎患者遞送三餐與派藥,不僅保障醫護人員的健康安全,也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機會。在疫情期間需要社交距離的維繫下,機械人不僅可以運送生活物資,又具備有智能儲物箱,確保食品或物件在安全條件下送達與保管,同時在往返路線的程式設定中,機器人自主性搭乘升降機到不同樓層執行任務,也因此減少病毒的傳播媒介,成為最受歡迎的選項。

疫情期間的公共空間清潔業務量繁重,本就已缺乏的清潔勞力形成一定壓力,因此需要機械人的協助來解決問題,體積纖巧的「地毯清潔機械人」便是最好的幫手,在智能科技下,依照預設的路線在同一空間內重複性做地面清潔,除了保障員工的健康安全,提升工作效率外,也加速機械人取代人類的時間進程。


▲掃地機器人。(圖/photoAC)

機器人帶來的收益性是長遠的

多數製造業在疫情間面臨「防疫」與「生產」並行的雙重挑戰,最大的困難點就是確保工作場所中,每位勞工職員的健康安全,除了沉重的醫療費用,員工生病造成業務進度落後,直接或間接導致營運損失。因此機器人便成為最理想的替代選項,雖然初期的安置費用高,但是後續帶來的收益彌補卻是無可限量。

在機器人運作下:

一、 工作場所內的傷害風險減少。

二、 生產成本大幅降低。

三、 填補員工因生病或離職後所留下的空缺。

四、 精確地執行工作任務,不會出現任何健康疑慮。

五、 生產線進度不會因為員工缺席而延誤。

生產成本是所有行業的最大挑戰,使用一個機器人便可執行雇用數名員工的工作量,解決員工在任務中的重複勞動疲憊,提高精準與勞工效率,幫助人類完成工作項目。在機器人自動化運作下,不僅降低了生產時間,產品規格也更加精準,還可以降低工資、員工福利與勞工保險等人事成本負擔。另一方面,機器人也擁有許多優勢條件,不會疲勞、不會失誤、不會偷懶,更不需要擔憂職場環境的安全,以及面臨被投訴的風險,創造出更高的利潤價值。

人類優勢機器人無法取代

自動化時代來臨,象徵「動力機械」大規模取代人類的時刻即將到來,傳統製造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生產技術達成熟階段,應用範圍也將更廣泛,象徵著越來越多勞務在生產線上被取代,因此人們普遍對於機械人可能帶來的就業市場影響感到憂心。


▲機器人能輕鬆搬運重物。(圖/Adobe Stot)

我們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到如同機器人般的精準迅速無誤,然而,現今所有機器人的行為程式卻是經由我們人類所編寫出來的,機器人是依照我們的規劃設計去執行,它們無法針對物件的研發與瑕疵進行細微的調整修正,但是人類卻可以,因為人類是依靠頭腦而不是程式來生活。


▲機器人取代人類。(圖/Tech.co)

雖然在未來時代,可能有許多工作崗位被機器人取代,但同時也會創造出更多新的職位,人與人之間本就是獨立的個體,擁有不同的思維、創意、情感與想法,互相溝通與綿密交錯生活在一起,共同處理一切生活事務以及面對危機突發,這正是萬物之靈的人類最寶貴的資產。


▲服務型機器人受市場歡迎。(圖/photoAC)

如何防止工作被機器人取代

未來世界裡,機器人將會在人類生活中併肩互助,在不斷演進變化關係上,做出應對的調整,面對機器人的時代來臨,人類必須努力增加自我能力的基本條件:

一、 提升知識學習掌握數據:經由機器人所生成的商業、投資、研發等各項數據,人類必須有學習研讀、分析與調整的知識能力。

二、 學習機器原理掌握操作:在人工智慧下,機器人勢必越來越強大,人類必須學習機器運作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工程設計技能,才能掌控所有局勢。

三、 善用天性本能擁有優勢:人類擁有創造力、同情心、靈活性,以及在現有條件下,運用到另一種情景的能力,生活中的學習體驗將變得格外重要。

服務型機器人 市場主流趨勢

隨著自動化設備導入市場後,服務型機器人逐漸崛起,尤其是「人工智慧」與「遠端網路技術」的挹注,更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提供各項簡單與重複的任務。服務型機器人具備周遭環境的靈敏度,以及感知、測量或辨識能力,為人類的生活品質與便利性,提供半自動與全自動的服務,進而促使產業轉型與生活智能化。隨著機器人導入市場速度加快,在多元化功能特性下,服務型機器人不僅可以處理物流搬運與保全巡邏等任務,也同時具備提高生產力以及簡化工作流程的特質,驗證了服務的實用性。

目前的服務型機器人以「居家服務性質」為主導地位,其中又以「掃地型機器人」占最大比率,另一方面餐飲與酒店等產業,也逐漸採用機器人,在複雜的人群環境中穿梭提供服務。在世界人口走向高齡化的今日,需要更多的服務型機器人協助老人護理等工作。

服務型機器人,可分為三類型:

一、個人與居家型機器人:主要是協助家務工作事項,如掃地機器人與割草機器人。在未來市場需求下,仍以居家工作性質的機器人為主導方向。

二、專業型機器人:主要是處理工廠或賣場等相關事務,常見於電子商務自動化、醫院自動化等運輸物流。近年來,專業服務型機器人的成長快速,主要集中在飯店、倉儲與工廠等區域,舒緩場區的勞務短缺不足並創造附加價值。


▲服務型機器人大舉進入餐飲業。(圖/photoAC)

三、休閒娛樂型機器人:以歐美國家為主,無論是遊樂園、主題公園或購物中心,娛樂型機器人展現出來的動態、靈活和速度,促使舞台與演出動感起來,創造出豐富多元的娛樂效果,推動娛樂產業的研發創新。

閱讀完整內容
卓越雜誌2024/4月 第456期

本文摘錄自‎

機器人夢工廠 創造嶄新的時代

卓越雜誌

2024/4月 第456期